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林荣
鲁迅与蔡元培的关系很微妙,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有趣的话题。
蔡元培和鲁迅是绍兴同乡,前者比后者大13岁。从某种意义上讲,身为朝廷翰林院学士的蔡元培是后学鲁迅的师长和伯乐,身为教育总长或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则是鲁迅的上级。1912年,蔡元培被孙中山力荐为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后,便开始延揽人才。蔡元培对推荐鲁迅的许寿裳说:“我久慕其名,正拟驰函延请,现在就托先生代函敦劝,早日来京。”鲁迅从绍兴进教育部后,二人由此结识、订交。鲁迅在致蔡元培的信中,总是恭敬地起于“鹤庼先生左右”,收于“专此敬请道安”,署以“晚周树人谨上”,不敢有一丝一毫马虎。鲁迅被聘为教育部佥事、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科学、美术馆、博物院、图书馆、音乐会、演艺会等事宜。虽然鲁迅在那里上班的最初感受是“枯坐终日,极无聊赖”,但是,在蔡元培的提携下,鲁迅开始了他14年的公务员生涯,这在他的一生中非常重要,倘若“没有沉沦官场的自我省察,没有憔悴京华的人生洞悉,更重要的是,如若没有绝望心情下的魏晋感受,没有勃兴于北京的新文化思潮的托举,没有亦官亦教的双栖经历,就不会有狂人的一声凄厉,又何来《彷徨》的复杂心态,在心灵的废园里将难见疯长的《野草》,更不要提《中国小说史略》。尤其不堪设想的是,文学热情一旦退潮,透支的沙滩上会留下些什么,就怕是什么也不能生长,什么也不可建造”(吴海勇《时为公务员的鲁迅》)。鲁迅借此触摸到了生活的质地。可以说,没有蔡元培的提携,鲁迅的人生也许就得改写。无论在行政隶属关系上,还是在人情世故上,后学鲁迅都有责任有义务为蔡元培效力。
鲁迅为蔡元培出的最大一份力,是受托设计了北京大学的校徽。
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设计校徽的大学,这与其悠久的历史和掌舵者的文化抱负不无关系。创立于1898年的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第二年,即出面请鲁迅设计北大校徽。
1917年的鲁迅和陈独秀、胡适等人相比完全是两种状态,他每天到教育部上班,下班后便躲在绍兴会馆的补树书屋抄写古碑。接受蔡元培委托后,鲁迅便着手设计北大校徽,并于8月7日“寄蔡先生信并所拟大学徽章”。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简洁的轮廓给人现代的感觉。“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徽章用中国印章的格式构图,笔锋圆润,笔画安排均匀合理,排列整齐统一,线条流畅规整,整个造型结构紧凑、明快有力、蕴涵丰富、简洁大气,透出浓厚的书卷气和文人风格。同时,“北大”二字还有“脊梁”的象征意义。鲁迅用“北大”两个字做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梁骨,借此希望北京大学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被刘半农戏称作“哭脸校徽”,但鲁迅将校徽图样寄交蔡元培后即被北大采用,一直延续到1949年,后因历史原因长期弃用,20世纪80年代又重新使用。2007年6月,北京大学发布《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正式推出修改后的北大校徽标识,这一标识正是在鲁迅设计的校徽图案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
蔡元培托鲁迅设计校徽,是对其美术功底与美学主张的信任与首肯。魯迅设计的北大校徽,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正是“五四”前夜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对人的价值、尊严、个性与创造精神进行肯定与张扬的表现。
蔡元培是鲁迅的命中贵人,他无论是在教育部当教育总长,还是在北大当校长,都对浙系人才大力扶持和倚重,先是邀请鲁迅到教育部任职,后来又聘鲁迅在北京大学讲课。老二周作人在北大当文科教授,以及老三周建人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也是蔡元培一手安排的。后来鲁迅离开厦门大学和广州中山大学,带着许广平到上海后,生计都成了问题,也是蔡元培向他伸出了救援之手。
但鲁迅与蔡元培思想上还是存在明显分歧。1926年,蔡元培当了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后,倡导“潜心研究与冷眼观察”,与胡适主张趋同,鲁迅在《无花的蔷薇》中点名批评这位“孑公”,并在给江绍原的信中说:“其实,我和此公,气味不相投者也。民元之后,他所赏识者,袁希涛、蒋维乔辈,则十六年之顷,其所赏识者,也就可以类推了。”
这样的微词和怨言,很快就被事实击得粉碎。1927年12月,担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的蔡元培主动给鲁迅送来一个大饭碗——中华民国大学院特约著述员,不用上班就可以拿到300元干薪,通过这种形式照顾鲁迅的生活。蔡元培曾在他的《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中说过:“大学院时代,设特约著述员,聘国内在学术上有贡献而不兼有给职者,听其自由著作,每月酌送补助费。吴稚晖、李石曾、周豫才诸君皆受聘。”一年之后,蒋梦麟任教育部部长时,这一饭碗改名为“教育部编辑费”。
蔡元培主持大学院支付给鲁迅的这笔补助费长达四年又一个月,共计14700银圆,可谓一笔巨款。鲁迅正是靠这份补助费大量购书,并有余力资助革命互济会和左联等进步团体。
可能是出于对蔡元培关照的感激与追随,1933年1月6日,鲁迅和周建人兄弟双双加入由蔡元培、宋庆龄发起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韩玉娟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鲁迅的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