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梦花
摘 要:在绿色生态的栽种理念下,对棉花病虫害防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棉花种植对病虫害的防治方式多采用化学药剂,对生态和环境的污染较严重,并且很多种植人员对病虫害的防治存在误区。基于此,分析了棉花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在棉花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的策略,以便提高棉花的种植水平。
关键词:棉花;病虫害;防治误区;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7-006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5.62 文献标志码: A
棉花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其生长时间较长,并且容易受到温度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提高棉花产量,则必须对棉花的田间管理加以重视。尤其是病虫害的防治,要采用科学、绿色的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对棉花造成危害,并避免使用防治技术时污染环境。
1 棉花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病虫害防治对提高棉花产量和种植水平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棉花而言,病虫害的种类较多,每种病虫害防治方法和技术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其特征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目前棉花病虫害有40余种,对棉花破坏性较大并且发生面积较广,主要有棉蚜、棉铃虫、棉叶螨、棉蓟马、棉盲蝽、枯萎病以及黄萎病等。这些病虫害对棉花产量以及种植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降低了种植人员的经济收入。
通过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能够减少防治误区,并利用正确的防治技术,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此外,病虫害防治需要从选种、翻耕、田间管理等多个环节入手,通过应用综合技术,推动我国棉花种植的产业化与信息化发展,在病虫害防治中应用更多科技与创新手段,使棉花的品质更高,促进棉花正常生长,提高农业经济收入[1]。
2 棉花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误区
2.1 药物使用误区
在棉花种植中,病虫害的传播以及蔓延速度较快,并且在短期内对棉花产生危害,因此要及时观察棉花的生长过程,做好预防和监测工作,科学应对病虫害,才能防止其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虽然在新时期下,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的种植中依然还存在一些误区。
很多种植人员对药物的使用缺少清晰的认识和判断,认为在使用药物防治时,药物剂量越大并且喷洒的次数越多,防治的效果就会越好,这就导致部分种植人员使用多种化学药剂,防治的次数以及剂量缺少科学性,反而难以达到防治效果,还可能导致病虫害的天敌也被杀死;有些病虫害对药物产生了抗体,加剧了对棉花的为害程度,也对土壤、河流等自然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2.2 棉花品种选择不合理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有关部门注重对棉花新品种的研发,根据病虫害的种类以及不同的气候类型,培养了一批抗病虫害的棉花品种,提高了棉花的产量。但是棉花品种的选择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及病虫害特征,而现阶段有些棉花种植人员对品种的选择存在盲目性,有些仅根据产量选择品种,并没有认识到其与当地气候是否适应;同时对抗病虫害的品种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其可以抵抗一切病虫害,一旦出现病害,则会对此类品种产生不认同感,甚至还会认为抗病虫害的品种不起作用。比如:抗虫棉种子主要针对棉铃虫及红铃虫等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是随着虫害种类的增多,尤其是近年来难以抵御盲蝽蟓等新的虫害,因此还需要种植人员科学选种[2]。
2.3 对病虫害的预防缺乏重视
很多棉花种植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棉花的田间管理上,忽视了病虫害的预防,在棉花种植前并未采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對其加以预防和管控,直至棉花在青苗期或生长阶段才使用药物或技术等控制病虫害。
随着包衣棉种的推广,很多棉农放松了对病虫害的防治,认为包衣上存在一些杀虫剂,能够消灭病害,并且其还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因此忽视了后续的防治。包衣棉种进入土壤后,虽然能抵御一些病害,但是有些较强的病菌依然会侵入棉种,对棉花的发芽以及生长产生影响,因此选择包衣棉种后还需要展开综合性的防治,为棉花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需要利用化学、生物以及田间管理等多方面的措施加以防治,要将病虫害防治和生态保护紧密结合起来,选择防治技术需要秉持绿色、可持续的原则,因地制宜,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3.1 化学防治
