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为刚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大凡地里生长出来的东西,口味与品质都与这个地方的水土和气候密切相关。西牟香椿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胶东半岛,几乎处处有香椿。但是,最著名的莫过于西牟香椿。山东的西牟香椿与安徽的太和香椿、河南的焦作香椿并称为中国最著名的香椿品种。香椿让西牟人自豪,西牟因香椿而闻名。
香椿被称为“树上的蔬菜”。香椿树原产于中国,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以香椿嫩芽叶入馔的国家。在蔬菜中,香椿的香味最为浓烈。古人早有记载。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菜能芬人齿颊者,香椿头是也。”明屠本畯在《野菜笺》中说过,“(香椿)嚼之竟日香齿牙”。有资料记载,西牟村栽培香椿已有300 余年的历史。是当地自生自长,还是外来品种已不可考。但是,西牟村1300 多户,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几乎家家户户有香椿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的香椿分紫香椿和绿香椿两大品种。西牟香椿属紫香椿。西牟香椿梗粗叶肥,紫红透亮,香气扑鼻。填进嘴里尝一尝,甜丝丝,香喷喷,几乎吃不出渣滓。常吃西牟香椿的人,很容易把西牟香椿从众多香椿中区分出来。西牟香椿之所以出名,专家认为源自西牟的好土、好水、好气候。西牟地处夹河之滨,土壤质地优良;又临近夹河,水好;通风充分,光照充足,气候好。
因为盛产香椿,西牟的农忙是从谷雨前后开始的。昼伏夜出,成了西牟村民这个季节的作息时间表。每天晚饭后,村民们就早早上床休息,为的是半夜上山掐香椿。当人们还在睡梦中时,西牟的村民们就头戴矿灯上山了。漫山遍野的香椿地里,矿灯闪烁,像眨着快乐的眼睛,灯光聚焦之处,香椿芽上带着春夜的露珠,灵活有力的双手对准嫩绿的香椿芽,瞅得准,下手稳,伴随着清脆的“嘎嘣”声,充满水分和养料的椿芽便被准确地从树枝上掐下来。料峭的春夜,西牟村的许多村民就是在这劳动的艰辛和喜悦中度过的。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西牟掐椿图”啊,可惜我不是丹青高手,无法描绘出这独特的美景。
清晨四五点钟,村民们就带着刚刚采摘整理好的香椿芽赶到村头的市场。讨价还价,拍板成交,一篮篮、一筐筐的香椿芽很快就变成了一张张钞票。村民们点着钞票,带着半夜辛劳的疲惫和收获后的喜悦,回家休息了,养精蓄锐,准备夜里的劳作。
西牟香椿最突出的特点是梗粗,粗得像筷子;叶嫩,嫩得一触即折;色紫,紫得如同玛瑙。在这个“雨前椿芽嫩如丝”的季节,西牟香椿成了烟台当地宾馆饭店和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當家菜。
西牟香椿的吃法很多,做成凉菜、热菜均可。
香椿制作的凉菜品种较为丰富。最为简单和常见的就是腌香椿。将香椿洗净晾干,加适量食盐搓揉,让盐分渗进香椿,然后放进干爽的罐或盆中,盖上盖子发酵,一周后就可食用了。也有性子急的,等不得发酵即食用,这样不是不可,只是口味要逊色很多。香椿拌豆腐,将腌制好的香椿切成末,豆腐切丁,然后将香椿末均匀地撒在豆腐上即可,清爽可口,常吃不厌。咸蛋黄拌香椿,将香椿焯水后,将咸蛋黄碾碎,均匀地撒在香椿上拌匀,香椿的香和蛋黄的香有机结合,风味独特。做成香椿泥也是一种不错的吃法。将香椿洗净切碎,加食盐捣成泥,在捣制过程中,喜欢吃辣的可加辣椒末,或加炒黄豆、炒花生,即可制成香椿泥。将香椿和大蒜瓣儿一起捣成泥,再加盐、香油、味精和少许凉白开调和,就是别具风味的香椿蒜泥,用来做蘸料或吃面条,别具风味。
香椿制作的热菜也比较丰富。最为常见的是香椿炒鸡蛋,香椿的香和鸡蛋的鲜有机结合,是百姓餐桌上一道最为常见的菜肴。炸香椿鱼儿也许有些复杂,但香椿上市的季节,也是餐桌上一道颇受欢迎的菜肴。将香椿洗净,控干水,然后调糊,最为简便的是直接用蛋液加少许精盐作糊,也可在蛋液中加适量淀粉或面粉调糊。此时的香椿很嫩,也就是一虎口长短,七八成油温时将香椿挂糊下锅,此时,浮在油锅里的香椿芽真的就像一条条游动的小鱼。摆上餐桌后,焦黄、酥脆的香椿鱼儿醇香扑鼻,色香诱人,让人吃了一条又一条,欲罢不能。
在烟台,香椿上市的旺季恰逢鲐鱼、马步鱼上市,有人喜欢香椿焖鲐鱼、焖马步鱼,香椿的香和海鱼的鲜结合在一起,别有风味。也有人认为这两道食材都很强势,味道相克。说法不一,口味不同,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如世间所有事物一样,有利即有弊。香椿美味,但含有有害物质亚硝酸盐,老叶中含量更高,食用不当会中毒。因此,食客切记,无论是用香椿芽做凉菜、热菜,食用前一定要将其用沸水焯烫一下,这样即可扬长避短、尽情享用。
过了谷雨,香椿逐渐老去,到了“雨后椿芽生木质”的季节,再加工成菜肴就勉为其难了。为了留住香椿的香味,民间想出了不少的法子。如将嫩时的香椿腌制贮存,或将香椿焯水后放进冰箱冷冻,虽然经过这番折腾,香椿的口味大打折扣,但毕竟还是保留了一些香椿的风味,也弥补了香椿断季后的遗憾。还有的人将香椿叶晒干,研成末,再加适量的精盐、味精,愿吃辣的再加适量的辣椒粉,制成香椿调料。
为了留住香椿的味道,人们可谓费尽心机,而要再次品尝“嫩如丝”的香椿芽,只能耐心地等待来年开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