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屹峰 彭妍妍
摘 要:在新时代全球化环境下,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面临着更加迫切的需求和更为复杂的形势。如何运用中外合作专业培养国际化人才,有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国家职能部门、社会人士和高职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拟结合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具体情况,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实训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浅析中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可行的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Abstract:In the new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facing more urgent needs and more complex situations. How to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tal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ffectively by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majors? It is a common concern of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social figures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Based on the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ject of Guizhou Light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competent,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and student training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at is more, the analysis of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would provide a feasibl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de of talent cultivatio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呈现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距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仍有差距,特别是面对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培养更具国际视野的合格人才是高职教育面对的新的考验。而中外合作办学正是应对全球化挑战,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合作举办的“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怀卡托国际学院”于2017年申报并成功获教育部批准,成为了贵州省高职高专院校中的首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2017年9月,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派遣笔者在内的12名专职教师赴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访学,期间交流和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课程体系,以期提升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本文拟以这两所学校为例,通过对国内外高职教育的对比和总结,反思和分析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模式等问题,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探索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路径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1 人才培养模式
中西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从文化方面来说,新西兰的原住居民为毛利人,后来英国政府建立殖民地,因此新西兰的政治制度、思想体系、文化传统大多是从英国移植的,这种文化传承使得新西兰的教育模式与英国十分类似。新西兰职业院校在招收学生的时候并不限制学生的年龄、学历、职前职后等因素,入学以后学校的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生活等情况自主选择接受教育的形式、时间及学习环境等。从三个月的访学来看,大部分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是工作后认为自身需要补充和强化部分职业能力,所以再次踏入学校针对性进行相应专业学习。虽然大部分学生年龄都偏大,但是较强目的性的学习使得学生更加投入,效率更高。因此西方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为CBET模式[2],即能力本位教育和训练,重点在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认定。
而在中国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运用的是校企合作、工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3],学校和企业有机联动,特别是在学生实习环节的深度合作,通過在校教学与企业定岗实习的培养,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外职业教育侧重技能不同,国内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还兼顾综合素质、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国际学院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国际视野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素质高,具备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掌握从事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资料员、材料员等实际工作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安全管理、进度管理、工程资料管理等相关工作,知行合一,爱岗敬业的优质人才。学校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管理模式和学生实训管理等各方面的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 课程体系构建
国外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比较少,每学期甚至只有一到两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更好去掌握一门课程或者一门技能,符合其学习目的性强的要求。而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相较国外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我们每个专业课程更多,目的是为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提供更多专业方向选择的可能性,并且涉及知识面广,眼界的开阔也将有利于学生进行更好的专业规划。
虽然我国现在高职院校都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但大部分专业教学还是以讲授式为重点。而国外的课堂相对开放,每一节课程老师都会找到相应课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新西兰教学方法主要有AKO(教师学生互学)、Student Centred Learning (以学生为中心)、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马斯洛需求理论)、Humanist(人文主义)、Social/situated Learning(情景学习)、Bloom's Taxonomy(学生学习新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新知识)、Cognitive(认知)、Behaviorist(行为主义者)、Phil Race's Ripples on the Pond(学生渴求学到的知识、实际操作、找出学习的意义、反馈)、Inquiry Based Learning(探究学习)、Scaffolding(脚手架学习方式)。在国外,各班级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因此大部分课堂都是小班教学,一门课程学生人数为十人左右,教师可以更好地和学生进行互动,所以教师更多是采取用导入活动,如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实践方式引入课堂,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兴趣,探究式地进行学习。课程进行重点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师学生角色交换互学,最终让学生融入课堂。并且在每节课结束后进行匿名反馈本节课堂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并让教师能够不断自省,及时调整以适应学生和时代的新需求。
