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坡,王 丽,冯学良,李 岩,郑桂亮,董振起
(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0061;天津市宁河区植保值检站,天津 301500)
近年来,天津市主要病虫害年发生面积140万~173.33万hm2,经防治,年均挽回粮食损失 23万~26万t,约占全市粮食产量的10%,植保工作为天津市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病虫测报是各项植保工作的根基,是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随着生态环境、测报制度、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特性的不断变化,天津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现多发、频发态势,全市病虫测报工作任务日益加重。测报工作成效离不开测报体系的建设管理,一个高效、稳定的病虫测报体系是病虫测报及时、准确、有效开展的必要保证。笔者总结了天津市病虫测报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目前,天津市基本建成“市-区-测报点”三级病虫测报网络体系。在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监督管理下,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组织全市10个涉农区完成全年病虫测报工作。经深入调研与合理布局,目前在10个涉农区建立了62个农作物病虫害基层监测点,监测对象涵盖天津市5大粮经作物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蔬菜的病、虫、草害以及重大迁飞性、多食性害虫草地贪夜蛾、东亚飞蝗等,为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20世纪90年代天津市病虫测报工作的信息采集主要靠眼看、手逮、铁掀剜,信息统计主要依靠手抄、笔算、纸记录的落后、低效工作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测报工具的研发应用,天津市于2013年开始着手在自动控制系统的虫情测报灯、自动性诱监测传输设备、病虫实施监控系统等新型测报工具方面开展了示范和推广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配备自动虫情测报灯15台、高空测报灯18台、迁飞性害虫高空阻截灯20台。此外,每年在重点地块部署草地贪夜蛾、苹果蠹蛾等性诱监测设备上万套;在测报数据统计上报方面,除接入全国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植保统计系统两大互联网系统外,天津市也在全市开展了天津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探索。这些设备的示范推广,提高了工作效率,缓解了日趋繁重的测报任务。
目前,天津市基层测报点人员年龄以40~ 60岁为主,约占测报人员总数的65%。学历以初中至大专水平居多,约占测报人员的80%(图1 和图2)。
图1 天津市基层测报人员年龄结构
图2 天津市基层测报人员学历结构
图3 天津市基层测报人员职业结构
从年龄和学历水平分析,天津市基层测报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后有能力胜任基层测报工作。从人员职业结构分析,基层测报员以种植户为主,也有一部分农资经营人员、合作社或公司员工。这部分人员与农业生产结合紧密,比较适合基层测报工作。但不容忽视的是,区级植保站一部分公职人员也兼职基层植保员的工作,该部分人员约占21%,其中一人兼多点测报任务的约占14%。由于区级工作任务繁重,且面临机构改革人员去向不定的问题,这些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必然会受到影响,存在一些区县基层监测点人员缺乏的现状。
受基层植保监测人员岗位设置不足、植保监测任务日益加重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天津市病虫测报体系中各环节处于工作任务日益增多、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紧张状态,加之当前市区两级正处于机构改革动荡期,体系测报人才流失严重,人心浮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测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市级财政紧缩,压缩监测点资金预算,也造成基层监测点技术人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工作存在应付心理。测报点补助低也造成该工作难以留下年轻、专职测报员,兼职、老龄测报员较多。
现有体系机制基本实现了测报任务下达和虫情上报的目的,但就体系健全、高效运行来说,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体系链条稳固性不够。区级机构为信息传递的中枢,而区级测报人员常身兼多职,往往因工作繁忙而耽误虫情上报或任务下达时机。尤其是当前全市处于区级机构改革期,一些原来负责测报的人员被抽调到他部门或者整个植保部门处于重组,而新负责该项的工作人员或机构却没有及时到位和建立,从而导致测报体系整个沟通链条断裂,工作处于瘫痪状态。其次,现有机制不利于建立学员互学互长、进步完善。由于对基层测报点和测报员情况了解不深入,市级机构无法了解基层物资和技术需求,难以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资金预算和培训计划;市级培训范围基本涵盖到区,基层测报人员几乎没有培训和业务交流沟通的机会,难以激发体系活力。
图4 现有测报体系信息传导机制
图5 完善测报体系信息传导机制
目前,天津市病虫测报工作仍存在靠经验、凭感觉或统计方法老旧等问题,影响了病虫测报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可比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测报人员病虫测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标准和规范意识尚未建立。
首先,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充分重视植保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植保工作是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具有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意义,同时也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工作。植保工作从业人员的稳定性、连续性,直接关系到该地区植保工作的开展成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保持植保工作人员的稳定。其次,测报体系应建立激励性年度考评制度,应将测报资金由当前“撒胡椒面”式的发放改变为考评制,奖励资金与基层测报点的报送率、完成性、时效性、真实性挂钩,充分调动各级测报人员的积极性。
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市、区、测报点远程实时沟通平台,实现“市、区、测报点”三级结点信息并联式沟通结构,实现体系信息上传下达及时、畅通。建立测报点之间信息沟通、共享平台,便于全市范围内实现虫情联测联防,技术互学互进。在全市范围内建立针对测报点的定期培训机制,每年在重大事件节点,开展针对性的测报技术培训,提高测报人员的技术水平。
为保证病虫害调查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规范天津市病虫调查方法十分重要。应根据天津市生产中常发、易发的各类病虫草害,对监测时间、取样调查方法、调查指标、程度分级等内容整理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针对天津市病虫害发生新趋势,种植模式新特点,编制全市测报技术规范或地方标准。如近年来小麦茎基腐病发病面积快速增长,应适时编制天津市小麦茎基腐病的测报调查规范。加大病虫害测报规范培训力度,加强测报人员规范调查意识,提高规范调查的技术水平。
测报工具的现代化,是提高测报准确性的重要保证。结合国家植保提升工程和天津市病虫监测预警能力建设项目,大力推广自动化、智能化测报工具,建立并完善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从而全面提高病虫测报的准确性、时效性以及应急处置的及时性,加强天津市智能病虫监测设备的推广应用,提高全市植保测报体系的提高自动化、智能化监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