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鑫 吕腾
摘 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三教”改革的任务,即从教法、教材、教师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为此文章以“三教”改革为契机,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探索。同时为了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针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总体上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完善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1-0126-04
Abstract: The task of "three education" reform is put forward in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mplementation plan", which is to carry out teaching reform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aterial and teachers.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the opportunity of "three education" reform and explore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practical teaching,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teacher" teaching staff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n the who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art design from four aspects: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staff and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art design; practical teaching;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一、相关政策与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伴随着不断调整的经济结构和快速的产业升级,各行各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为了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十三五”期间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项目,支持各省份推荐的100所应用型高校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十三五”期间对每所项目高校拟投入1亿元,深化项目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助力学校转型,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转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来。应用型大学即应用型本科院校,又称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是指以应用技术类型为办学定位,以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为主的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以应用技术类型为办学定位,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应用技术型人才)为本职责使命。这样的办学定位必然会要求应用型本科教学成果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与当地产业创新需求对接,与产业密集区、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始注重GDP增长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成为新的追求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等一系列措施对于新的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艺术设计作为一项创新属性凸出的专业,无疑成为提升产品品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的利器。但目前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教学内容与行业现状严重脱节。因此对教师队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三教”改革的任务,即教师、教法、教材(教学内容)三方面的改革。如此一来形成了一个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学方法为途径,教师队伍为根本的有机整体。另外,在进行职业化教育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手段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此次“三教”改革的提出作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有利政策支撑,两者之间有着联系紧密的逻辑关系。首先,“三教”改革是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重大契机。自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计领域开始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各大艺术类院校与综合性高校相继开始增设艺术设计专业。目前艺术设计专业中却存在着目标定位不清晰、教材内容单一陈旧、软硬件设施保障不足、校企协同不畅等多种问题。“三教”改革的提出,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作出了针对性的解答。其次,“三教”改革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导向。艺术设计专业本身以创新活动为主并依托于设计实践,是培养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如想象力、感知能力、创造力)的体现。从艺术设计专业特点中可以看出,实践教学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践教学作为巩固理论知识学习的有效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三教”改革的提出明确了“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导向。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行业,满足企业需求的综合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产教融合”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生命线
目前我国的产业链已经从中低端向高端攀升,生产方式也从之前单一的流水线生产模式转向复合型、集成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生转变。以上所发生的改变造成各行各业对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变得前所未有的紧缺。“三教”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行业、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产教融合”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的有力途径,是对学生、教师、学校等方面快速提升的关键所在。因此“三教”改革必须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切入寻求突破。
(一)符合地方特色的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产教融合”落实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要融合地方特色产业,秉持“产艺对接、学商融合”的原则,实现与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的产业对接。以地方产业特点对接产业人才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根本立足点(见图1)。
1. 调研地方特色产业,与优势企业对接。特色产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過与当地特有发展条件、特有资源等因素相互融合后的产物,一般具有地域性、独特性与历史性。在地方特色产业的逐步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因市场竞争产生相应的优势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具有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与自己的优势产品。专业实践教学应该建立在对地方特色产业、优势企业调研的基础之上并结合专业特色,最大程度上体现艺术设计专业优势,做到有的放矢地与地方产业融合。2. 制定校企联动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突破不同专业之间的界限搭建跨专业学习平台,从而将单一的专业性知识向多元化、复合化方向转变。以此更好地符合地方特色产业的需要,满足当下设计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首先可依照地方产业需求在不同设计专业之间开展交叉实践课程。其次,可将企业中实际的商业项目引入到实训、实践课程当中不同设计专业的学生成立“专业互助小组”跨专业完成实际商业项目。
例如秦皇岛市属于河北省地级市,地处环渤海湾区,背靠燕山山脉,实属河北省的一颗山海明珠,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自然资源。例如山海关、北戴河旅游区、阿那亚黄金海岸社区等旅游区在国内乃至国外都享有盛誉。虽然当地旅游资源众多,但是其地域性特点不够突出,没有突显出地域文化特色,无法形成其独特的旅游品牌标识。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中可尝试跨专业合作。例如,位于北戴河区的“阿那亚黄金海岸社区”通过优美的环境设计、配套齐全的硬件设施、富有当地特色的人文气息烘托,受到了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游客的青睐。此案例中可尝试结合环境设计专业优势对环境设施进行优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优势进行对外宣传以及产品设计专业开发旅游周边文创产品的设计。由此可试探出一条体现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的创新产业链条。
