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春美
随着新科技和新技术的应用,很多中小型制造企业为了降本增效,愿意用机器代替人工来节约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了确保企业生产安全顺利,针对中小型制造企业机器设备维修保养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機器设备维修保养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指出了机器设备在实际维修保养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机器设备维修保养意见,旨在最大限度提升机器设备给中小型制造业的经济效益。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制造企业选择引入大量的机器设备来提升生产效率。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中小型制造企业因信息缺乏共享机制,机器设备的实际维保管理工作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设备故障难预防,设备操作和维修过程难规范,故障原因难记录,维修备件难追溯等等,严重影响机器设备的生产和使用效率。若因备件储备不足临时购买,还会加大维修成本。维修师傅的个人经验和维修能力水平差异大,且维修经验无法得到很好的传承。基于此,笔者结合在GMTC的实践工作经验,对机器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进行了一些探讨研究。
一 、加强中小型制造企业机器设备维保管理的重要性
提升操作人员工作效率,提升机器设备稳定运行时间,降低维保备件耗材费用,对中小型制造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机器设备正常运行,就能保证中小型制造业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进而提升中小型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如果机器设备出现故障,则容易导致制造企业的生产线“停产”,产能丢失、延迟产品交付、耗用维修工时并增加维修备件成本,给企业带来一系列负面的经济效益。若机器设备经常发生故障,还会影响机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并对机器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坏,导致产品品质有所下降,容易埋下品质隐患,长期会影响企业的产品市场口碑。高质量的检修可延缓设备劣化进程,消灭隐患于萌芽状态,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故障的发生,减少设备的停机率,延长机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的安全顺利进行。因此,中小型制造企业加大机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非常重要。
二 、目前中小型制造企业机器设备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难预防:预防性维修保养制度不健全
预防性维修保养是指按照标准定点、定期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找出设备的异状,发现隐患、掌握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防范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突发故障。预防维修保养可以是“周保”、“月保”、“年中保”“年终保”等形式。但从我国中小型制造业机器设备管理现状来看,很难做到预防性维护、管理和控制。每台设备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设备维保过程中需根据设备特性制定个性化的维保规范。通过预防性维修保养提前发现设备存在的故障隐患,对于何时进行维修保养,安排谁做维修保养,如何做维修保养,按什么样的规范做维修保养,需领用什么备品备件,这些整理和安排工作,会花费管理人员大量时间,难以形成有效的管控制度。
(二)难维修:无快速有效的故障处理机制
由于机器设备本身结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各不相同,检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往往也会比较松散,在机器设备发生故障后,无快速故障处理机制。生产线上操作人员往往因其对设备故障的认知度不够,往往不能及时诊断识别设备故障,或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设备故障后无快速报修渠道,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工时等待和材料、资源的浪费,甚至造成生产停线。报修后很多维修人员因缺乏专业知识或相关维保经验,对于很多故障不能即刻作出专业水平上的判断并迅速制定相关的维保措施,导致维修效率不高。因此,需要有良好的报障与跟进处理机制,排查故障和缩短设备检修时间,提高维修保养的工作效率以减少停机时间,降低停机率。
(三)难共享:设备履历表不完整,维修经验无法有效传承
机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巡检等记录档案不全,设备履历表不完整。有些特殊性能的设备需要请专门人员进行维修,每一个实施人员都有自己常用的方法和理论,常常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维修操作。设备下次再发生类似故障,若指派了另一位维修人员,则可能因不清楚上一次故障的所有相关信息,使得经验无法有效传承,导致维修不及时且维修成本高,不能有效地集中管理。不同的维修师傅的个人经验和维修能力水平差异大,导致维修效率参差不齐,维修等待时间不一,维修效果差异性大。由于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维修经验的差异化,合理高效利用人力资源有较大难度。
