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蓓茹 王德丽 黄珊
摘 要:学术英语技能和学术规范知识能够有效地提升研究生进行科研和学术交流的能力。需求分析能够提高开设课程的有效性。通过问卷,分析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英语需求,了解对学术英语技能和知识的需求差异。据此,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以学术英语为方向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构建。
关键词:学术英语;需求分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1-0114-05
Abstract: Skills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 and knowledge of academic norms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to conduc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cademic exchanges. Needs analysis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urses.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the need
一、概述
2017年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制定正式确立了学术英语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许多学者主张在本科阶段开设学术英语课程,有的院校进行了以学术英语作为大学英语接续课程的教学改革,有的院校则把学术英语作为大学英语的替代课程。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入改革,对研究生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研究生培养以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英语作为传播学术知识的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术发展与英语应用水平密切相关。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以及军校学员对外学术交流的增加与军校学员应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能力欠缺之间的矛盾,使得军队院校也认识到了培养研究生利用英语提高专业学习与交流能力的重要性。(李跃,2016)一些军队院校明确提出以培养学员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以英语为工具从事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及英语国际交流能力为目标,凸显了以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EAP)为导向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对教学对象的需求分析是确保所开设课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基础。(蔡基刚,2012)。因此,作者于2018年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某军校93名硕士研究生进行了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调查,了解该校研究生学员对学术英语的需求,為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需求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要弄清以下问题:该校研究生对学术英语是否有需求;目前学术英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水平、技能需求差异和学术规范知识状况;目前学术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及产生的原因,为构建研究生学术英语的教学体系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某军校刚刚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2018级各专业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共93名,其中7名为军事学研究生,其他为理学、管理学和工学研究生。他们都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其中77.42%已通过大学英语六级,刚刚开始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
(三)调查方法
本次“学术英语需求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电子问卷的形式发送给该校研究生,问卷共计30题,涉及个人信息、入学前英语基础、入学前学术英语学习情况、学术英语技能需求及学术素养需求。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开放式建议题。其中选择题分单选题、多选题和开放式选择题。共收回有效问卷93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习动机及学术英语综合需求
为了全面了解研究生学员对学术英语学习的需求及动机,问卷设计了开放性多选题“你认为在学习中是否有以下需求”,结果如表1:
表1
表1显示,尽管研究生们对EAP对学习动机不同,但调查结果清晰地说明了学习者的学术英语需求,而且很多学员的EAP学习动机呈多重性。需要指出的是,发表英文论文并不是某军校对硕士研究生取得学位的要求之一,但很多研究生表示导师不仅会要求其读本专业外国文献、还会要求其写英文摘要、实验报告或论文。因此,可以说导师的要求也是学员们的EAP学习动机之一。
(二)学术英语技能的需求
在清楚了学员们有EAP学习需求之后,还需进一步明确其所需EAP技能和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
表2 显示了接受调查的研究生们对EAP技能的需求情况。
从总体来看,听说读写四方面中,学员对听力能力的提升需求最为明显,表现为对于发音听辨能力和听讲座的技能训练的需求。口语交流能力的提升也是大多数学员的迫切需求之一。而读写技能方面,词汇量问题是最大的障碍。
