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洪剑
【摘要】本文针对精密施工测量技术的应用原则展开分析,内容包括合理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先整体后局部原则等,结合精密施工测量技术的应用要点,通过研究做好仪器调试工作、加强测量人员管理、建立测量数据库等内容,其目的在于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作业速度。
【关键词】精密施工测量技术;经济性原则;合理性原则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02.181
1、精密施工測量技术的应用原则
1.1合理性原则
在技术应用过程中,首要遵循的应用原则便是合理性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设备合理性,根据城市轨道工程的作业规模、区域地形变化等资料,选择恰当的测量设备参与到活动当中,从而得到真实有效的测量数据。第二,监测点合理性,在布设监测点时需要根据测量区域的地形变化、透视性等内容来完成监测点的合理布设,而且也需要做好监测点的保护工作,为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奠定基础。
1.2经济性原则
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作业活动时,其涉及到许多的工作内容,所需要消耗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较高,为了降低最终的成本支出,需要做好各环节成本控制,满足经济性原则要求。在具体应用中,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设备成本管控,结合工程作业期限、施工单位资质等内容,选择租赁或购买的方式来引入测量设备,减少该环节的成本支出。第二,人员成本控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选择执行能力强、综合水平高的测量队伍,同时也需要兼顾成本支出情况,使该环节成本能够调控在合理范围内,从而加快各项作业活动的有序进行。
1.3先整体后局部原则
除了上述应用原则外,在技术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先整体后局部原则,即技术在应用时需要先做好整体规划,随后再做好局部规划,在确保数据采集完整性的同时,也为数据分析工作的有序展开奠定基础。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在前期做好轨道工程沿线资料的调查工作,如已有建筑数量、在建建筑数量、沿线地形变化情况、区域气候条件等,以此来拟定整体测量计划,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测量区域,随后再拟定细部测量方案,做好层次数据的采集工作,提升最终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2、精密施工测量技术的应用要点
2.1设置平面控制测量网
2.1.1首级平面控制网
在所有类型的平面控制网当中,首级平面控制网属于应用稳定性较强、精准度较高的控制网类型,同时该控制网也是其他控制网顺利应用的基础条件。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控制桩点便是首级控制点,在布设过程中需要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方向保持一致,而且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兼顾控制点的覆盖范围,需要所设置控制点能够完全覆盖作业区域,对区域设备安全情况、结构沉降状态、结构变形情况等内容做好分析,从而为后续精密测量工作的开始奠定基础。
2.1.2二级平面控制网
在对二级平面控制网进行优化设计时,需要提前将控制点围绕施工现场进行布置,总结以往应用经验,其位置一般会布设在作业区域边缘距离100m~200m的位置,受到作业期间施工现场运输车辆、机械设备工作、土方开挖等工作内容的影响,使得二级平面控制网中的监测点经常被破坏,对此也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而且在间隔一段时间后,需要对监测点进行复核,并且也需要做好及时的修正处理,确保所监测数据的精准度。另外,在二级平面控制网应用过程中,也需要将导线网作为主要载体,搭配全站仪来完成数据测量,得到可靠的测量数据。
2.1.3三级平面控制网
完成前两级平面控制网布设之后,进入到三级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环节中,为了提升采集数据的精密性,一般会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布设。在第一阶段的布设环节中,其位置在建筑物基础底板位置处,此时结构初始标高在±0.000m 以下,利用控制网进行细部放线。第二阶段则是在结构标高超过±0.000m之后,将三级平面控制网转移到结构内部,采用竖向投测的方式来完成结构细部测量。一般情况下,所使用的三级控制网精准度在1mm~2mm,而且建筑物内部所设置的控制点很容易受到到建筑物沉降的影响,这也是控制点布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以提升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2.2进行高程测量