在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中,化学防治是一种较常见的方式,其见效快,能够对多种病虫害进行防治,使用的范围也比较广,但是在选择化学防治技术时,必须对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及喷洒的频率进行合理控制,这样才能提高防治效率。
枯萎病对棉花的危害性较大,在防治的过程中,多使用绿丰95,可以将药剂直接喷洒到棉花的根部,这样更有助于棉花吸收,也可避免对其他的生物产生影响。喷洒的时间最好控制在7 d一次,如果枯萎病是由棉铃虫引起,在防治时还可以加入杀虫剂[3]。
红叶茎枯病是因为缺钾而出现的病害,一般在花期为该病的高发期,主要表现为红叶、枯叶和黄叶等症状,棉花的茎秆和枝条等部位都会干枯,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棉花枯萎死亡。防治此病除使用化学药剂外,还可以通过精耕细作、轮作、加重基肥、补充磷钾肥等方式进行防治。同时也可以通过灌溉补充棉花所需水分,从而达到防治的效果。如果此病害的症状较严重,还可以利用“天达2116”磷酸二氢钾以及3%多抗霉素等进行防治。
在病虫的防治方面,棉铃虫主要发生在花蕾期,主要以花蕾作为食物,因此会对花蕾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棉花的产量。因此在防治时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以及土壤的类型等,选择具有抗虫能力的棉花品种,如转Bt基因抗虫棉。同时也可以在虫害的高发期利用2%过磷酸钙进行防治。
棉蚜在棉花的生长过程中破坏性较大,并且其传播的范围也较广,繁衍速度较快,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蔓延到大量的棉花植株上。该虫主要是通过口器液吮吸棉花叶子的汁液,导致棉花生长缓慢,叶片枯萎,数量减少,还会导致棉花吐絮的时间延缓,降低产量。因此在防治这种病害时,需要从选种、耕种以及田间管理等多方面出发,实时监测和观察棉花的叶片,并通过喷洒敌敌畏的方式对其进行防治;在冬季也可利用深耕消灭虫卵。
3.2 生物防治
在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中,除了利用化学方式进行防治外,还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借助生物的属性和特征,消灭病虫害,进而达到保护生态的效果,属于无公害防治技术。比如:可以根据棉花的病虫害种类及数量等引进适量的食虫蝽和瓢虫等,通过天敌来消灭害虫,但是在引进时需要控制数量,不宜过多。其次,也可以改变耕作的环境及方式等,优化棉花种植技术,有效抑制病害,如深耕、冬灌等技术。也可采用一些代谢物或生物刺激等方式,降低病虫害的繁殖能力,减轻病虫害对棉花的影响[4]。
3.3 田间管理技术
棉花的田间管理技术对防治病虫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通过对棉花生长环境以及生长过程的监测与观察,在适宜的时间段内使用适合的田间管理方式,能够提高棉花的品质。
首先,种子的选择是防治病虫害的第一步。棉种的透水性较差,因此要在播种前晾晒,并使用防治病虫害的药物浸种。同时在青苗期采用硫酸脱绒的方式,处理短绒进而达到防治角斑病、黄萎病的效果。
其次,在棉花生长的阶段及时施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肥料的种类,最好施加有机肥,包括人畜粪便等,或者增补钾肥、磷肥,提高土壤的肥力,使棉花能够更好地吸收养分。定期清除杂草,清理枯萎的棉花秸秆,构建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止病虫害残留在枯萎的秸秆中。
再次,灌溉也是田间管理的重要技术之一。在绿色种植技术的推广下,可以通过采用滴灌及喷灌的方式为棉花补充水分,增强土壤的肥力,并有效消灭土壤中的病虫害等。尤其冬灌能够消灭虫卵,避免害虫越冬,因此在棉花种植中要结合天气以及生长状况等,做好冬灌和秋灌,保證棉花能够正常生长,并控制病虫害的繁殖。
4 结束语
棉花属于经济作物,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增加棉花的产量,并提高种植人员的经济收入。首先要消除种植者对棉花病虫害防治的误区,清楚病虫害种类及防治的综合技术等,展开针对性的防治。其次,在种植中采用绿色化与生态化的防治技术,减少对农药和化学试剂的使用,尽量采用对环境和生态污染较小的生物防治技术及物理防治技术等。及时观察棉花的生长情况,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从多角度出发,对棉花的病虫害进行防治,进而提高棉花的种植水平。
参考文献:
[ 1 ] 范爱华.棉花病虫害防治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18(24):48.
[ 2 ] 刘彦芝.浅析棉花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77.
[ 3 ] 陈善军.浅析棉花主要病虫害农田生态调控综合治理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39(12):114-115.
[ 4 ] 强建军.棉花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0(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