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苏梅
摘 要:森林生态系统对我国生态环境平衡与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林业病虫害频繁发生,每年大面积的森林都会遭遇病虫害,严重制约着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由此可见,落实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研究工作就成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所有林业工作者,要科学理性分析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时将病虫害控制在有效范围内。基于此,首先对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对维护林业生态环境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研究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7-006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63 文献标志码: A
在林业生产中,病虫害的发生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甚至我国一些地区的病虫害早已超过了预期范围,给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不利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林业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我国城市绿化面积和森林面积的扩大,导致病虫害发生规模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数十亿资金的损失。单一的森林结构增加了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林业部门在致力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力求找到病虫害发生的根本原因,并运用全新的科技手段和防治方法,综合管理林业病虫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1 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
1.1 过度使用化学药剂
目前,由于化学药剂具有防治病虫害效果明显的显著优势,导致国内大多数地区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化学药剂仍使用较多,而化学药剂会引发诸多严重的问题。如果坚持使用化学药剂,会使病菌或害虫产生较强的抗药性,从而降低病虫害防治的效果,由于现阶段国内很多化学试剂还不完全具备防治病虫害的作用,无法降低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除此之外,目前國内仍没有对化学药剂的用量作出统一规定,很多林业从业者在实际用量上不够规范,往往为了达到最终防治效果而随意使用化学药剂,既影响了林业病虫害的实际防治成效,同时也为未来林业病虫害防治埋下了隐患,给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1]。
1.2 护林管理不到位
护林管理工作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当前采用的护林管理工作大多是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林业管理工作效率低。众所周知,林木生长需要良好的透光性和透气性,由于处于生长期的林木缺乏科学护理,导致林木生长因环境阴暗而发生大量病虫害。护林管理工作不到位会提高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护林管理工作[2]。
1.3 森林结构单一且天然林比例低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关注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人工造林也逐渐成为林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并且大幅扩大了森林面积。
在实际人工造林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树种搭配等因素,导致大面积的人工造林为纯种林,其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相对较差,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害。如果病虫害大面积暴发,单靠纯树种的自愈能力很难控制病虫害,给病虫害防治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人工造林的另一问题在于天然林占据的比例低,自然生态系统脆弱,加剧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3]。
1.4 苗木品种选择存在问题
选择优质的苗木品种不仅有利于提高苗木的生长过程中抗病虫害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林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但是目前我国在苗木品种选择上仍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随着地理环境、土壤条件、气候变化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必须因地制宜,实现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然而大多数地区选择栽种的苗木品种很难既适应土壤环境,又具备较强的抗病防虫能力,因此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苗木品种非常关键,不仅会直接关系到苗木最终的成活率,还极大地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周期性循环,因此为了确保森林资源不再遭受大面积病虫害侵害,应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苗木[4]。
2 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应用新型生物防治技术和药物
面对当前极为严峻的病虫害防治形势,如果仍按照传统模式选择单一的药物处理方法,很难使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由此可见,科学高效的防治需要加大研究新型生物防治技术的力度,选择对自然生态环境危害小的化学药剂。
生物防治技术是现阶段我国推崇的高效防治方法,它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林业病虫害的天敌来构建生态食物链,以便实现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目标。生物防治技术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制造微生物、真菌和病毒来制约部分病虫害的滋生速度。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所有地区,因为不同地区种植的苗木不同,病虫害发生的种类也有差异,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研制化学药剂是否对自然环境带来较大的危害,是否能将对自然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林业部门应时刻秉承绿色环保为主的原则,努力研制出高效的生物技术[5]。
2.2 完善护林管理制度体系
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保障林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也是确保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保障。林业管理部门要积极构建完善的护林管理制度体系,尤其是建立病虫害防治工作制度。全面系统地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展开分析研究,管理制度体系需渗透到具体的环节和流程,为高效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由于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整个护林工作,因而在完善制度体系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病虫害防治,而是要将其与护林管理工作结合起来,真正落实护林管理工作的各个流程,从而有效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在最初的营林规划阶段,从苗木选择、天然林与人造林比例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苗木培育、移植、检疫以及化学药剂使用等各个流程要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要求林业人员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开展护林管理工作,切实保障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3 转变单一树种方式,积极营造混交林
营林不只是种植一种或几种苗木,而是要营造出多样性的混交林,重视苗木品种的科学搭配。科学合理地营造混交林,有利于形成林分结构,而且多样化的森林生态系统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同时,相对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存在病虫害的天敌,对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进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其防治效果优于杀虫剂。
对于珍贵的天然林,不仅要加大对其的保护力度,禁止乱砍滥伐,还要根据实际遭受病虫害的情况采取保护措施,一旦林木大量死亡,就要及时移除并栽种新的苗木。如果天然林生態系统失衡,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技术,通过生物和微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天然林所具备的优势,在其周围建造一定面积的人工林,利用人工林实现调整生态系统的目的,最终将人工林与天然林融为一体,妥善解决人工林面积大于天然林面积的问题,同时起到预防病虫害的作用[6]。
2.4 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苗木品种
影响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关键因素在于苗木品种的科学选择,一些苗木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较强,选取不同的苗木品种从根本上决定了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劣性。由此可见,一定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合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变化的苗木,注重因地制宜。同时,移栽苗木前切实做好育苗工作,移栽前要移除枯萎的劣质苗木,选择健康宜培养的壮苗。除此之外,关注苗木的种植密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因为种植密度会对苗木的抗病虫害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符合规定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
总的来说,将要种植的苗木必须具备较好的抗病虫害能力,优先选择抗病性能较强的苗木品种,在培育苗木的过程中适度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有利于增强幼苗的抗病虫能力,并在苗木生长过程中采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从而有效提升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3 结语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会对林业生态效益和林业长期稳定发展造成极其重要的影响,不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保护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然而林业病虫害防治是一项极为复杂和技术性强的工作,加上现阶段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恶劣和季节变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成效甚微。
就国内实际森林病虫害防治情况而言,病虫害发生原因以及防治对策的研究仍需攻克很多难题,因此需要相关的林业保护工作人员全方位把握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包括气候、土壤、环境等各种因素,同时注重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采取高效的防治措施,从而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 ] 肖根君.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20,40(4):94-95.
[ 2 ] 佟玉.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探讨[J].现代园艺,2019,42(23):170-171.
[ 3 ] 吴有声.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9(7):109,113.
[ 4 ] 刘兆祥,林波.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黑龙江科学,2016,7(10):74-75.
[ 5 ] 米晓琴.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5(20):130-131,143.
[ 6 ] 罗德辉.探究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的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5(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