高程控制网较之平面控制测量相对比较简单,高程控制网分二级布置。首级高程控制网以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程控制点为基准建立,布设在视野开阔、远离施工现场的稳定可靠处,按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精度进行测设。二级高程控制网以首级高程控制网为依据创建,布设在施工场内,按四等水准的精度进行测设。两级高程控制网布设与首级和二级平面控制网一致,共用同一点位。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升高,建筑物自重荷载不断增加,建筑物会产生沉降。因此,平均每月一次复测高程控制点,并及时进行修正。
2.3竖向传递测量
2.3.1平面传递测量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修建过程中,会存在平面坐标传递的情况,这也是作业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具体的传递测量环节中,经常使用到的传递测量方法包括激光铅直内控法、修正处理方法、后方交会处理法、轴线投测作业法等。以轴线投测作业法为例,在实际应用中,会在工程主轴线的延长线方向上进行全站仪设备的架设,随后利用仪器将所需要的施工轴线投射到作业层,为了提升轴线投测结果的可靠性,纵向和横向上的轴线数量不小于2组,这也是进行数据校核时的基础条件。
2.3.2高程传递测量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修建过程中,也需要进行高程坐标传递,这也是作业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具体的传递测量环节中,经常使用到的传递测量方法包括钢尺、天顶测距法(全站仪)、水准点引测等。以天顶测距法(全站仪)为例,在实际应用中,其是将全站仪作为传递测量载体,在实际应用中,会提前将全站仪安装到初始基准点位置处,设置好仪器标高数据之后,将全站仪的望远镜垂直向上,激光束此时会沿着垂直方向到达待测层上,根据得到的高差测量数据,得到传递的高程数据。
2.4细部施工测量
2.4.1平面细部测量
进行精密性测量时,需要加强平面细部测量,一般情况下,所需要测量的区域总面积相对较小,此时进行细部测量时,可以选择“全站仪+钢尺”法来完成测量工作。在具体的测量过程中,需要将全站仪摆放在顶模的平台上,依次进行工程角度闭合性、结构边长距离等内容的质量复核,确定各项内容没有问题后,将钢尺作为辅助工具,依次完成结构细部轴线的放样工作,做好数据记录和整理工作,为后续作业活动的开奠定基础。
2.4.2標高细部测量
进行精密性测量时,同样额需要加强标高细部测量,一般情况下,所需要测量的区域范围比较固定,而且测量高度存在一定落差,此时进行细部测量时,可以选择“水准仪仪+钢尺”法来完成测量工作。在具体的测量过程中,需要将全站仪摆放在结构顶端,搭配着钢尺结构来完成标高参数的采集,做好数据记录和整理工作,为后续作业活动的开奠定基础。部分地区进行水准仪架设的难度较高,此时需要提前在结构处预埋托架结构,为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5控制点复核
施工单位接桩后,对测量桩点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严禁碰撞、毁坏。同时,测量人员对控制桩点进行复测,复测精度不低于钉桩精度。平面坐标的复测方法采用 GPS 静态测法,GPS 静态控制测量技术要求。具体做法是,用四台 GPS同时架设在四个控制点上,联测 40 分钟以上,以长边两个控制点为基准,解算另外两个控制点的坐标,与其已知坐标进行对比,计算坐标偏差△X、△Y ,若计算结果数值在±1mm以内,那么平面坐标复测精度合格。
2.6形变监测测量
2.6.1结构沉降测量
在形变监测数据整理过程中,结构沉降测量属于基础性的工作内容,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做好监测点的布设工作,选择4-8个基准点来组成闭合导线,同时也需要将基准点和导线点关联在一起,为基准点破坏后的顺利恢复提供保障。第二,在具体的监测过程中,需要确保水准尺的水平状态,而且应确保每次监测时的监测点位置不变,得到统一的监测数据。第三,进行数据信息处理,校核数据准确性之后,绘制沉降曲线,若沉降速度超过安全值,需要及时进行报备,拟定可靠的处理方案,确保工程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2.6.2弹性形变测量
在弹性形变测量过程中,第一,做好监测点的布设工作,沿着垂直方向选择4-8个监测点,同时也需要将监测点设置在同一铅垂线上,以采集到可靠的监测数据。第二,在具体的监测过程中,需要确保棱镜的的稳定状态,而且应确保每次监测时的监测点位置不变,得到统一的监测数据。第三,进行数据信息处理,校核数据准确性之后,绘制弹性变化曲线,若形变速度或累计形变值超过安全值,需要及时进行报备,拟定可靠的处理方案,确保工程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2.6.3动态形变测量
