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山西电视媒体在脱贫攻坚报道中的实践探索
——以《民生大接访》为例

2021-06-16 08:16王小芬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太原030006
名作欣赏 2021年18期
关键词:系列报道第一书记攻坚

⊙王小芬[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太原 030006]

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习近平总书记说:“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反贫困理论在当下的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战略思想为全世界反贫困工作的深度开展开拓了新境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脱贫攻坚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山西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之一,全国十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山西就有两个,分别是吕梁山和燕山—太行山两大片区,通过社会协同发力,各方参与,脱贫致富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作为山西省的主流媒体,山西电视台对于脱贫攻坚的报道意义深远,山西电视台在脱贫攻坚报道中推出了系列脱贫攻坚节目,积极响应党的政策,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发挥主流媒体的特长和优势做好脱贫攻坚报道,积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并彰显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一、报道数量及类别

作为主流媒体电视台有责任和义务发挥其舆论宣传功能,做好脱贫攻坚报道,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山西电视台《民生大接访》栏目是全国首档电视新闻信访栏目,2013年创办,在山西公共频道播出,时长20分钟,周一至周五播出,栏目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策略,2017年3月开始推出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从2018年1月栏目从公共频道转到山西黄河电视台,之后栏目主要做信访专题报道,因此研究案例选取了从2017年3月到2017年底期间公共频道播出的节目进行内容分析。

《民生大接访》从2017年3月开始陆续推出了“第一书记解民困”“脱贫记”“记者蹲点日记”等系列报道,为山西脱贫攻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经统计,在划定研究范围内的脱贫攻坚报道共52期,期中“第一书记解民困”共11期,“脱贫记”和“记者蹲点日记”系列共41期。经梳理分析《民生大接访》在52期脱贫攻坚报道中,有间断播出和连续播出两种形式。从2017年3月至9月,半年多时间内间断播出28期节目,而从2017年9月25日至11月9日,1个多月内连续播出24期节目。

(一)连续播出脱贫攻坚专题节目

在连续播出的24期专题节目中,报道脱贫地区覆盖山西14个贫困县,24个贫困村,不同地区扶贫脱贫方法因地制宜,因此也传播了不同的脱贫经验。

一个多月的报道中,涉及的扶贫脱贫地区有忻州定襄县宏道镇平东社村、长治市壶关县石坡乡、长治市壶关县沙堰村、长治市屯留县上村镇王庄村、吕梁岚县王狮乡史家庄村、吕梁市岚县王狮乡蛤蟆村、吕梁市柳林县李家湾乡、古交市岔口乡大济沟村、娄烦县盖家庄乡周家窑村、娄烦县盖家庄乡新窑村、娄烦县兴旺庄村、娄烦县杜交曲镇新建村、阳曲县首邑学校、阳曲县店子底村、长治屯留县岗上村、闻喜县郭家庄镇西阜村、阳泉市郊区南沟村、阳泉市郊区桐花树村、晋中市柳滩村、灵丘县赵北乡、芮城县后滑村、阳泉市代家庄村等。

表1 24期专题节目

(二)间断播出脱贫攻坚专题节目

《民生大接访》栏目从2017年3月24日开始推出“撸起袖子加油干”“第一书记解民困”系列报道,将脱贫攻坚主题报道和信访主题报道交替播出,共间断播出28期节目。从节目数量可以看出,能体现节目组对脱贫攻坚报道的重视程度。山西是全国脱贫攻坚难度较大的省份,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省份,山西电视台《民生大接访》栏目积极发挥媒体的优势来推动社会治理,摄制组全景式再现了脱贫工作的复杂性和艰难性,以及干部和村民根据实际情况想尽办法脱贫致富的必胜信念,为脱贫攻坚战略提供了一份典型真实的区域样本。

二、报道主体多元化

(一)与贫困群众面对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因此,贫困群众是脱贫主体,必然也是报道的主体,只有从贫困群众的角度出发,扎根农村,深入基层,贴近实际生活,与贫困群众面对面,挖掘有感染力、有细节、有血有肉、打动人心的脱贫故事,这样的报道才是有思想、有温度、有情感的报道,也能反映山西省各地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探索创新,齐心协力脱贫的精神,充分发挥媒体的桥梁作用,正面宣传脱贫进程中典型人物和事迹,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形成正确的舆论引导。在《后滑村搬迁记》中,芮城县后滑村的老百姓代代靠天吃饭,村子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遇上旱年生活基本保证不了,雨雪多又怕窑洞坍塌,堵了村里唯一的小路,陌南镇政府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采取了整体异地搬迁的脱贫方式。节目就政府补贴盖房搬迁,对不愿搬迁的贫困群众进行了深入采访,世代依靠土地生活的村民担心到了山下住的条件好了,却丢了生计,如何保证搬迁后的生活,村干部深入每家每户做工作,鼓励贫困户免息三年贷款发展经济,以退耕还林种植花椒树,来增加村民收入。报道围绕贫困群众面临的问题展开,有很强的贴近性和地域性,发挥了主流媒体的宣传监督和正面导向作用。

