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杨卫平
摘要:学校组织学科教研组开展听课活动,借助数字化课堂观察平台采集课堂过程中“教”与“学”的数据,并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专业、可量化的评价。这样能够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提升教师课堂提问的设计水平,优化课堂中的师生交往行为,切实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观察平台;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4-0039-03
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一直積极探索“互联网+教育”的实施路径,引入“多元交互式”课堂观察平台,将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希望通过信息技术对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地监督和评估,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加快学校教育由传统教育向“互联网+教育”的转型。
一、课堂观察的由来与释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受到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沈毅和崔允漷编著出版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将课堂观察定义为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和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1]它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都有重要作用。该团队提出了课堂观察框架,认为可以从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对课堂进行全面的观察。该研究为制定专业化的课堂观察量表奠定了基础。
二、“多元交互式”课堂观察平台与教学的融合“多元交互式”课堂观察平台,把互联网技术与课堂观察结合起来。观察者依据专业化的观察量表在听课过程中采集“教”与“学”的信息与数据,课堂观察平台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为评课提供客观、可量化、专业的依据。“多元”是指评价主体、内容、目标与方式是多样的,“交互”是指评价者与评价对象、过程与结果、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交往。
该平台以信息技术推动课堂评价变革,用移动终端代替传统的纸笔,能够更全面、更系统和更客观地获取教学信息,为科学、准确的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多元交互式”课堂观察平台中设置了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行为和教学竞赛量化评价四类评价量表,较好地解决了传统评课缺乏标准的问题。平台提供的数据及数据分析也解决传统评课科学论据不足的问题。此外,该课堂评估基于移动互联网,使听评课不再受时空限制。
引进数字化课堂观察平台后,笔者所在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该课堂观察平台与教师教学的融合。首先,学校组建了三支研究团队,分别是:以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为主的制定与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方向一致的课堂评价量表与标准的研究队伍,以中青年骨干教师、拔尖人才教师为主的使用数字化观察平台的研究队伍,以教学管理团队为主的协调组织、资料收集整理、阶段成果转化与推广的研究队伍。其次,学科教研组广泛利用课堂观察平台进行听评课。所有教师每个学期必须讲授一节研究课,教研组长在课前确定听课重点,选定师生的某些行为进行观察分析,组织教师运用数字化观察平台进行听评课,听评课后教师运用平台数据评价课堂的整体情况。最后,学校完善对教研组和教师的考核办法,建立完备的激励机制,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和以评促用,促进该课堂观察平台与教师教学的融合。
三、以“多元交互式”课堂观察平台为抓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一)提升教师课堂提问的设计水平
教师课堂提问行为、师生交往行为评价量表中均有对教师提问、学生应答、教师理答过程的记录。这能够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层面对课堂提问行为进行精准量化分析,对诊断和矫正教学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1为某位高一英语教师讲授Unit4 Lesson1 Avatar的课堂提问量表结论。这篇阅读文章介绍了虚拟形象兴起到被广泛运用的过程,揭示了人们选择虚拟形象所隐含的性格特征,以及不同虚拟形象的功能和意义。同时,文本也提及使用虚拟形象的利弊,希望人们关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从图1可以看到,该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100%指向性明确,仅使用了描述性问题和判断性问题,两项相加为100%。学生获得答案的途径主要是精读文本,占66.67%。教师理答方式中的直接评判占比66.67%。学生对问题的应答水平也比较高,说明学生对授课内容掌握较好,听课效率高。
通过对比优秀课堂的课堂提问数据,笔者发现本节课的问题也很明显。例如,这节课的问题类型以描述性和判断性问题为主,缺乏多样性,学生的应答主要是重复文中的关键句子,形式较为单一;获得答案的途径主要是精读文本,缺少探究合作和讨论。以上原因导致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低阶层级,整堂课对思维的提升不足。
授课教师结合课堂观察反馈,经过反思和研讨,进一步调整了课堂提问形式,增加了提问类型,让其偏差行为得到矫正。该教师调整后的问题如下:
