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丽
摘 要:乡村振兴是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农村商业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而农村商业就是一种产业。不同的是,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商业与之前的商业在经营上有了很大区别。大量的数据信息表明,现在农村的产品销售很多靠的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产业的进步改变了农村商业的销售模式和渠道,而这种改变也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乡村;振兴;商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4(b)--03
乡村振兴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战略目标,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最基础的是产业振兴,因为经济决定一切,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其他方面的振兴奠定基础。2020年我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那么对乡村来说,下一步就是巩固现有成果,实现乡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
乡村作为一个较为完备的社会系统,其商业发展是须臾不可离开的,因为商业的发展是基于社会分工而产生的,当农村实现了富裕、农民彻底摆脱了贫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就需要商业这一媒介来完成。所以农村商业对经营者来说是一种产业,而对非经营者来说则是一种生活和生产的必须。
商业是伴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而出现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1]商品是一种物品,但众多的物品成为一种业态后,就成为商业,进而成为商品经济。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在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其商品经济是以简单模式存在的,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的需求日益丰富的时候,实质上就进入到了发达商品经济时期。现在我们正在全面部署乡村振兴,现在的乡村已不是改革开放之初的乡村,更不是百年前的传统生活模式的乡村,而是进入现代化的乡村,所以现在的农村商业发展就具有了自己独有的特点。
1 农村商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巨大动力
乡村振兴是乡村的全面振兴,其主体是人,而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2]农村商业需要人来兴办,更需要人来维持运行,所以人口的逆流动将会使得城市与乡村之间实现人口的动态平衡,从这一角度来说,农村定居人口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商业的发展,但随着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商业针对的消费对象已不再仅仅是定居于农村的人口,而是通过数字信息化手段辐射到了城市乃至更远的地区,所以农村商业的发展与其他业态一样,作为一个产业,已不再受严格的地域消费限制。
一般来说,农村存在着三个产业,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农业是传统的本业所在,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把农业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农业是根本,有了粮食国家才能稳定,人民才能保证生活的安全。虽然农村也有手工作坊和小型商业,但这些都是作为农业补充的存在,真正的商业是存在于城市、至少是市镇中,这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随处可见,县级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官府设立相应的官员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且对交易时间有严格限制。宋朝以后,店铺才开始允许随处开设,而且城市中还出现了定期和不定期、专业性和节令性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集市,市的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督。至于农村则主要靠几天一次的集市,实际上是满足人们产品交换的需要,并且获得利润,因为“商业与其他活动一样,必然是经营者收入的直接源泉”。
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有些简单的工业生产开始在农村出现。对我国来说,新中国建立后,部分农村组建了村办企业,这些企业规模普遍不大,而且生产条件和技术还相对落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也不是太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产业的结构发生了彻底改变,很多地区农业生产退居第二位乃至第三位,工业生产占据了首位,一些村庄迅速致富靠的就是乡镇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如天津大邱庄曾靠从事钢铁的生产和加工成为富裕乡村的代表;至于江苏华西村更是具有典型性,1969年,当时的村支书吴仁宝提出“若要富,靠工副”,利用4间破屋办起一个维修农具的小五金工厂,当年就赢利5万元,改革开放以后,华西村迅速扩大生产,如今华西成立了江苏华西实业总公司,已拥有48家企业,其中10家是中外合资企业,形成了铝型材、钢材、铜型材、带管、纺织、化工六大生产系列,43个生产门类,1000多个品种。但工业和商业是结合在一起的,乡镇企业生产出产品后,需要流通和销售,这种流通和销售就是农村商业的业态表现。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地区的工业生产和商业流通结合起来,推动了农村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这在大城市附近的农村表现得非常明显,其借助距离大城市比较近、市场比较充裕的有利条件,实现了自身的转型。
当然也有部分农村不是靠工业和商业的结合,而是靠农业和商业的结合,即从事农业不再是满足自我的需要,而是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作为商品进行销售,比较出名的如山东省寿光县的蔬菜发展,其基本上还是农业模式,但这种农业已不再是为了自己食用,而是为了销售,获得更多收益,现在寿光的蔬菜种植面积已达60万亩,年均销售近200亿,销售范围辐射京、津、冀、鲁等北方广大地区,甚至还出口到韩國、日本等地,蔬菜种植已成为一个产业。至于当地农民消费的粮食则从其他专门种植粮食的地区购进,也就是说,农业发展的分工种植,使得农业产业化程度得到了提升。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成为我们工作的准则,如果说在过去的时间里,农村发展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贡献了诸多力量,也就是用“剪刀差”支持了城市发展,那么现在就需要用工业来反哺农村的发展,通过农村商业的发展推动乡村的全面发展。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所以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新型的农村商业必将与其它农村产业融合,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2 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商业发展提供了支撑
大量的数据信息表明,现在农村的产品销售很多靠的是信息产业的发展,农村电商的发展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尤其是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电商发挥的作用之大有目共睹。更有信息表明,一些农村脱贫的实现,在商业环节靠的也是电商的作用。
信息产业是时代的趋势,农村商业的发展绕不开这一趋势。对当前的农村来说,尤其是远离城市的农村,人们既有对个人物品的需求,又有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个人物品需求千差万别,但要满足这一需求,就要靠商业的途径。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个人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也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个人需要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农村商业来完成,甚至城市居民的需要也是通过农村商业来完成的,只是链接需要与供给之间的路径是信息产业,如果这条路径更加顺畅,人民的生活就更加便利。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信息产业就是一个工具,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个工具,哲学上讲“工具理性”,意思是通过实践的方法确认工具的有用性,从而达到功用的最大化,我们重视这一技术,通过对这一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我们的乡村振兴服务。
