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滨海路道路景观系统提升及改造初探

2021-06-15 08:25刘姝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1年1期

刘姝

【摘要】大连滨海路木栈道被誉为“中国城市滨海观光第一路”,入选世界吉尼斯记录。道路两侧为山林与海洋,是大连山海城市的最佳注脚,也是全国滨海路的建成典范。如今滨海路单一的功能已不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从交通、生态、公共空间、特色街区等方面提出新的规划策略,使滨海路再度升级,成为城市亮点与城市名片。

【关键词】滨海路;交通策略;生态策略;公共空间策略;特色街区策略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02.186

1、概述

1.1历史沿革

大连滨海路修于20世纪70年代,原为战备公路,两端被军队镇守,80年代初邓小平建议开放为旅游观光路,1988年8月划为国家重点名胜区,被称为“中国城市滨海观光第一路”。

1.2区域位置

大连滨海路位于城市核心区南端,东起海之韵广场,西至星海广场,从海之韵广场至老虎滩景区称为东段;从老虎滩至星海广场被称为西段。

1.3沿线空间

滨海路全长32 km,沿途景色美不胜收。贯穿“棒棰岛”、“老虎滩”、“森林动物园”“北大桥”、“燕窝岭”、“秀月蜂”等12个主要景点,是大连最重要的城市休闲旅游目的地。

2、问题总结

2.1停车困难,交通混乱

滨海路延线串联多处热门旅游景点,但由于停车场配建不足、选址不当,在旅游旺季及节假日期间交通拥堵十分严重。新通车跨海大桥的上桥口位置为双向六车道,其中有四车道供跨海大桥车辆上下桥,仅留两车道用于滨海路交通,该位置正位于森林动物园附近,节假日车流量巨大,形成通行瓶颈。

2.2生态蚕食,亟待修复

现状岸线公共化程度不高,存在企业及私人圈地围挡行为,造成岸线不连贯,各滨海景点无法串联。其中付家庄公园与银沙滩向公众开放岸线割裂,行人流线被打断。银沙滩与金沙滩之间的岸线资源较好,但受跨海大桥交通影响,行人可达性较差。

2.3公共空间体系缺乏层次,游线单一

滨海路作为大连旅游目的地的典型的代表,应体现大连具有“水、湾、滩、岛、石、崖、林”等独特的海滨资源,但从目前开发的程度来看,滨海路仅拥有一条观光木栈道,并没有将大连海滨资源充分渗透到各处海滨景观中,缺乏相应的公共空间为海滨文化展示的承载,缺少对大连独特性的体现,缺少亮点。

2.4周边功能混杂,缺少统一规划

傅家庄至森林动物园的滨海路沿线被军事管理区、大型疗养院阻隔,无法通行进入,没有形成开放连通的山海路径。付家庄公园的旅游配套设施仅限于沿滨海路北侧的“一层皮”式的不足10家的餐饮酒店,无法满足旺季旅游需求。付家庄公园北部的现状居住区,与付家庄公园一路之隔,在景观和功能上,没有形成充分的呼应,而是生硬的割裂。

2.5植物配置单一,绿植层次不清

滨海路沿线植物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整理,导致植物品类单一,几乎清一色绿色,缺乏色彩的多样性,忽视了绿化植物配置的艺术效果,没有充分挖掘滨海路的景观展示价值和科普教育价值。同时在待开发整理地块,也缺少专业的引领性指导意见,景观布置呈现出各自为政的现象。

2.6缺少夜光照明,展示性差

随着跨海大桥的通车,滨海路成为重要的城市展示界面,而夜晚滨海路部分路段缺少照明设施,部分路段仅依靠路灯照明,灯光较暗,无法体现滨海路的特色和大连的特色。

3、规划原则及重点

3.1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锚固山海基本生态格局,建设绿色低碳生态环境;

(2)文化融入:丰富滨海公共空间文化内涵,完善高品质文化休闲功能;

(3)活力开放:控制景观廊道和界面,培育开放包容的城市滨海活力空间;