总体来讲,应该打破单一专业教学惯性,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来培养符合当下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从而推进职业化教育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改革。
(二)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层次化、模块化划分
从高校的设计类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依据专业纵向阶梯式排列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应用课程;将实际操作部分以外的课程统称为理论课。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指出,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应将实践教学课程积极与企业对接,以校企协育为载体,以职业需求、高素质综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进行实践课程内容的改革(见图2)。
首先,合理划分实践教学层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按照实践课程的纵向深度与横向广度将实践教学课程进行层次化、模块化的划分。在课程内容的纵向深度上,遵循由简至繁,由易到难的规律,可将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划分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创新技能;在课程内容广度要求上,可打破各个设计专业之间的界限依据实际企业项目需求划分为综合应用技能与专业综合技能。
其次,对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进行纵向、横向的层次划分之后,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生产、制造需求与设计项目将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进行不同模块划分。首先,基础技能培养对应基础课程模块,该阶段往往会设置类似设计素描、构成基础、实地考察写生等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在此阶段,教师可以直接将课程中的实践绘制部分以企业实际生产需求相结合,让学生在基础阶段的实践练习就与行业实际发展衔接。其次,专业技能培养对应专业课程模块,该阶段开始接触专业核心课程,例如软件操作、效果图绘制、模型制作等。在此阶段可以将企业的实际产品制作引入课堂当中,当作实践教学的演练项目。可依据课程实际需求组织学生去工厂、企业办公区以及产品材料产地进行实地考察。打破“纸上谈兵”的陈旧实践教学课程,让学生参与到由材料、构思设计、生产加工到最终成品的整个制作流程中来。
在最后的创新技能、综合应用技能以及综合专业技能对应最后的实训实习模块,该阶段可将培养需求融入到实习实训以及毕业设计中。同时利用好学校实训硬件基础设施,结合企业的资本、设施设备以及实际商业项目,为学生打造完善的实习实训平台。在此基础上,各专业可与企业共同制定实习实训大纲,选取有一定工程或社会背景的课题与经验丰富资历较深的指导教师,真正系统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障实习实训质量。
三、校企合作建设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更为关键的是,由什么样的人去实施教学,所以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根本所在。目前我国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缺少专业素质优良、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行业背景的高素质教师。换言之,高素质教师的增长速度与质量提升不能满足当下实践教育的迫切需求。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培育引进一批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着力培养一批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合力培育一批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建立健全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体系。建设教师发展中心,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结合政策与现有的不足,应该抓紧建立更为全面的协同育人机制,广泛融合企业、市场以及社会组织机构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与力量,多措并举建设质量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1. 打破现有教师聘任、考核、评价制度的弊端,让具有行业背景且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走进来”。2. 另一方面,学校可给予教师实践实习培训的专项资金支持,让一批学习积极性高、接受能力快、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走出去”,投入到企业、社会的实践锻炼中去。使教师在夯实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不断提高实践能力。3. 聘请行业、企业中的专家、设计师与在校教师联合教学,形成“校内校外双导教师”制度。在高质量保证实践教学实施的同时,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素质。4. 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保障制度,明确“双师型”评定标准。地方政府與学校应该向“双师型”教师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协同企业健全奖励机制,鼓励现有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另外,要打破评定资历、评定职称的壁垒,充分激发年轻教师的积极性。在评定标准方面应侧重教师的实际成果质量、行业背景的考量、实践经验的丰富性,不再“唯证是从”真正体现出“双师型”教师拥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兼具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优势。
教师作为实践教学改革中关键的一环,教师队伍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对于艺术设计这样具有高实践性凸出的专业,能够拥有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是对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四、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与质量评价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完善质量评价保障体系,强化高校质量保障主体意识,强化质量督导评估。针对过去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评价结果、方式、主体过于单一、考核范围与专业特点不符等问题)进行改革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针对以上问题,应基于培养高素质综合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转变传统评价导向。坚持实践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课程以实践内容为中心,课程评价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从教师、课程、学生三个维度推进有效的评价体系建设,并积极推行由高校教师、企业导师、学生、专家组织、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评价方式。1. 应该以能力考量为主,摒弃单纯纸质实践报告的“纸上谈兵”的形式作风;2. 艺术设计专业是创新属性凸出的专业,因此应重点把是否具有“创新点”纳入考核范围。不再满足于现有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之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 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转变只以结果评价学习效果的“一刀切”做法,激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性;4. 实行教师、企业、学生、专家组织、社会机构等多个主体参与评价,不再以教师“一言堂”的结果性评价为标准,纳入多方参与评价提升教学评价质量。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是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创新能力作出更加客观、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评价,更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五、结束语
为适应新时代的中国经济改革,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个地方高校都纷纷开始对于现有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三教”改革的提出成为了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有力抓手,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给予了目标导向。本文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切入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内容进行了实验性探索,并在师资队伍建设与评价体系制度保障方面给出了合理化建议。希望可以对今后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面提供有效的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Z].2019-01-24.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国发〔2019〕5号)[Z].2019-04-01.
[3]潘书才,陈向平,赵勤贤.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6):13-19.
[4]李忠华.浅析三教改革的三个核心问题[N].中国建设报,2020.
基金项目:2020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教育规划项目“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编号:GH201042)
作者简介:王楚鑫(1986-),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品牌设计;吕腾(1991-),男,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