随后,问卷调查了学员在专业文献搜集和阅读能力方面的困难。词汇量问题是影响学员文献搜集与阅读的最大问题,包括专业词汇不够(51.61%)及总体词汇量不够(38.71%)两个方面。此外,语法熟练度直接影响了学员长难度句阅读速度:24.73%的研究生认为句子结构不熟悉,39.7%认为文章太长读不下来影响了阅读。除了上述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原因造成阅读困难,学员的第二大困难是抓不住中心思想,不能有效分析、梳理、质疑,从而得出自己的看法,占44.9%。可见,学员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批判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与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及我们的预期所不同的是,学术论文写作虽然是广大研究生专业交流最常用的途径,但此次调查中受试研究生在学术写作方面反映的困难却并非最大。在该方面,学员们反映的困难主要集中表现为:1. 未能把握学术英语表述方式与通用英语表述方式的区别,即学术英语的语言特征(71.8%),如名词化的技巧、正式动词的选用、复合句的使用、专业词汇的使用等等。2.不了解学术语篇的体裁特征和写作规范(65.9%),如科技论文摘要的语篇结构和预制语块等。
(三)学术规范知识需求
学术规范知识是学术素养的基本内容,本问卷设计了8个关于学术规范知识的问题,其结果如表3。
结果显示,虽然该校一年级硕士生掌握正确学术规范知识的情况稍好于一些学者对一些院校本科生的调查结果(蔡基刚,2012),但总体情况仍然堪忧,尤其是对于一些学术规范问题大部分的学员认识错误,如第1、3、6题,问题明显。总体来看,研究生阶段的EAP教学仍有必要教授学术规范知识。
四、研究生EAP教学改革课程构建
Alexander et al.(2008)认为EAP是目标驱动型的课程,是否开设应由学习者的需求决定。以EAP为导向的研究生英语改革,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能提高其学术认知能力,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应成为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针对该校研究生现实的、迫切的EAP需求,由传统的通识英语教学向“应用、技能、专业类学术英语教学内容体系”EAP教学的改革是必然趋势。我们应构建开放式分级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体系,充分融合英语语言、技能、专业和应用能力。基于该校学员需求、水平、学时设置等实际情况,我们正努力构建如图1所示的EAP课程体系。
(一)以通用基础英语技能训练为一层次
由于研究生生源多样,英语水平差异巨大,结合教学实际来看,可以在第一学期开设通用英语基础性课程,如通用英语读写译课程、视听说课程,学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此类课程。在开设此类课程的院校中,有的院校将此类课程作为修EAP系列课程的基础,必须通过考试并达到一定水平才可以进入EAP阶段的学习。在研究生英语课学时设置较少的院校,可以将此类课程列为研究生英语系列必修课之一,但不必作为必选课。EAP课程是需求驱动型并非水平驱动型课程,因此也可以同时开放学术英语课程的选课,由学员根据自己的需求,在通用基础英语课程与学术英语课程之间进行必修课选课。只要对于研究生必须修满的英语课程门数和类别做出规定即可。
(二)以通用学术英语教学为第二层次
从需求分析来看,硕士研究生学员们很多还欠缺基本的语言知识、学术技能和学术素养,因此,硕士阶段适合开设通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简称EGAP)的课程。
1. 教学目标与内容
该阶段应以技能培养为目标,培养学员的EGAP听、说、读、写基本技能,为专业学习提供语言支持。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1)EAP的共同特点和各专业学习所需的共同“學习技能”,包括训练学生听英语讲座、记笔记的技巧,文献搜索和阅读能力,学术文本的撰写,学术讨论、研究成果陈述展示能力。(2)学术素养:学术规范知识、研究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批判思维能力。(3)语言知识:通用学术词汇、句式特征等。由于该阶段的英语教学分班往往是按学科门类分班,学生并非来自同一专业,EGAP的教学内容不应专业性太强,应构建以突出跨学科的语言知识+学术技能+学术素养为主的共核内容。
2. 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EGAP教学内容以跨学科的语言知识+学术技能+学术素养的共核内容为主,每个教学班的学员往往来自不同的学科专业,因此,应采用按能力分类进行教学的模式(skill-based instruction),即按EAP听、说、读、写能力分类教学。鉴于研究生学员对EAP的需求体现出多重性,且学员水平又存在差异性,因此应多样化设置研究生学术英语系列课程,可平行开设通用学术交流口语、学术英语写作基础、通用学术英语阅读等课程。这一阶段,由于学员刚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其专业领域知识尚浅,口语课宜以一般性口头汇报的技巧、学术讨论的基本口语能力为定位,写作课除了学术文本的语言特点、规范等,论文写作则宜定位在综述性英文论文写作。同时,在考核方面,可对成绩评定设置动态分,对于参加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英语学术交流的,以及论文收录一般期刊或SCI的,可设定动态分数以激励学员。
目前该校硕士研究生英语课仅开设一学期,课时极其有限,因而可采取必修课选课的形式,以上课程错时授课,广大研究生根据需求选择自己最需要的课程。此外,据作者在教学中了解到的情况,有的博士研究生在其硕士学习阶段没有接触过或是没有系统学习过EGAP,因而某些技能和知识欠缺。因此,作者认为,EGAP课程还可对博士研究生开放为选修课。
(三)以专门学术英语教学为第三层次
基于学员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需求考虑,在EGAP课程后应开设具有衔接性的专门学术英语课程。由于该校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仅开设一学期,专门学术英语课程主要面向博士研究生开设。
1. 教学目标与内容
专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AP)层次的课程结合专业进行语篇语类和学术交际能力的教学。不同于双语课程的是,ESAP课程的教学目的并非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但整个教学过程也并非仅仅围绕单纯的语言知识学习,还要涉及一定的专业知识学习,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扩大专业词汇量、学习句法和语篇知识、提升交际策略。学生的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的差异直接影响教学内容,除了会有专业词汇教学内容的差异,还会产生诸如教学素材的信息性内容、语篇特点、体裁特点等知识内容的不同。