(4)功能复合:完善公共空间的服务功能,营造多元融合的滨海社区。

3.2规划重点

(1)景观与功能的平衡:在景观优先的前提下,解决滨海路的停车问题;

(2)权属与设计的平衡:协调不同的利益诉求,更新开发滨海公共空间;

(3)開发与利用的平衡:优先保障生态空间,规划路段实施低影响开发

4、规划策略

4.1交通策略

总体策略:人车分流,完善停车系统

(1)局部路段渠化改造,解决跨海大桥上桥口瓶颈问题

考虑将现有双向行驶两车道路段调整为由西向东单向行驶道路,在上桥口东侧占据部分现状空地设置由东向西单向行驶道路,从而保证上桥口两侧道路的通行能力一致,解决瓶颈问题。

(2)对重要节点进行空间研究,合理落实社会停车场选址

根据总规及控规要求,对跨海大桥上桥口、动物园、傅家庄等重要节点进行空间研究,合理规划停车场的选址布局。

(3)建立高效集约的停车系统,全面融入环境

在交通流量大,有大量集散需求的路段建议建设停车楼,并采用立体停车系统;停车楼的设计应为景观建筑,全面融入环境。同时强化现状停车场标识性问题,解决停车设施不醒目,车流引导不及时等问题。

(4)打造城市滨海景观慢行系统

打造“漫步、慢跑、骑行、主题观光”一体的慢行交通体系,打造海城相融的开放空间和特色休闲带。

4.2生态策略

总体策略:生态优先,修复滨海岸线

(1)估算环境容量,保护岸线:将环境容量指标作为生态旅游规划所遵循的标尺,进行生态环境容量的测算。针对规划区主要环境保护对象及关键环境问题,制定分区分制的总体策略。

(2)创造条件,恢复岸线:梳理滨海公共空间体系、景观环境系统,腾出公共空间,恢复岸线公共属性。

(3)因地制宜,丰富绿植:运用生态学相关原理,以周边大面积山林作为生态背景,用乔、灌、草结合方式,形成层次分明的植物群落,打造春花浪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季苍翠的植物景观。

4.3公共空间策略

总体策略:以人为本,塑造城市带状公园

(1)沿街形成步移景异的视线变化和步行体验:创造宜人的街道尺度和沿街绿化,形成良好的绿化基础,利用街道转弯半径和坡度易形成步移景异的视线变化和步行体验。恢复岸线公共属性,增强岸线开放性,将单一功能的滨海景观道路转变为城市带状公园。

(2)结合公共空间,进行旅游节庆活动策划:依托滨海西路现有的景观资源特色,突出旅游主题,将未来旅游项目进行分区规划,策划旅游产品,确定游线体系,策划游线主题和特色内容。

(3)重点塑造跨海大桥门户空间:金沙滩公园、银沙滩公园及跨海大桥与滨海路相交路段,可以形成西侧最重要的亲水公园,并与动物园形成联动,是本区域的门户,作为本次城市设计的重要实施载体进行重点研究。

4.4特色街区策略

总体策略:注入活力,塑造街区文化特色

(1)对私搭乱建进行“减量增绿”的整治:通过对私搭乱建的“减量”处理,可以增设公共绿地和步行交通,改善街区环境的同时有效串联山海游览路径.

(2)对付家庄街沿线闲置建筑进行“微整形”:现状闲置的建筑,退台式的设计、宜人的高度和集中的规模,十分适合改造成旅游服务设施,能大幅降低更新利用的开发成本。     (3)充分利用现有建筑资源,挖掘文化,二度开发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将丰富旅游服务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居住建筑资源,形成丰富旅游配套的特色民宿、海鲜餐饮街、水产零售市场等业态,从而引导服务品质的提升,最终形成富有活力的体验式特色旅游服务街区。

结语: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之下,通过城市设计手段,合理开放滨海空间,将城市景观道路塑造成为全国最有魅力的滨海带状公园,展现大连滨海城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