初中语文“三为”课堂模式 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2021-06-17 22:00陆进展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关键初中语文学科

陆进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建构起一个教学模式,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从核心素养概念被提出之后,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一个重点讨论的话题。核心素养的培育表现在关键能力的培养上,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视野之下,关键能力的培养既需要研究语文学科的特质,又需要研究目标实现的具体路径,研究语文学科的特点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把握语文教学的思路,可以在教学模式探究的过程中保证语文特质的存在;而研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目标的实现路径,必须在对语文学科特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结合这些目标与要求,再思考“三为”课堂教学模式,笔者以为这些都可以在“三为”课堂模式下实现。

所谓“三为”,是指“简为道,学为本,得为上”。在“三为”基础上建构出来的课堂模式就称为“三为”大课堂模式。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三为”课堂模式能够促进初中语文教师建立大课堂模式观念;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三为”课堂模式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过程中,确实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以为可以构建“三为”课堂的模式思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一、面向关键能力的“三为”大课堂模式构建

关键能力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了,具体到初中语文学科当中,关键能力的培养又被细化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基于这四个要素培养关键能力,“三为”大课堂模式依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简为道”即课堂教学必须目标简明,教学过程必须简约,学习方法必须简便,强调简为道,即强调以之修正可能迷失了的教育路径,找到符合学习规律的道路,从而回到教育的本源上来。人们常说大道至简,尽管语文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而目前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理念以及模式也是汗牛充栋,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还是要遵循“简”的思路,在至简的思路当中求得语文教学新的突破,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学为本”是指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学习、合作研讨学习、探究深度学习,来实现以学为本、以学生为本,从而让教育返回至原点。当在语文教学中理解教学这个概念的时候,必须认识到其中一个内涵,那就是“教学生学”。语文教学也要追求“用语文教学生学”,这应当成为“三为”课堂的核心理念。

“得为上”即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通过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实践体现学习的价值,从而改变以“得”分数为目标的学习,这样就可以回到教育实现关键能力的培养。

“三为”课堂可以用“三元三环结构模型”描述,通过这个模式让学与教相互关联,教助长学,学滋养教,教学共同指向学生的关键能力。构建这样的模式,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从教学关系的角度来看,对于教学,如果将其比喻成为一场大合唱,那么教室便是大合唱的舞台,学生是合唱人员,教师是指挥者;二是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课堂模式可以让师生之间通过内外显隐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关键能力的有效培养。诚然,关键能力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有丰富内涵的,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视野之下,关键能力的培养既需要研究语文学科的特质,又需要研究目标实现的具体路径,而这些都可以在“三为”课堂模式下实现。

二、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三为”大课堂实践

“三为”大课堂模式实践一年多来,在通过课堂主阵地来培养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过程中显现出重要的意义。一是从理论的角度,“三为”课堂模式能够促进初中语文教师建立大课堂模式观念,亦即大时空观、大格局观、大课程观,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效地突破时空界限,实现不以分数、升学率论高低,进而实现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相互整合;二是从实践的角度,关键能力简单的概括就是核心职业能力,也就是人才所具备的核心素养。“三为”课堂模式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过程中,确实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例如,《秋天的怀念》一文的教学中,笔者摒弃了以往复杂的教学思路,秉承“简为道”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追求简约。这就是当学生面对一个简约的学习线索时,他们有更多的空间去实现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这就是“学为本”;事实上一开始的简,也确实释放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即“得为上”。

具体说,在教学之初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人生的发展会一帆风顺吗?人生的发展必然会遭遇转折,遇到转折你会怎么办?如果有一个人在人生最具梦想的时候突然遭遇到堪称人生打击的转折,你认为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你期待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这实际上是一个问题链,通过这个问题链可以驱动学生持续不断的思考,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认识与课文结合起来,实现人文合一。在过程中,学生可以会生成自己的思考,这就是“三为”课堂模式的过程与结果。

学生在回答这几个问题的过程当中,也确实能够结合《秋天的怀念》中作者史铁生的一些阐述,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理解。比如说有学生认为虽然史铁生的一些遭遇不会发生在所有人的身上,但是在每个人身上又会发生一些不同的、对自己的理想与信念造成挑战的事情,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也应当像史铁生那样勇敢的面对,从困境中走出来;也有学生认为,史铁生的转变其实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这种真实的过程也反映了真实一个“人”,而正是因为这种真实,课文的可见程度以及对读者的影响才会真实而深刻。

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像传统的教學那样复杂,学生对课文的解读以及一些问题的提出,构成了一节简洁的课堂。课堂的简洁保证了学生思维过程的简洁,思维的简洁又保证了学生学习的高效,随后自然也就有所得。于是“三为”课堂就真实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学生的思维也就得到了充分发展,对课文的理解对生活的认知也会有新的进步,这实际上就是关键能力养成的充分表现。

例如上面所举的《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除了常规的教学要求之外,所设计的问题其实就能够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思考的过程当中,不仅思维能够得到发展与提升,而且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必然要组织语言——语言是思考的工具,于是自然就有了一个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空间。至于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发展,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也能够得到自然的培养,学生解读《秋天的怀念》的时候,所形成的关于人生、关于人生挑战的认识,都可以纳入文化范畴。非常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是生搬硬造的,“三为”很好地将这些组合在一起,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非常自然,让语文课堂表现出非常良好、自然的状态。

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既是曲折的,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语文教学应当追求简约,当教师的“教”简约时,学生的“学”往往可以变得丰富,而这正是“三为”大课堂的精髓。“三为”课堂是可以通向关键能力的,在教学中值得尝试。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与关键能力之间,“三为”大课堂是一个重要的桥梁。在这个桥梁上,应当从文本出发,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简约的教学思路,让学生生成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学习所得。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关键能力的‘三为大课堂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DHA180411)。

编辑/陆鹤鸣

猜你喜欢
关键初中语文学科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学科新书导览】
高考考好是关键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