除上述内容外,还需要做好动态形变的测量工作,在具体的测量过程中,第一,做好监测点的布设工作,在作业区域周围布设不少8个监测点,同时也需要将监测点组成一个闭环,以采集到可靠的监测数据。第二,在具体的监测过程中,合理应用引测的方法,丰富采集到的数据种类和总量。第三,进行数据信息处理,校核数据准确性之后,绘制变化曲线,若曲线变化趋势接近危险区域,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以提升作业过程的安全性。
2.7采集数据整理
对于已经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也需要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具体要点如下:第一,进行数据准确性校验,检查所采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定没有问题后可以将其录入到软件中进行下一阶段的处理。第二,进行数据曲线的绘制,将得到的变形类监测数据,利用数字化技术处理之后,生成相应的曲线图,而坐标数据则会借助三维软件来完成建模处理,借此来提升采集数据的可视化。
3、精密施工测量技术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3.1做好仪器调试工作
通过做好仪器调试工作,可以降低采集数据的误差范围,提升采集数据的使用价值。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拟定可靠的设备采购计划,而且采购计划中需要明确仪器的各项参数指标,确保采购仪器的合规性。在仪器正式使用前,还需要对仪器进行调试,如调整其水平状态、是否对准基准点、数值偏差情况等,在完成合理调试后再进行使用。另外,在仪器完成使用后,还需要做好仪器保养工作,使其能够恢复到初始状态,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3.2加强测量人员管理
通过加强测量人员管理,能够加快测量活动的开展速度,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干扰性。在具体应用中,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做好测量人员的选拔工作,选择综合实力较强,执行力强、学习能力强的员工组成测量队伍,提升初始状态下测量队伍的综合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也需要做好测量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理论和实践能力,而且在工作期间还需要做好能力考核,淘汰不合格成员,提升员工的危机意识,重视培训工作,确保培训课程的开展效果。
3.3建立测量数据库
通过建立测量数据库,可以积累有效的测量数据,同时也能够为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数据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数据库技术来建立数据库,数据库中还包含了许多分类模块,如形变监测数据、坐标数据等,定期进行数据汇总整理。而且在数据库中的数据也会做好关键词标记,如“某某段某某监测点”,并且利用时间来划分同类型监测数据的层次,这样在后期数据提取时,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到所需数据,进而提升监测数据的使用价值。
3.4控制测量误差
通过控制测量误差,能够提升数据采集结果的可靠性,为方案优化提供可靠支持。在实际应用中,所需要面临的误差主要包括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前者主要是设备因素、人为因素、观测条件影响结果准确性,可以通过规范操作行为、做好设备调试来规避。后者则具备了较强的不确定性,为更加接近测量真实值,可以利用多次测量的方式来缩小误差范围,依提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仪器调试工作,可以降低采集数据的误差范围,加强测量人员管理,能够加快测量活动的开展速度,建立测量数据库,可以积累有效的测量数据,控制测量误差,能够提升数据采集结果的可靠性。采取合理措施来提升精密测量技术的应用效果,对于提升测量数据应用价值,促进工程有序开展有着积极地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志勇,郭同鑫,刘祥磊.京沈客专北京段精密工程控制测量复测技术分析[J].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20,36(04):85-92.
[2]康玲.基于精密探测技术的矿山地质工程测量系统设计[J].自动化应用,2020(12):126-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