2. 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修读完EGAP课程的学员已掌握一定的学术英语技能并具备一定的EAP听说读写能力,且ESAP的英语教学活动需要充分融入学科专业特点而开展,因而这一阶段的教学不应再以技能为基础开展,而应以交际功能理论、第二语言习得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以学科内容为依托、基于任务的教学模式(content-specific and task-based)(Yürekli,2012)。该模式下,专业内容成为语言输入的素材,在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同时,实现语言学习、专业学习及科研相结合。这一阶段的教学应按照学科专业,细分到二级学科以下分班开展。
ESAP阶段可平行开设国际会议交流英语和高级EAP写作课程。前者采取理论学时+模拟会议学时相结合的模式,参加校会议发言或参加国际会议发言作为动态加分的内容。后者聚焦学写研究型论文,同样根据论文收录情况获得动态加分。
此阶段无论是口语课程还是写作课程,其教学素材更具专业性、学科性。因而,该阶段的教学实施对于英语教师是有挑战性的,语言教师不可能精通所教授的学员各自所属的各专业,有时甚至有所粗略了解也困难。因此,对于ESAP课程应该由大学英语教师承担还是由专业课教师承担,存在分歧。有学者认为,英语教师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能快速阅读并吸收依托于学科专业内容的教学素材,此外还具备一定的语言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策略,从而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语言知识。相反,专业课教师由于本专业的教学科研等众多工作而疲于应付,不能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备课,可能将ESAP课变成了专业学习课或者单纯的翻译课。(李红,2001)但也有学者的研究证明“外语教师+专业教师”的模式对于提高ESAP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龙芸,2012)。由于该校硕士研究生阶段英语课学时极其有限,ESAP只能在博士阶段开设,而博士生对于利用语言促进专业学习的需求更高更深入。作者认为,英语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有限,对于依托于学科专业内容的教学素材中的信息性内容不能有效讲解,对于学科差异在EAP中的体现未必能全面了解。因而,构建起“英语教师+专业教师”的模式,由专业课教师对教学素材的信息性内容进行讲解,由英语教师对教学素材进行语篇分析和体裁分析,并指導学员通过读写任务完成语篇构建,从而进行实践输出,这样的模式更能满足针对博士生的ESAP课程教学质量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ESAP阶段的教学需要。该阶段的教学资料多具学科性专业性,对于一些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是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各校特色专业自建EAP语料的建设及教学应用将对年轻学者有更直接的指导意义,我们应思考如何利用语料库技术,建设学校特色专业的ESAP教学资源,搭建教学平台,延伸教学空间,改革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五、结束语
学术英语教学在我国高校发展迅速,形式多样的学术英语课程已在各地高校广泛开设。军队院校在进行EGAP共核性学术英语教学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学校特色、优势专业ESAP教学内容体系,切实提高这些专业的对外交流与发展。鉴于当今研究生所面临的学术交流挑战,我们应探索更为持续的、不断发展的EAP支持体系,开设系列化多样化课程,面向各种语言水平的学生,并贯穿其不同学习阶段。
参考文献:
[1]Alexander,O.,Argent, S.&Spencer,J. EAP Essentials: A Teacher's Guide to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 Reading: Garnet Publishing Ltd,2008.
[2]Brown, J. D.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 [M]. Boston:Heinle & Heinle,1995.
[3]Hutchin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Nunan, D. The Learner Centered Curriculum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5]Richards, J. C.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6]Yürekli, A. An analysis of curriculum renewal in EAP contex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2012,5(1):49-68.
[7]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30-35.
[8]戴庆宁,吕日华.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J].国外外语教学,2004(4):16-20.
[9]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1):40-43.
[10]李跃,蒋雯燕,沈家怿.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能力现状和习得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3):82-88.
[11]龙芸,吴军莉.专用学术英语课程在大学英语阶段的教学研究:意义、途径和实践[J]山东外语教学,2012(4):67-72.
[12]杨慧中.学术英语?普通英语?[J].外语界,2018(5):27-33.
基金项目:本文系陆军工程大学基础部教育教学课题“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内容改革”(编号:JCBJY1802)成果
作者简介:宋蓓茹(1978-),女,汉族,安徽蚌埠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术英语,翻译;王德丽(1963-),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及其军事领域应用;黄珊(1984-),女,汉族,上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