在国内,由于各个学校普遍学生人数较多,因此无法做到每节课堂都学生为中心,分别个性化地制定相应教学方案。虽然现在很多课程以讲授为主,但是参考国外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改进落实实践教学任务,进行分组教学。通过活动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动手实践思考本堂课程的意义,教师和学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发挥自己特长,挖掘学生潜力是我们课堂可以借鉴的。我国现在高校评教主要分为教师互评和学期结束学生评教。如果要真正改进教学工作,笔者认为每堂课程结束学生匿名通过纸条写给老师会更有针对性。学生每节课后提出的反馈是及时的,匿名也能够让学生更无保留地真实反映教学评价。反馈纸条仅由科任老师自行查看,不像学校正式的评教容易让老师产生心理负担,增加了教师对意见接纳的积极度,最终促进自己教学不足的改善。
3 师资队伍建设
国内部分高校现在教师岗位还是处于紧缺状态,校内教师数量不够,因此也有校外兼职教师进行授课。我国校外教师大部分是高校在读硕士或者博士,他们有稳定的时间来到学校授课,但是在校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理论联系实践不够,学生听起来理论性强,但相对枯燥。对于高校聘请的企业行业专家,只是偶尔在校开展讲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课程教学的作用。
反观国外师资,大部分国外高校校内教师人数少,大多数专业老师都是从企业聘请。和新西兰很多外聘教师交流中了解到,他们在企业行业中工作压力小,实践经历丰富,时间比较富余,与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意愿较强,所以这些高校在企业行业里找到相应业界专家进行授课比较容易。
因此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应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4],使教师们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能够均衡发展,以更好地指导学生。专业教师每年应有1至2个月的企业或行业实践,每5年的企业或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学校培养更多兼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3]。
4 教学管理模式
我国教学管理重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性,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融入校园,未来更好地踏入社会。而国外教学管理更加强调的是学生个体目标,是个体行为的产物,更多凸显个体成员的价值观和信仰,开发学生创新意识,但学校教学管理目标会不明确,学校管理模式趋向于无组织计划模式。而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恰好能够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
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国际学院的教学管理由“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怀卡托国际学院联合管理委员会”负责,而该委员会由中外双方的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双方在教学启动之前,一起对拟进行的教学方法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方予以实施。中外双方均参与教学大纲的设计环节,在教学资源上实现共享,共同商议课程安排,相互参阅对方考试用卷及学生作业,在新学期前项目管理小组提前检查对方的教学设施准备和完备程度[6]。外方负责选定外教课所需教材,中方核定后负责采购。中外合作办学相关课程均以课堂面授形式开展,中外双方学校各派教师参与教学,大部分课程为中英文双语教学,部分外教课程为全英文授课。
我们应当不定期以讲座、座谈、交流会等形式,针对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精細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研能力、优化国际合作战略布局等方面,组织专业群所有教师进行培训,积极引进外方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通过不断的深入交流,教学管理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管理效能,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求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5 学生实训管理
国外大部分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是工作后认为自身需要补充或者强化部分职业能力,基于这种情况,国外高职院校校内并未修建很多实训基地,学生几乎都在工作时间中进行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在原本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理论知识的检验及对自身学习进度的考察。
与之不同的是,我国进入高职学习的都是高中和中职毕业的学生,结合学校对于相关专业的定位,围绕相关的产业需求、职业标准、生产过程特点等,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建立了相关专业技能认证基地。
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建筑工程系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建设思路,至今已建立了等比例建筑实体模型解剖式实训室、建筑制图实训室、项目管理实训室、数字测图实训室等11个建筑相关专业实训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交融。在指导学生实践的基础上,以兴趣为导向,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以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7],在教学中增多练习实践,使教师的讲、学生的学和做形成课堂教学的有机整体,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是纸上谈兵。
学生的实习教学作为实践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但要注重学校传授的理论知识的实践转化,也应该注重与实习单位的相关项目进行有机结合。“实习·生产”一体化的实训教学模式要求校企双方在指导学生实践上均不能缺位,每名学生配备校企实习指导老师各一名。结合实际项目或者工程,由学校专任教师负责远程的理论指导,企业兼职教师负责现场的实时跟进,使得学生在具体的项目实习中真正掌握生产所需的技能,做到工学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为实习企业创造效益、培养后备人力资源,增加职业教育中的企业参与深度[8]。
6 结语
如今越来越多高等职业院校采用国际化办学模式,通过对国外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学习和借鉴,促进教学改革,加快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培养各方面综合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中外合作办学这种模式,在合作與交流中认真分析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可以合理借鉴与融合当前东西方相关教育理念的精华,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结构,壮大师资力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必然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不断提高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做出更多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 杨春凌.注重内涵发展 保证“上好学”[N].贵州日报,2017-10-23(T01).
[2] 姜贵红.基于 CBET 模型教学效果调查[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24):126-128.
[3] 许书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3):373-374.
[4] 贾文胜.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92-95.
[5] 郝佳.应用型高校人才创新实践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职业需求视角职教论坛[J].职教论坛,2019(12)134-137.
[6] 王思捷.浙江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课程管理问题探讨[J].职教通讯,2016(15):28-30.
[7] 齐辉.河北省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发展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8] 张雪莲.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四部融合、岗课证相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7(9):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