(二)驻村书记的致富经

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驻村第一书记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用实干奉献诠释初心使命,用拼搏奋斗扛起责任担当,他们长期驻村,不仅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扶贫工作经验。《民生大接访》栏目推出了“第一书记”系列报道,包括《撸起袖子加油干“第一书记”解民困》《“空心村”里的第一书记》《英雄圪塔村的“第一书记”》《石键村来了女书记》《“第一书记”的互联网致富经》《山沟里的女书记》等系列报道,展示出定点扶贫干部带领村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生动故事,《“第一书记”的互联网致富经》这期节目中,娄烦县新建村第一书记江洋,远离亲人,驻守在条件艰苦的贫困村,在驻村之初办起了微信公众号精准扶贫新建村,使娄烦县新建村集体经济实现破零,开拓了互联网时代扶贫的新渠道,通过微信的传播吸引了万科集团投资援建经济小院,国投集团投资援建粉条厂,通过公众号发布信息帮村民网络销售农产品,发布贫困户需求信息实现劳务对接,两年来共发布了37条扶贫日记,不仅提升了新建村集体凝聚力,也吸引很多爱心人士为扶贫工作添砖加瓦,给新建村村民带来了致富的希望,为其他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了借鉴经验。这样的节目使脱贫攻坚的正能量及时传播,为脱贫攻坚工作创造舆论优势,将基层脱贫攻坚的典型例子进行展示,扩大宣传,展现出基层群众脱贫攻坚的决心和勇气,激励全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蹲点记者实地采访

《民生大接访》栏目特别策划“记者蹲点日记”系列报道,记着深入一线调研,贴近群众生活,真实记录脱贫致富道路上的现状困难和解决举措,才能真实地反映出脱贫道路上的困难和村干部带领群众立志脱贫的信念,才是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报道,才能发挥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记者蹲点报道了《挽留》《千年古村——阳泉瀑里村》《红色古村的绿色梦》《金点子富了大泉沟》《王家沟扶贫记》等系列节目,记者进村入户,实地采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报道真实有深度,对有类似情况其他地区的脱贫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打造了强大真实的传播内容,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在《金点子富了大泉沟》节目里,节目开场就树立了“我在场”的意识,和蔬菜配送工作人员一同去为客户送菜,代入感非常强,接着跟随配菜员从客户家里再到40公里外的蔬菜基地,采访负责蔬菜分装的员工也是股东,采访了村委主任,蔬菜实行订购制,集体征地200多亩,集体经营蔬菜基地,由最初200多份到1200多份订单,还养了黑鸡、土鸡,精准帮扶,带领村民致富,形成产业链,记者跟随村干部走访精准扶贫户王生云家,家里三个孩子上学,妻子残疾,通过精准帮扶,参加了蔬菜队,每月领工资。通过记者蹲点大泉沟村,让观众看到了村民忙忙碌碌的背影,村民勤劳致富的精神,拍摄到了脱贫致富道路上的困难和村民思想的转变,真实地反映了阳曲县大泉沟村脱贫致富的生活状态。媒体也通过节目的播出,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到大泉沟的蔬菜订制,主动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做积极的新闻扶贫者。

三、报道内容典型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工作“五个一批”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民生大接访》在脱贫攻坚报道中选取了典型的脱贫案例,涵盖脱贫工作各方面,实现了一周之内差异化的报道。系列报道以人民为中心,记者深入基层,走进脱贫攻坚一线,挖掘典型,讲好脱贫故事,大力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山西地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民生大接访》在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中,准确把握脱贫攻坚的内涵,站在媒体的高度选取了新闻性、示范性强的典型案例,涵盖了发展产业、生态旅游、发展教育、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整体搬迁、政府社会保障等脱贫方式,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记者深入一线将成功脱贫村的脱贫经验挖掘出来,形成媒体报报道与脱贫攻坚的良性互动。

(一)教育脱贫,精神脱贫

习总书记说:“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民生大接访》记者走入基层,以人民为中心。在《新学校的小故事》节目中,小海云家因为特殊的家庭因素,被村里定为精准扶贫户,阳曲县首邑学校是2017年阳曲县委县政府为农村家庭建立的一所寄宿制学校,全校深度贫困山区精准扶贫户学生占67%,对精准扶贫户学生实行餐宿全面,国家教育脱贫政策带给了孩子们实打实的优惠。

《周家窑村“变形”记》中,学校只有一位老师一位学生,景勇龙是唯一一个在村里上学的孩子,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下派的第一书记张鑫每天给孩子检查作业,不让村里一个孩子辍学,他驻村第一天到就一直贯彻志智双扶的扶贫思路,为了让贫困户自己从思想上和精神上有内在的主动性,从意识上、精神上脱贫,制订了入户对接三部曲,由帮扶单位的党员和贫困户结对子,一对一从思想、技术、资金上全方位帮扶,邀请农业专家给以技能培训,达到增产增收;合作种植,帮扶人自愿为贫困户购买优质种子和化肥;成果共享,党员帮助销售。另外还让村里种植草莓大户和养猪大户带动起贫困户,激发贫困户的内在动力,带领整村早日脱贫,让村民有了致富的信心,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栏目准确解读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维护核心,讲好故事,选取了以“精神脱贫,教育脱贫”为主题的报道内容,及时传播了党中央脱贫攻坚的新战略,选准报道典型,充分挖掘脱贫致富工作中的好点子、好经验,也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为其他地区提供了脱贫致富经验。

