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媛媛
(山东省菏泽市气象局, 山东 菏泽 274000)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日趋变暖,且昼夜差异明显,夜间升温幅度显著高于白天,气温升高尤其是夜间气温升高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利影响[1]。农业是“靠天吃饭”的行业,也是对气候变化反映最为敏感的行业之一,气候变暖使我国作物种植制度、作物品种布局发生变化,作物生长季延长[2]。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育期影响较大,冬小麦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升高,导致播种期、越冬期和返青期推迟,而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提前,不利于小麦生产[3]。由于气候变化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因此特定区域间的气候变化对其农作物的影响也不同,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鲁西南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极其适宜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鲁西南的农作物也受到不利影响。为揭示鲁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利用鲁西南地区196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及农气气象报表资料,分析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小麦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如下。
降水量、日照、气温和积温气象观测数据来源于鲁西南9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逐月实测观测资料。小麦生育期及产量数据来源于菏泽2个农气基本站提供的农业气象报表,其中生育期为1980—2010年的数据,产量为1961—2010年(50年)的数据(因气象产量采用5年滑动平均法分离,所以产量数据前推4年,为1957—2010年的数据,处理后实际使用1961—2010年的数据)。
采用线性倾斜率法进行分析,使用5年滑动平均法分离趋势产量及气象产量,并对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
从图1可知,1961—2010年鲁西南年降水量下降趋势不显著,没有通过0.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日照时数呈明显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为14.0℃,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均通过了0.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鲁西南≥0℃积温、≥10℃积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0℃积温上升趋势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10℃积温上升趋势通过了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小麦的生育期分为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黄熟、成熟13个阶段。从图2可知,三叶-分蘖期、越冬-返青期距离变大,说明时间变长;分蘖-越冬期、返青-起身期距离变小,说明时间变短。整体看,小麦生育期时间长短并不一致,1984年的生育期最短,仅205 d;1991年最长,达255 d,此后小麦生育期天数减少。
1961—2010年小麦产量波动较大,1983年之前呈增产趋势,之后产量骤减,1997年后产量开始有所回升,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但没有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2.3.1 小麦生育期 1980—2010年鲁西南地区小麦全生育期的平均温度主要集中在10.0~10.5℃。从图3可知,随着温度升高,小麦全生育期天数随之延长,即小麦生育期温度和小麦生育期天数呈正相关关系,并通过了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1)。生育期内的温度变化主要影响小麦的越冬以及返青时间,从而对小麦整个生育期天数影响较大。同时,随着小麦生育期天数的延长,≥0℃积温、≥10℃积温均升高,均通过了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图1鲁西南1961—2010年年平均降水量、日照、气温、积温变化
图2鲁西南地区小麦的生育期时序变化(左)及产量变化(右)
图3气候变化对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表1小麦生育期、产量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
2.3.2 小麦产量 从图4可知,鲁西南地区小麦的产量随生育期内平均温度的升高而有所下降,并通过了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1)。随降水量增多小麦产量上升,即小麦产量与降水呈正相关,但未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随日照时数增加小麦产量上升,即小麦产量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并通过了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随有效积温上升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即小麦产量与有效积温呈负相关,并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图4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小麦生长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在种子萌发期,温度过低会导致小麦发芽缓慢且不整齐,还容易感染病虫害,温度过高时发芽则会受到抑制;分蘖期温度过低分蘖缓慢,温度过高则会受到抑制,而高温则会加速穗分化的进程,使其过早结束,致使码数和花数较少,一般在春季温度回升较慢的年份则会延缓穗分化的进程,有利于形成大穗。冬小麦在播种-拔节期前耗水量较少,拔节-抽穗期需水量大增,如此时缺水会导致严重减产。冬小麦属于喜光作物,整个生育期对于日照有着较高的要求,日照时数增加为小麦的光合作用提供有利条件,可增加籽粒重,增加产量。积温的增长或不足都会导致小麦粒重不足或晚熟。
研究结果表明,1961—2010年鲁西南地区年降水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趋势并不明显;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平均气温、≥0℃积温、≥10℃积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小麦全生育期天数延长,气象产量不稳定,呈减少趋势,但未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整体看,小麦生长所必需的温度、降水、日照、积温均出现了与之需求相反的变化趋势,对小麦产量极为不利,导致小麦气象产量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