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2021-06-17 09:04张红娟龙明华马兆瑞王文光
农业工程 2021年4期
关键词:检验食品技能

张红娟,龙明华,马兆瑞,王文光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教学”“大数据+教学”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高职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教学信息化改革迫在眉睫[1-2]。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劳动者的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信息化,而职业教育信息则依托信息化教学手段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传统教育教学,使教学过程的全部或部分环节数字化,以保障教学质量[3-4]。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核心目标是培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执行标准和规范操作的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人员。课程团队在分析学情和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根据高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教学手段,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优势,对该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学情及课程分析

1.1 高职学生学情分析

高职分类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来源更加广泛。学生普遍具有以下特点:思维活跃,基础参差不齐、基础理论知识储备薄弱、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较弱,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差异性强,但具有熟练运用手机、PAD、电脑等各类电子产品等互联网工具的优势。因此,在传统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参与度低,课程学习效果较差。

1.2 课程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检测技术等高职食品类专业(群)的核心课程之一[5]。课程涉及内容广、实践性强,对学生技能要求严格;检验对象复杂、检验过程用时较长;致病菌检测对实验实训条件要求严格;校内课堂讲解及实践操作时间有限,学生动手能力差异性较大,传统课堂教学不足以满足学生学习及课程教学需要。当代大学生对于学习形式多样化能够接受并能积极实施,更倾向于线上资源的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改变教学模式、个性化学生指导、移动端自主学习、反复巩固,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是目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2 课程改革设计及实施

2.1 课程目标

依据《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对应的岗位群及核心职业能力,课程目标设计如下。

2.1.1 知识目标

具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解读能力;熟悉微生物检验的目的、检验程序、要求及基础知识;明白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要求;具有食品微生物检测新技术的学习及应用能力。

2.1.2 技能目标

能够根据待检样品选择相应的检验项目,设计检验方案;能够依据国标进行检验培养基的选择和配制;具有微生物的制片、染色能力,能够通过镜检对染色结果进行判断;具有消毒灭菌、接种、培养分离等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进行各种样品的采集、处理;掌握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基本流程,熟练进行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常规检验项目及常见致病菌的检测和鉴定;具有实训数据处理能力,能够根据检验结果完成检验报告;具有微生物检测用相关仪器设备使用及维护能力。

2.1.3 素质目标

培养爱岗敬业、踏实能干的职业道德;培养客观公正、遵纪守法、执行标准、规范操作和科学准确的职业操守;培养爱护环境、安全操作的工作习惯;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课程设计思路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是以从事食品安全卫生微生物检验所涉及的基础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点为教学内容设计依据,以提升学生食品安全检测能力为目标,通过分析课程对应的岗位群及职业能力,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为结合点,在课程建设内容的选取上充分体现专业的共性和个性的教学内容,针对课程特点,调整实践教学比例,使实践学时比例达70%以上。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引入微生物检验仿真操作软件,采用“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室”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突显“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总体设计理念。教学过程中运用基本理论讲授、检验流程演示及示范、实践操作及技能训练、学习效果分析评价的4阶段能力训练方法;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突出能力培养、多阶段全过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围绕教学环节中关键控制点,制定监测指标和监测方式,进行课后反思及改进,保证教学效果。

2.3 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由不同教学活动组成。教师和学生分工明确、分别承担着不同的教学及学习任务。

2.3.1 课前

教师提前在线上课程平台发布学情调查报告,通过班级QQ群、微信等途径通知学生,学生通过云平台自学自测环节完成学情调查。教师通过学情调查表,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基础及不足,调整课堂授课计划,在线上平台发布课程任务,整合课程资源,在线上课程平台上传课程内容涉及的国家标准、电子教案、PPT课件、视频、微课和动画等资料供学生线上学习用。学生通过课程平台了解课程任务、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在教师督促、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计划。

2.3.2 课中

教师先介绍学习目标环节,明确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各种课堂教学活动,检查学生对线上课程任务的完成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完成课程理论讲授,着重解决重难点问题。在课程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观看教师课前发布教学参考操作视频及教师现场演示操作环节,借助仿真操作软件,进行相应操作环节的线上练习,掌握操作的基本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国标、观看视频及教师现场演示、仿真练习等方式,结合课程任务,以小组为设计单位检验方案,并进行小组汇报展示、互评,在教师点评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课程任务及存在问题完善检验方案,准备实训材料,实施检验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实践操作所需材料及设备,组织学生实施检验操作,并对学生操作进行过程性考核评价。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在线上课程平台上以电子作业的形式提交实践操作技能点的照片及主要过程拍摄的视频。教师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解答,并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考核。