(二)产业扶贫,物质脱贫

产业化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一体两翼”的重要内容,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也是使贫困农民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村民的思想活了,村子也活了。《蛤蟆神村的沙棘经》报道了岚县王狮乡蛤蟆神村建立了万亩沙棘之地,抓住国家退耕还林的时机,村干部引导村民自愿将土地经营权委托村集体进行流转,再交由造林企业经营,等到果实成熟之后,村民们可以拿到分红,第一年种植就实现了不小的收益,提高了农民种植的热情和积极性,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收益有分红,实现了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目的。《万字当头,引领整体脱贫》这期节目中,史家庄村创办了万头生猪养殖基地,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确保贫困户有明确的脱贫路径,还创立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红色古村的绿色梦》节目中报道了古交市岔口乡关头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种植大棚,同时结合当地偏高寒地区特征,种植胡麻,从种植到销售,形成一条科学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增加村民的收入。节目中以产业扶贫,物质脱贫作为典型的报道内容,驻村采访,聚焦细节,激励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的进行,案例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对全省脱贫攻坚具有示范性和借鉴性,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四、报道形式本土化

(一)报道标题本土化

《民生大接访》栏目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闻专题报道标题本土化,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山西省范围内受到广泛群众的关注,清晰明确地记录下山西省积极贯彻中央扶贫政策的举措,村干部带领村民致富的感人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山西省各地脱贫致富的不同程度和不同路径。如《平东社村稻花香》《李家湾乡的脱贫路》《南沟村的蜕变》《兴旺庄的扶贫接力》《蛤蟆神村的沙棘经》《六固村旅游扶贫记》《南也村“开锁记”》等,新闻标题用词接地气口语化,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很大程度上拉近了主流媒体与电视受众的距离,正能量标题使新闻报道正面情感基调进一步强化,给人以很强的亲切感。新闻标题是受众快速了解新闻的一个重要入口,也是吸引受众关注节目的重要手段,《民生大接访》脱贫攻坚系列报道的标题以脱贫地域性和经验为主,受众一目了然,概括了新闻中最核心的信息,山西省脱贫地区和不同的脱贫经验,同时也达到了细分受众、精准定位的传播效果。

(二)报道主题本土化

《民生大接访》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策划推出了系列脱贫攻坚节目,以脱贫攻坚作为报道主题,分别做了“第一书记”“记者蹲点日记”“脱贫记”等系列报道,报道主体明确,展现了山西本土不同地区不同贫困程度的脱贫经验,贫困群众是脱贫的主体,第一书记村干部是带领群众脱贫的主要力量,节目组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特别策划脱贫攻坚系列报道,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和新闻扶贫的重要作用。《“第一书记”的互联网致富经》在节目的最后,记者告诉电视机前的观众,如果有一颗爱心,做添砖加瓦的冲动,请关注他们的公众号“精准扶贫新建村”希望更多人帮助山区群众奔小康,通过节目将娄烦县新建村公众号传播出去,让更多的本土爱心人士参与到精准扶贫的工作中,正是新闻扶贫的表现。脱贫攻坚系列报道,记者善于观察细节,根据山西贫困村不同的情况,报道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节目故事代入感强,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节目组用心地捕捉细节,创新专题报道角度,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不会出现雷同、模式化,这样的新闻报道更有深度,更有感染力。

《民生大接访》在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中充分发挥了新闻脱贫的重要作用,彰显了主流媒体在脱贫攻坚报道中的传播监督作用,通过驻村记者真实反映了山西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决心和脱贫经验,但节目也还存在不足,节目传播力和影响力还不够。在全媒体时代,就要进行全媒体联动,实施媒体矩阵,从而进行多渠道传播,要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短视频平台,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进一步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同时面对扶贫工作涌现出的新问题、新现象,主流媒体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和传播策略,做好节目策划,讲好新时代脱贫故事,真实生动地记录脱贫攻坚战中的感人事迹,深刻揭示事物发展规律,从而使让新闻报道更具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

① 姚选民:《中国反贫困伟大实践的世界意义》,《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11月15日。

② 习近平:《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人民日报》2017年2月3日。

③ 尤立宪:《浅谈媒体如何做好脱贫攻坚宣传的创新思维》,《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10期,第259页。

猜你喜欢
系列报道第一书记攻坚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第一书记
央广推出“一带一路”五周年系列报道 精雕细琢正当时
攻坚脱贫
《张家口日报》:弘扬“工匠精神”,把“小亮点”变成“巨能量”
对央视“走基层”系列报道的分析研究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