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妍 张晓路
[摘 要]近代世界风云变幻史和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相互交织催生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建立的新中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以及其治下的新中国由弱变强,凝结着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百年大党治理能力的提升除了得益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以外,还在于中国共产党善于学习科学理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注重涵养家国情怀、适时创新治理理念、勇于善于自我解剖等。这些优秀的政治品格高风亮节,激荡交融,汇聚成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治理能力;内在动因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21)02-0021-05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能力提升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阐释及其教学运用”(sztSjh2019-4-31)
[作者简介]程妍,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张晓路,浙江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学说与党的理论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这个党白手起家,不像其他政党仅仅代表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而是代表广大无产者利益的政党。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把无产阶级与劳苦大众的解放和福祉当成自己孜孜不懈的奋斗目标,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以星火燎原之势逐步实现从“小治”到“大治”,在艰难的治理实践中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中国共产党治理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政党及其政治制度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产物。20世纪以前,政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宗派到政党转变的漫长过程,直到后来,政党逐步成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进入现代社会,政党成为现代民主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政党之治也就成为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按阶级基础划分,政党可分为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两大类;按意识形态分,政党可分为资本主义政党、共产主义政党、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和民族主义政党。不同的政党信仰不同,无产阶级政党大都信仰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政党一般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而民族主义政党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和佛教。一个政党信仰不同,指导思想就不同,那么其理论基础、制度架构和价值取向也会截然不同。
从思想文化方面讲,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党人的忠实信仰,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它有别于其他一切宗教学说。宗教只不过是愚昧的代名词,是统治阶级欺骗人民的卑劣工具。马克思在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1](P343)。在中世纪教会一统天下的黑暗时代,科学技术不进则退,人们生理上的痛苦,只能依靠鸦片来充当镇定(麻醉)剂以减轻痛苦,这恰恰与宗教慰藉人们心灵所产生的效果一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宗教和鸦片一样都是用来麻痹人民的毒品。事实上,宗教的产生及其表现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联系在一起的,是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交往程度所决定的,是与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或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的现实生活条件是宗教衍生和变迁的肥沃土壤。在私有制社会,在资本万能的世界,生活在底层的无产者如何才能找到自己贫困的根源?在迷茫困惑之间,统治阶级便开出了一剂“良方”——宗教,让人们从宗教里去寻求答案聊以自慰,使其误以为世人所遭受的一切苦难其实是宗教里的原罪在现实生活中的应验,从而使被统治阶级麻痹无知,丧失革命和斗争精神,以达到维护剥削阶级统治秩序的目的。宗教的伪科学性在于,它把人们虔诚祈求的美好愿景寄托于来世,而且宣扬这是神的意志,命中注定。而马克思为人类设想的未来美好社会是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通过人类自身努力完全可以在人世间实现的“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历史过程的阐明”,是“发展着的理论”,是“研究的方法和行动的指南”[2](P411)。这些表述分别包含着特定的内容,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學理论。
从制度设计层面讲,政党制度和国家制度密不可分,不同的政党制度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国家制度,因为政党的指导思想、施政纲领、执政理念、价值取向等影响着国家制度的建构。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和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实行一党执政,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必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则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无论是两党制国家还是多党制国家,由于其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以伪科学的宗教信仰来愚弄民众,坚持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和资本至上的片面发展观,利益纷争必然会造成国家治理上的混乱。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会和议会实质上是富人的俱乐部或者是对立党派之间为争夺权益而相互攻击的战场。从美国历届总统竞选辩论不难看出,总统候选人为了各自党派和一己私利,动用一切资源,甚至不惜采用许多卑劣手段抹黑竞争对手,以达到胜选的目的。
理论指导实践,是实践的先导,但理论又来源于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科学的理论必然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与时俱进的理论。作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无疑是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过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些科学理论体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立足于中国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发挥着独特的指导作用,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治理能力。回顾建党近百年来的光辉历程,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也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才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党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党和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治理自信。
二、赤诚为民的家国与共情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涵养家国情怀作为传统美德,家国同构是古人家国情怀的核心要义。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国与家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孟子·离娄上》曰:“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在家尽孝,为国尽忠集中体现出先贤们“忠孝一体、家国同构”的人格追求,恰如《大学》所言:“欲知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是家国情怀传承和经世济民善治的内在动因和基本条件。家国情怀是对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融汇和集成,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密码。回望历史不难发现,家国情怀浸透在孔子、司马迁、白居易、杜甫、王昌龄、陆游、辛弃疾等人的典籍和诗词中,隐含在诸葛亮、辛弃疾、文天祥、岳飞、史可法等英雄的故事里。任凭时光流转,家国情怀始终是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文化基因。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然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和执政之要。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涵养家国情怀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共产党人优良政治品格。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本国官僚资本主义残暴统治,亿万民众才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实根基。从世界文明谱系来看,中华文明是典型的大陆农耕文明,这与发端于西方的海洋商业文明有着本质区别。自古以来,农民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主体力量,中国历代王朝的更迭都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换句话说,农民始终是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即便在当今中国社会,无论哪个阶层都与农民有着较为亲近的天然联系,务工也好,务农也罢,农民依然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和党的卓越领导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对农民劳动艰辛和生活贫困感同身受。