2.3.3 课后

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线上课程平台发布作业及在线测试,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及测试,教师通过梳理课堂教学情况,结合学生课后检测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完成教学反思。

2.4 教学内容

课程以就业为导向,针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目前主要就业单位是各类乳品厂。根据乳品微生物检测岗位需求进行项目化教学,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食品微生物检测的相关要求,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具体如表1所示。

在表1中,项目1、4主要为理论学习内容,学生通过自学课程平台上的相关数字化资源,结合教师课堂讲授、参与课堂活动、完成课后作业及测试等手段学习课程内容。项目2、3主要以单项技能训练为主,学生通过课程平台观看操作视频及教师现场操作演示,进行反复操作练习,掌握基本操作技能。项目5~12则需要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完成,教师发布课程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程平台上发布课程资源(国家标准、电子教案、PPT、操作视频等),完成初步检验方案;课中教师根据项目任务,先给学生讲授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借助微生物检测仿真软件进行操作练习,再结合学生的检验方案,分析存在的问题,补充不足之处,强调重难点,学生在仿真练习的基础上,在实训室内完成待测样品中微生物的检测。

表1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内容Tab.1 Teaching content of“Food Microbiological Inspection Technology”

2.5 学生成绩评价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突出能力培养、多阶段全过程学习效果整体评价的方式进行学生成绩评价。

根据每个项目特点,设置学生成绩考核权重,而每个子项目考核权重设置时,需充分考虑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教学环节,以及线上、线下、作业和测试4个教学因素。考核内容包括课前线上资源的学习、教学活动的参与,课中教学活动的参与、实践操作实施(包括技能点的操作考核)、电子作业的提交,课后作业或测试完成、实训报告及总结等方面。其中以实践操作的视频和图片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作业,为教师判断学生实践操作的准确性、对知识及技能点的掌握程度提供依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调动学习积极性[6]。学生成绩评价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学生成绩评价体系Tab.2 Student achievement evaluation system

3 教学效果

3.1 显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相对比于传统教学方式,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混合教学中数字化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内容更为直观、生动。除图片、视频和动画外,虚拟仿真的应用是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践教学的有效补充,它使得长期检验操作短期化,抽象的实践教学可视化,一个检验项目可多次训练,一些受检测条件限制的致病菌检测能够顺利进行,既保障了学生的安全,又有利于强化实践技能,显著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和效果[7]。通过拍摄关键知识点和技能点图片,拍摄操作视频等电子作业方式,使学生能准确地抓住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核心,提高学习效率。单项及综合技能的训练,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小组内学生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相互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团队协作能力。“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了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

3.2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促使教师进行课程改革、重新梳理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设计,规划课程内容,优化线上线下课堂教学,为教师提供精准化评价。利用混合式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资源、教学视频和教学效果评价放在同一个维度,实现了整个教学环节的全过程、全方位和立体化组合,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教师通过课后的学生评价、学习反馈和教学反思等方式,完成课程教学诊改,提高综合教学能力。

3.3 缓和教与学的矛盾,和谐师生关系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实践性特别强,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实践操作时主要通过观看教师现场演示后直接进行技能训练。但在教师演示时,学生存在看不清或看不到关键操作的问题,导致课程学习兴趣降低,影响教学效果。另外,在学生实践操作时,不同学生可能会产生同样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反复解答,浪费精力,且答疑解惑效率不高,易产生师生矛盾,使教师和学生都备受煎熬。而基于“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室”的混合教学模式进行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的总体设计,从学生角度、学习视角、用学生习惯的方式去教学,是理解学生、节奏合理的课程。依托课程平台的线上互动及在线答疑使师生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均得到延伸,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 结束语

近几年的课程改革效果表明,《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自采用“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室”的混合教学以来,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及兴趣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去反复学习全部或部分线上资源,学习方式更加灵活。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生学会了将国家标准中的“检验流程及操作步骤”转变为自己的“检验方案和行动步骤”,逐渐养成了微生物检测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学生独立探索及团队合作精神。个性化及差异化的教学模式,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提升学生自信,进而拉动提升弱势能力点。小组PK、汇报展示等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结合及时有效地反馈评价等良性刺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各种方式的线上交流互动,能够加强师生交流频率,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与传统教学相比,“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使得《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实现“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逻辑内容形象化、职场内容虚拟化、重点内容专题化、检验程序实践化和教学场景实景化”,彰显课程教学改革的良好效果[8-10]。

猜你喜欢
检验食品技能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苯中水分的检验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画唇技能轻松
危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