但现在制约乡村振兴的一大因素是信息产业设施建设的不完备和不健全,这一短板可以归结于农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因为信息产业设施是公共性的,是服务于大家的。客观地说,我国农村地区地域广大,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个人收入水平和受教育水平乃至接受新鲜事物的认知能力都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对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不统一和不一致性,“这种不统一性与市场经济发展中市场的统一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3]作为市场经济领域下的农村,其也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发展也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因此在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就更需要针对不同农村地区的需求来加以完善和支持。
信息产业对农村商业的支撑并不仅仅表现在电商物流等简单层面,还有更广泛和深入的运用,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直播带货”,就是信息产业对农村商业的强有力支撑。2020年3月,陕西周至县、宁夏同心县、吉林靖宇县、陕西宜川县、黑龙江虎林市和重庆石柱县的6位书记、县长,就曾走进“战疫助农”抖音直播间,向网友们推荐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有关专家通过研究指出,“智慧零售、新媒体、数字内容和金融科技是2019年以来获得投资占比最高的应用领域。”“智慧零售”和“新媒体”在农村中也占有很大比重,一些农民通过这两个领域打通了产品销售渠道(通过新媒体推广营销产品,如快手、自媒体平台等),据有关数据表明,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的手机网民规模已达8.97亿,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64.07%。智能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就为农村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在线上和线下模式的相互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无论是商业销售还是项目合作,都在“云端”得到了实现,不见面、线连线、屏对屏,农村地区以农特产品为主体,这是农村商业的基础,这些农特产品的批发、零售乃至种植、技术指导等都可以在线上得以完成,农村商业与信息产业已融为一体。
乡村振兴中农村商业发展依赖于政策层面的支持,更依赖于技术的进步,这些都是外在因素,更重要的是农村商业本身的内在因素,也就是说,农村商业一是要有特色的产品,二是要有高质量的运行模式。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什么,“高质量发展同时注重发展的‘量和‘质。其显著特征是,从关注经济规模和增长过程,转向关注增长的结果和增长的效益;从关注经济增长一个维度,转向关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等多个维度;从片面重视高增长产业,转向关注产业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4]高质量发展不仅仅针对于工业等业态,农村商业也需要高质量发展,这种高质量体现在商业服务、商业品质、商业运行模式等多个领域,也需要构建现代化的商业产业体系。所以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商业已不是之前简单的“你买我卖”的销售方式,也不是通过“集市”“商场”进行坐商或者上门推销的模式,而是在特色产品、高质量产品基础上高质量服务的综合,只有这种模式,才能推动农村商业的高质量建设和发展。
众所周知,农村商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就是推动包括农村商业在内的农村产业的相互融合发展。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农村的经济运行和发展方式也得到了升级优化,但仍存在着与现实脱节的领域乃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吻合的弊端,所以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这种弊端进行消除,使包括农村商业在内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重新展现出生命力,进而体现出农村商業在乡村振兴中应有的价值和地位。
3 农村商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大有作为
新发展格局就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在新的发展格局中,农村商业更是迎来了发展机遇。现在农村的产品不仅在国内流通,而且也参与到了国际流通过程,已经在新发展格局中展现了自己的作为。
现在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对于农村来说,生态建设是第一位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观念已深入人心,农村一靠特色产业,二靠山水旅游,三靠人文特色,但这些都是一种营销模式,也都可以归入商业业态。就拿农家乐来说,“农”指的是乡村的农耕生态环境,房屋造型、房子的位置、房子的周边是几百年来固有的农村文化的综合,房子与生活合为一体,经营农家乐的农民也住在这里,来了客人,就进行经营,没有客人,就自己生活。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可以说是一种低成本的运作经济,其在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增加额外的成本,这种农村商业是一种很符合当前农村发展状况的模式,所以有专家就指出,“农家乐不是市场行为,又有市场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比较模糊。”所以对农村商业来说,称为农村模糊经济也未尝不可。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农村是国内的重要市场,所以国内的大循环自然也包含农村,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规划,具体到农村商业来说,其既有融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又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所以如何实现新时期农村商业的转型也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农村商业不同于都市商业,不同于连锁商业,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独特性,有些地区甚至可以把这种独特性转变成为乡村振兴的引领,村庄不同,风俗不同,山水不同,但经济发展的规律却是相同的,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在探索农村发展的道路,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总结规律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远景目标和规划,农村商业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不可小觑!
總之,现在的农村商业已不是一种单纯业态,而是多业态的综合,商业在乡村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抓住乡村振兴的契机,不断提升农村商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的机遇,而农村商业也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引擎!
参考文献
马克思. 资本论[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7.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1):139.
孙钰. 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创新与利用效益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8:31.
史丹.从三个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N].经济日报,2019, 09(09):10.
Discussion on Rural Commercial Development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Economics Department of Tianjin Municipal Party School ZHANG Xiaoli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realize the rural development. Rural commer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y. Rural Revitalization focuses on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commerce is a kind of industry. The difference is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igital economy,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esent commerce and the previous commerce. A large amount of data information shows that the current sales of products in rural areas are largely depend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In other words, the advanc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has changed the sales model and channels of rural commerce, and this change has also provided condition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commerc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