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艳荷
摘 要: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最先提出了“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观点,近年来读整本书成为了中小学教学的热门词汇。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相当有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的好时候。读整本书毋庸置疑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小学生不能盲目地选择书籍,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阅读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读物,并且引导学生构建起体系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课程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教学策略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阅读的风格与对内容的接受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低年级阶段学生,识字能力有限,所以更喜欢阅读连环画、童话故事等相关书籍。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级阶段的学生会开始对童话故事不感兴趣,不少学生开始会看一些校园小说、动物小说与科幻小说。高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所以会开始喜欢看中长篇的小说。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读整本书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教师与家长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读法指导
1.关注与书籍本身相关的信息
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了解,发现不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几乎是直奔主题,很少关注书籍的封面、书籍的目录,甚至是书籍中的插图。所以从逻辑关系来说,读法指导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关注与书籍本身息息相关的信息。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书籍的封面进行阅读。一本书的封面往往能够反映整本书的基调。童话故事书籍的封面通常是温暖的、治愈的、美好的。而科幻书籍的封面通常是科技感十足的。校园小说通常是以学校为背景,充滿光明与教育意义的。通过阅读封面,学生可以从封面中了解整本书的特点。
其次,阅读序言。一般来说,序言内容通常是写作的缘由、经过或者是书籍内容的特点。通过阅读序言,学生能够与作者建立起基本的联系,能够更快地走进书籍。
再次,阅读目录。一般来说,目录是整本书的整体框架与纲要,阅读目录学生能够快速地了解整本书讲解的主要内容。此外,学生能够学会更快速、更高效地检索内容。
最后,阅读插图。插图通常是根据书籍相关内容插入的,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插图可以获得很多的相关信息。纯文字阅读对学生来说很容易感到枯燥,图文相间,能够缓解学生阅读的疲乏感,让学生对内容更感兴趣。
2.制订阅读计划
阅读整本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少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会出现阅读疲劳。学生在阅读疲劳的时候,注意力会转移,会被一些有趣的事物吸引,导致阅读整本书的计划半途而废。所以教师应该在学生阅读之前为学生制订简单的阅读计划,家长应该在课下辅助教师监督学生的阅读进度,记录学生的阅读时间。在教师与家长的配合下,学生会在不断坚持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写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好词佳句,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甚至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也一定会因为阅读触动自己的感情,陶冶自己的情操等。
小学生年龄小,大脑记录不了这么多内容。所以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好词佳句、名人名言进行摘抄,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思考用笔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积累到大量的好词佳句、名人名言,甚至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思考的好习惯。这些读书笔记保留下来,必然会成为学生日后的珍贵资料。
4.画思维导图理清阅读思路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人物关系复杂,容易混淆的地方,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重要的时间与事件,容易记忆混乱的地方。总而言之,在阅读的时候,小学生会遇到很多障碍,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画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这种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既能够帮助学生阅读整本书,又能够加强学生对整本书的概括与理解。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速度、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可以分层次针对性地为学生制订阅读整本书的计划。对于阅读能力强、阅读速度比较快的学生,制订较长的阅读计划,并且将需要阅读的内容,落实到每一天,并由家长监督完成,这样能够保障学生在一定的周期内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计划。对于阅读能力比较弱、阅读速度比较慢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提示重点,用一些辅助手段,帮助学生阅读。在家长的配合下,保证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对于学生来说,有了阅读计划,有了家长的督促,有了较为固定的阅读时间,学生每天都阅读,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读整本书的习惯,进而自发地积累更多的知识内容。
三、持续阅读的策略
整本书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周期比较长,阅读难度比较大,所以不少学生如果没有家长的监督与教师的计划实施,很有可能在日常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懈怠,所以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阅读,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制订多种阅读激励机制,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建立读书分享会
小学生的表现欲望是比较强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为学生建立读书分享会。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整本书的故事梗概与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关于自己对整本书的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在阅读整本书过程中的收获,由学生推荐小组中阅读分享最精彩的同学,教师为学生颁发奖励。此外,教师每周收集一次学生的读书分享,通过翻阅学生的读书笔记,记录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口头表扬的同时,并为学生准备棒棒糖或者是文具等奖品。在这种奖励下,学生就会自发地阅读更多的书籍。
2.创建网上阅读平台
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不断深入,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小学都已经搭建起了线上教学平台,小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搭建小学生阅读平台。利用这个网络阅读平台,教师为学生筛选适合学生的读物,放在书架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整本书阅读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选择不同的书籍。教师也可以借助阅读平台为学生布置相关阅读练习。任务布置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后台管理数据观看学生的阅读情况。
比如教师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号注册一个阅读账号,然后进入阅读平台首页,在书架上选择自己想要阅读的内容,然后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阅读整体情况。或者是教师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并且设置阅读问答趣味小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对整本书进行阅读,并且每天都要上传不少于30字的阅读感想。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数据,掌握学生阅读的时长,阅读书籍的内容以及阅读字数等,然后教师按照排行榜,为前十名学生准备精美的小礼物,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而言之,在整本书阅读中,持续推进的策略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优化阅读体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同学生的感受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可以说阅读实际上就是学生个性化的内化行为。一旦将学生的阅读成果转换成可视化的成果,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往往能够带来更多可喜的变化。
比如教师以合作小组为单位,为学生制订为期15天的阅读计划,然后通过对内容的阅读,学生需要画出整本书的思维导图,完成好词佳句的摘抄,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完成阅读的整体思考。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将阅读整本书的成果做成阅读主题的小报,整體风格与趣味性内容由学生自己来决定。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默契,另一方面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内容做得比较好的小组,也能够通过比较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思维的碰撞,往往能够让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五、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由浅入深原则,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凌佳.小学语文整本书导读单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0(8):37-40.
[2]王跃平.一书三课: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建构[J].语文教学通讯,2020(8):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