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铮
大姨生活在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今年八十三岁,身体硬朗,能做简单家务,还能上山。
大姨勤劳能干,明白农村人的人情世故,为人处事十分周到。大姨有三个儿子,她给三个儿子都盖了新房子,娶了媳妇。也就是说我那两个姨兄,一个姨弟,都已成家立业,每家都有两个孩子。六个孩子——四个孙女两个孙子都是大姨看大的。
每到春天,儿子媳妇都要到地里去忙农活,他们那里的农活主要就是嫁接树苗、刨树苗、卖树苗,干起来都不轻松,大姨则在家看孩子、做饭。大姨父走得早,三个儿子都成家后,没几年就走了,大姨每个儿子家住一年,我们老家很多家都这么做。大姨在老三家的时候,老二也把小孩送到大姨那儿看着,老大的孩子已经大了,就不用看了。不同的是,大姨年轻时是看老大家的两个孩子和老二家的大闺女,随着那三个孩子慢慢长大,老三又陆续有了两个孩子,加上老二家的二闺女,大姨挺忙的。要给他们做饭吃,要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让他们打架,还要培养大一点的孩子去照顾好小的,让他们吃好、玩好,健康成长。农村每家都要养几只鸡,几头猪,大姨还要喂鸡喂猪,给鸡要剁菜,搅拌玉米面;给猪煮食,大锅烧水,里面放白菜帮子、玉米面、豆饼等。我不会做,但我看大姨做过,大一点的孩子负责烧火,大姨管操作;小一点的孩子则围绕在周围或玩或递东西做辅助工作。大姨对孩子连哄带夸,指导干活,偶尔有不听话的也吓唬两句,但从来不打。孩子哭了,再忙她也会抱起孩子哄一哄,所以孩子们跟奶奶都很亲。大姨一会儿都不闲着,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总能按时把一家人的饭菜做好,儿子媳妇回家就能有饭吃。
我挺佩服大姨的,不仅是能干,她还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三个儿媳来自不同的家庭,都对大姨非常尊敬、孝顺,彼此之间也互相谦让,不闹意见。有一年冬天,大姨感冒了,咳嗽得很厉害,吃了三天药都控制不住。儿子们让她去医院,大姨怕花钱,硬是不去。没办法,二媳妇有个远房亲戚在医院上班,就联系了一位呼吸科大夫到家里给她看病,输上液,第三天就控制住了。病好后,大姨把家里的特产给人家大夫送去了半车,以表示感谢,比上医院花钱也没差多少。老太太病好了,一家人都高高兴兴。大姨用她的勤劳、善良赢得了儿媳们的尊敬,用她的爱营造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大姨从小不喜欢学习,没什么文化,她的三个儿子读书最多的一个是老三,读完了初中。孙辈的六个孩子只有一个孙女读了大专,也没工作,其他全是初中学历。大姨生活很节省,除了盖房子、娶媳妇舍得花钱,别的钱都舍不得花,对孩子上学也不例外。我记得小时候在大姨家玩,有一次大姨问我:“你們学校收钱吗?国(老三的小名)他们学校怎么总收钱呀?国懂事了,说学校要再收钱,就不上了。”我很诧异,为什么呢,第一:这叫懂事?不是好好学习才叫懂事吗?在我家如果我考了全班第一,妈妈是要奖励我两元钱的,两元钱对一个孩子来说分量也不轻;第二:我对学校收钱没概念,需要交钱时,回家一说立刻就给的,最多妈妈嘱咐一句“别弄丢了,到学校就交给老师”;第三:学校怎么会总收钱?书费不是正常的吗?我不记得当时是怎么回答大姨的了,但这件事留给我的印象很深,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人的增多,我明白了大姨家的孩子为什么学习都不行,也明白了大姨为什么当年会那样问我,因为她要给儿子们盖房子、娶媳妇。这些事情在我们老家没钱是办不了的,在她的心中这才是大事、正事,她也愿意孩子学习好,考学出来,但那概率毕竟很低。而且她也不会学习,没有能力引导孩子走上上学这条路,她还要处理家里的繁杂琐事,照顾家里几个孩子的衣食住行,精力上也不够。我理解她,大姨不容易。
大姨心灵手巧,我小时候的棉衣都是大姨给做的,我妈不会,小花布,新棉花,裁剪缝制都是由大姨一人完成。我小时候在邢台长大,爸爸在部队工作,我和妈妈随军,春节回来几天就住在大姨家。大姨会给我做好几套棉衣,分不同大小、薄厚,够我穿几年的,现在我还记得大姨在灯下给我赶制棉衣的情形。我和妈妈都睡一觉了,大姨还在灯下缝着。我妈和大姨出自一个家庭,性格上有相似的地方,都勤劳节俭,都对孩子充满了爱,但具体表现又有所不同。我妈读过几年书,字写得很漂亮,我小时候我妈握着我的小手教我写字,作业每天都检查,我的成绩才是家里的头等大事。我爸在部队,一年有一半时间不在家,我妈每天起早给我做饭:烙饼、炒米饭、挂面汤卧鸡蛋。我每天下晚自习都九点半了,我回家时有一段公路可以和同学一起走,但再走一段土路,就和同学分开了。冬天街上人少,我爸在家的时候我爸就去土路的道口接我,我爸不在家时,就是我妈穿上一件破棉袄到土路的道口去接我,每一天!
我每年都要去看望大姨几次,给她点钱,带一些她喜欢吃的东西,还给她带点常用药:感冒的、咳嗽的、消炎的,告诉她这是用医药卡买的,不用花钱。大姨很明白,说:“医药卡里的也是钱。”我就笑。大姨待我很好,秋天时给我送大冬瓜、核桃、栗子,还有她自己捡的蘑菇。知道我喜欢吃老家的冬瓜后,居然在北屋阴凉处给我留了一个冬瓜,春节时送给我。知道我喜欢土鸡蛋,她养了十多只鸡,鸡蛋舍不得给孙子吃,却给我攒着。我哪好意思要啊,反复解释这边也能买到,她这才自己留下。她每年春节都要给我捞上一盆酸菜,用大白菜腌的,我们老家都做,我很喜欢吃,大姨每年都给我准备好。
大姨知道养生,她常说饭不能吃太多,对身体不好;人得动呀,总不动就不会动了;饺子一顿就吃五六个,米饭吃小半碗,每天喝一袋牛奶;常年吃蘑菇、栗子,她们那儿山上就有;很少吃猪肉,年轻时是舍不得吃,现在是不想吃。大姨身体好,也与她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她总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农村大火炕铺着漂亮的花布床单,阳光洒满一炕,比睡什么高级床垫都来得舒服。闲暇时也到街上和村里的老太太去聊天,去显摆她的儿子赚钱的事,媳妇有多孝顺,孙子有多有趣,很开心的氛围。
大姨活得很简单,儿子们挣钱了她跟着高兴,有活了她也跟着帮把手。儿孙满堂,健健康康,没有压力,不用上班,不用学习、考试,每天开开心心地满街溜达。长大了的孙子孙女都到城里去上班了,周末回家都要到奶奶那里去看看,给奶奶带好吃的,陪奶奶说说话。
我有时挺羡慕大姨的。这个满头银丝,一脸沧桑慈祥的老人,一生养育了九个孩子,都健康开朗,勤劳能干,为人正直善良。大姨为这个家,为社会也作出了她的贡献,而且她已过上了我向往的生活,轻松、健康、快乐。有时我就想,是不是大姨这样的活着才是真正的活着呢?
(作者系华北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学生)
(责任编辑 徐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