(四)难管控:维保用的备品备件难管控
在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中,难免会需要更换备件。但很多中小型制造企业备件的日常管理不规范,备件标准不统一,备件使用额度不明确,备件的采购和领用提报随意性强,使得维修保养的耗材费用难管控。备品备件的采购、领用、调拨、维修、报废等与维修保养申请单之间的可追溯性差,另因维修备件储存不足不能及时供应,或设备使用的备件之间通用性和匹配度差,还会增加临时购买周期和购买需求,导致加大维修成本。
三 、完善中小型制造企业机器设备维修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机器设备预防性维修保养制度
建立机器设备管理档案,制定详细的机器设备维保计划,通过预防性维保,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发现设备的潜在故障,恢复其性能,将设备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延迟设备使用寿命。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设备维修保养计划,指定维保设备、维保项目(定点)、设定维保要求(定质、定量)、维保周期(定时)、类型、以及负责人(定人)。根据维保计划循环生成维保任务,维保任务自动分派到责任人,责任人按任务进行维保。自动任务提醒,短信、邮件、微信、待办事项多种通知方式相关责任人。维保任务自动对比,分析巡检路线、延期天数、漏检项目、异常项目。定期生成点检结果表及点击值历史曲线,协助相关人员进行预防性维护和预知性检修。
(二)建立快速报修处理机制
1.提升全员快速报修的意识和渠道
调整绩效考核模式,由计时工资改为计件工资,充分调动操作人员、普通员工、助拉等一线操作人员的主动性。设备故障会影响产线效率,影响员工的绩效考核,这样在发现设备故障异常时,大家都会第一时间积极主动报修,提高全员设备管理的意识。定期对全员做简单的维修知识和技术的普及培训,故障发生时,可以准确识别出故障类型,为维修准备工作争取了时间。发现机器设备故障的人员,通过手机扫描机器设备二维码,在手机端就可进行快速故障报修,并对故障类型做简单描述。故障单通过OA系统分派,相关维修人员马上会收到信息提醒,维修人员可在手机端接收维修任务提醒,可直接查看报修故障和接单操作,并合理安排时间维修,提高设备的精益化管理。
2.分级故障类别
维修人员对机器设备故障进行分类梳理,根据设备故障对生产影响的大小排序,把主要检修力量和保养中心放到对生产影响大的。对于对生产影响很大的故障,例如故障造成停机或影响生产的故障,建立快速故障处理机制,快速报销、派单、维修,并准备记录故障信息,减少因停机时间造成的损失。对于在平时点巡检发现的故障,或产线上报的暂时对生产影响不大的故障,或没有必要立即维修的机器设备,登记为缺陷机器设备,跟进机器设备的运行周期,集中安排检修处理来恢复机器设备性能。
(三)加强操作和维修人员培训,高效维修经验传承
首先,加强对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避免因人为的操作失误造成的损失。将设备相关的产品样本、图纸、规程、技术手册,以及设备管理办法和要求等收集、整理,形成设备管理的基础参考性文件。机器设备正式验收投入使用前,请供应商提供现场操作培训,并以录视频形式保存到设备档案库里。
其次,提高维修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培训,建立知识库与共享机制,使得维修经验得以传承。维修人员将故障原因、维修工时、备件损耗、维修费用等维修过程全记录,以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形成维修知识库,实时展示机器设备的维修进度和维修状态。维保知识库为设备管理人员提供的一个经验学习的平台,帮助设备管理员的成长。机器设备再次故障后,相关维修人员可通过维修知识库,快速检索故障现象和常见处理方法,获取对应的维修知识和经验,有针对性的维修,进而节约维修工时。
(四)加强维保备品备件的管控
依据预防性维保计划,分析整体备件需求量和库存量,合理预估备品备件的安全库存,减少临时购买需求。制定备件的定额标准并规范请购和领用流程,对维保过程中产生的备件领用進行申请,申请需进行审批,审批过后方可领料使用。对备件耗材出入库的记录,准确记录每一笔账目,让备件的来去均有据可查。备件耗材领用、消耗统计。做好统计备件需求量、整体更换分析、设备更换分析、备件更换明细表的分析,尽量降低消耗费用。充分考虑备件的标准化问题,精简备品备件的品种、数量,这样可以减少存储备件所需的费用和降低对维修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
四 、结语
做好生产机器设备运行管理,从机器设备投产使用、维护、点检、检修、备件供应等,对于中小型制造业创造收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公司非常重视机器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尽量提前做好维保计划,延长机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机器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提高了生产效率10%~30%左右。同时加强操作人员的规范操作,关注维修保养经验的有效传承,并最大化减少备件紧急采购,实际中减少了维保成本10%~20%。中小型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运行状况,设备运行环境和周期,员工的素质和培训等,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作者单位:深圳市兆驰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