1. What is Avatar?
2. How has Avatar developed over decades?
3. Why do people use avatars?
4. What are peoples views on the use of avatars?
5. What is your opinion of using avatars?
6. Can you give examples of the risks if using avatars? What can you do to prevent such risks?
改进后的6个问题由易到难,逐步深入文本。通过思考问题1,学生可直接找出Avatar(虚拟形象)的概念,弄明白标题的含义。问题2~4指导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提取、加工和运用,并且帮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足够的信息来佐证答案,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能力。问题5和6则是开放性问题,需要学生在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考和分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这6个问题中,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铺垫,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延伸,难度逐级递增,组成一个问题链。这个问题链从源于文本到走出文本,为学生提供了运用所学语言表达独立看法的机会,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二)优化课堂中的师生交往行为
新课程改革强调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强调在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为良好的师生交往行为对教学效果的达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元交互式”课堂观察平台中的“师生交往行为”观察量表包括交往形式、交往情绪和教师的课堂评价三个方面,而且包括学生评论或辯论、学生质疑教师解答等有深度的交往行为。
在听课结束后,课堂中的师生交往行为将会用圆饼图的形式呈现,如图2和图3。授课教师通过数据,可以清晰地查找问题,改进教学设计。此外,学校还鼓励观课教师运用同一个观察量表听不同阶段教师的课,将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让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师生交往行为的重要性,进而优化个人的教学。
图2授课教师的教龄是14年,班主任经验8年。图3为新入职教师,尚无班主任经验。两位教师教授内容一致,学生水平一致,共同备课并进行教学设计,但课堂效果截然不同。通过分析这两位教师的师生交往行为统计表,笔者发现:新教师极具感染力,其班级气氛热烈程度明显高于14年教龄的老教师。在课堂上,新教师提问后,学生回答面广(35.9%),可见,学生群体参与度强。此外,新教师点评用语的针对性也较强(12.82%)。在新教师的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绝大部分能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可见,新教师的课堂是一堂积极热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俱佳的课堂,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课堂特色。反观老教师的课堂,体现了传统教学特点,即以教师为中心。但老教师也有老教师的特点,即能够突出学生的个体作用(9.52%),教师的点评用语也极具班主任特色。美中不足的是,老教师讲解时,学生的倾听程度(4.76%)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4.76%)的频率均低于新教师的课堂,课堂缺少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课堂教学效果一般。
(三)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要运用“多元交互式”课堂观察平台进行课堂观察,需要教研组内教师之间提前沟通,确定听课的重点,即确定观课量化表。听课教师专注听课,随时记录课程的过程,运用数据有理有据地评价课堂的优点与不足。“多元交互式”课堂观察平台改变了学校根据评价表观课打分的传统听评课模式,有效增进了教研组内的交流沟通,促进了学科教学工作的研讨。课堂观察平台的使用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探寻改善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而非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考核、评级或打分。
运用平台进行课堂观察是自愿、协商、互惠的双赢合作活动,对于听课教师和授课教师都有裨益。在课堂观察过程中,听课教师和授课教师都能够发现教学问题、反思教学现状、总结经验、摸索规律,不断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所以,教师听评课积极性的不断增加促进了课堂观察体的形成和发展,教师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教研合作文化,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也不断增强。
课堂教学评价走向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朱雪梅教授所讲:“当今世界,‘互联网+教育的浪潮已经席卷而来,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互联网+不只是一个技术路径,还是一个时代特征。”学校借助“多元交互式”课堂观察平台,广泛开展课评课活动,是正确、有效而积极的探索。授课教师可以依据得出的具体数据信息,了解这堂课的主要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改进课堂实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观课教师对优质课堂有更清楚的认识,在观课评课中取他人之长,思个人教学之不足,同样能够取得进步。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拓展数字化课堂观察的广度与深度,促进教师研究与探索,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李萍 杨卫平,华中师大一附中朝阳学校,北京 100020)
参考文献:
[1] 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4.
实习编辑:刘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