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高校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探索

2021-06-15 02:27梁玉芳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协同治理人才培养

摘要:多民族高校,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工作,还需要关注民族团结。因此在多民族高校中,开展教学管理工作,需要更高的要求。在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加强在多民族高校社区中,应用协同治理的模式,更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高质量展开。本文对多民族高校社区协同治理的模式建设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多民族高校社区;协同治理;人才培养

前言:

在多民族高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从社区的管理角度入手,对学生生活聚居区域使用高校社区的管理模式开展工作,能够充分的发挥出社区管理的优势作用,更好的满足多民族高校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在多民族高校中,开展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

一、多民族高校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措施应用

在多民族高校开展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将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集聚区域看做是一个社区,充分的发挥出社区协同管理的优势作用。通过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整合资源,在协同治理的目标中,促进高校管理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1]。在高校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构建教师文化科研平台

多民族高校在开展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针对民族问题的理论研究、政策应用具有突出的优势。同时多民族高校大多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附近城市,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社区协同治理的模式应用,能够更好的发挥出科研的优势作用,结合实地环境进行探索应用,更利于高校科研工作质量的快速提升。

(二)构建学生专业展示平台

在多民族高校中,少数民族的学生数量占据多数,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在社区系统治理的模式应用中,将不同专业、不同民族的特点进行充分的展示,不仅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也在与其他学生交流与展示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社区协同治理的环境中,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提高,更有利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

二、多民族高校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保障机制

(一)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在保障多民族高校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应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学校的主导作用。首先,高校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思路,注重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社团的重要作用,给与社团一定的权利,充分的发挥出社团的作用,保障高校社团的作用发挥。其次,要将高校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应用,建立完善的机制,在宏观上为协同治理的方向进行控制,对其长远的建设制定规划,从而更好的保证协同治理模式应用的连续性、规范性[2]。最后,要对在该模式的应用过程中,高校、学生、社团等具体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確,通过政策倾斜、资金保障等形式,确保协同治理模式应用的有效性。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为保障多民族高校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有效应用,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首先,要充分的重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会、社团、班级的作用,通过结合高校管理工作的制度设计,对这些学生管理组织适当的发放权利,不断健全管理制度,促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次,要在学生中进行不断的鼓励支持,结合不同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在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展现不同民族社团的风采,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接受社团的管理。最后,要充分的发挥出高校社团的作用,将各个不同社团的资源进行整合应用,对学生共同关注的话题,进行集体的商议,吸引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提高管理水平。

(三)构建完善的治理网络

首先,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够在开展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充分的站在自治的角度,对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应用进行积极互动,该模式的有效应用[3]。其次,要不断的在管理中拓展渠道。教师要发挥出引导的作用,学生要发挥出专业的特点,提高社团组织活动的吸引力,通过组建民族特色的社团活动,发挥出社团管理的作用。最后,针对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多数人关心的话题,要积极的组织学生、教师参与到商议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高校情况,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各个参与主体的作用,保障治理网络的完善建设。

(四)形成互信互赖的互动

在多民族高校开展社区协同治理的模式应用中,要保证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同效果。不管是学生、教师还是高校,在协同治理的过程中,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要充分的发挥出高校社区的优势作用,积极的组织各个参与主体之展开有效的互动,将协商治理的各种资源充分的整合应用,彼此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真正为多民族高校的人才培养服务工作、民族团结服务工作服务,创新高校管理工作的新模式,为其他高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结语:

在新的时代环境中,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尤其是在多民族高校的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更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通过高校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应用,促进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开展,同时也为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管理工作,提供发展的方向,从而促进我国高校整体管理水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润. 论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区空间育人功能的拓展[J]. 思想理论教育,2021,(04):108-111.

[2]张会艳. 高校参与社区文化惠民的内容与路径[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5(02):109-115.

青海民族大学 梁玉芳

猜你喜欢
协同治理人才培养
协同治理视域下政社合作机制研究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京津冀环境污染协同治理研究
协同治理: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参照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