同时,毛泽东又深谙中国历史,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农民中蕴含着巨大的革命力量,因此,他结合近代以来中国实际,提出了一条有别于俄国和西方,在农村积蓄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漫长的革命征程中,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告别亲人,惜别家乡,为挽救国家民族于危亡,拯救人民大众于深水,克服千难万险,妻离子散,甚至献出亲人宝贵生命。他们在白色恐怖和血雨腥风中审时度势,建立起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星火燎原之势将掀起革命风暴,席卷中华大地,最终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从而在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小就对中下层人民抱有同情怜悯之心,他们追求民主、提倡平等,崇尚自由,反对封建家长制作风和封建专制制度。特殊的家庭环境和军阀混战的现实国情,塑造了共产党人倔强而正直的品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大力倡导官兵平等、军民平等,强调打仗、筹款、宣传群众是红军的三大任务。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不再打土豪分田地,规定八路军的三大任务是生产、打仗和做群众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呕心沥血,励精图治,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如今,中华民族昂首进入新时代,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曙光呈现在眼前,但世界仍不太平,一些反华势力固守意识形态偏见,想方设法阻碍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因此,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把民族复兴、国家安危和个人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必要时为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
总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与工农大众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立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民宗旨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亲民重民思想理念最精辟的表达。毛泽东‘人定胜天的豪迈,邓小平‘我是人民的儿子的深情,江泽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论断,胡锦涛‘人为本的人本位思想,以及习近平‘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人民中心思想的朴素表达,无不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时时刻刻把人民装在心中的博大胸怀”[3](P68)。 国泰民安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初心,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和活力的基因密码,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根本动力。
三、治理理念的丰富发展和创新
不同民族拥有不同文化,文化决定着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制度模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宣扬入世哲学,强調人们的现实生产生活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立足当下,方能创造美好未来,这与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观是一致的。科学社会主义坚持集体主义人生观,提倡在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个体自身价值,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共同提升的双重效应。先进文化造就先进政党,先进政党优化国家治理,在长期国家和社会治理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治理经验。
1.凝聚价值共识。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凝聚价值共识共同推进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理论是先导,理论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检验为正确的理论方能上升为真理,真理具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价值。中国共产党投身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反复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升华,最终提炼出共同的价值观来凝聚党心民心,达成普遍共识。相对于思想理论、制度体系而言,价值共识更具有根本性意义。长期以来,西方价值观及其话语体系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它们所标榜的“普世价值”,如自由、民主、人权,在今天看来完全是资本的附属品,服从或服务于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或者作为对外发动战争、掠夺资源的借口。同时,他们也经常从自身利益出发,奉行双重价值标准,这就充分暴露出其价值观的虚伪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构方面逐步从单一的社会价值观念向多样化价值观念拓展,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主动权,教育民众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推动价值凝聚共识的有力举措。在现代社会,一个有价值凝聚力的国家或民族一定具有很强的一体性和包容性,而全球化、信息化深入发展又使价值观呈现复杂性、多样性、斗争性、互鉴性等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地包含这种辩证统一的批判性和包容性,它既体现了国家治理的公共价值目标,又符合政党治理的本质特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深深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
2.完善制度体系。制度体系是指一系列具有不同内容和功能的制度构成的相互联系的制度系统。制度建设是指通过制度设计和已有制度的改进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执政党国家治理能力。邓小平指出:“制度是决定因素。”[4](P308)“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他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5](P33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强调:“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6] 这一论述说明国家制度体系建设分为三个层面,即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三者有机统一,相互协调,相得益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
在我国国家制度体系中,党的领导居于核心地位,这既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优势。就根本制度层面而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所决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制度,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的高度统一性和一致性。基本制度完善主要体现在由原来单一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利用了有限资源,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就重要制度而言,改革开放至今,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变革,为适应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发展,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但随着时代发展与变迁,制度体系的建构也日益丰富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主动优化国家治理结构,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力争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加强组织建设。中国共产党主要是通过自身组织系统的调适和完善来适应国家体制机制和社会关系的新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市场、社会、组织和个体关系的不断调整与创新,党的组织建设也发生了新变化和面临新挑战和新考验。中国共产党要承担起长期执政的历史重任,就必须依靠组织建设和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来增强组织活力。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最重要的一环。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有基层党组织436.0万个。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于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硕果累累,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得到贯彻落实,广大党员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牢固、党性修养增强、党规党纪严明、党的作风优良、党的生机与活力显著增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要大力推进廉政组织建设和节约型党组织建设,形成以党风促政风,以政风引领社会风气的良好氛围。党的上级组织,尤其是上级党委主要负责人要以身作则,树立起亲民、廉洁、自律、勤俭等党的形象新标杆。只有通过党组织不断自我革新,才能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也才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刀刃向内的自我解剖精神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为人民谋福利,她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捍卫者。回顾百年中共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从严治党来优化国家治理,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的。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的领导,想实现一个国家的善治简直是一句空话。譬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政党,一旦竞选成功,往往站在一党私利的角度制定政策,并与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相互勾结,铤而走险,不惜牺牲国家和民众利益,有的深陷政治丑闻和贪腐旋涡,最终为民众所唾弃。所以,中国共产党是极为重视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
新中国成立后,党在全国范围内“执了政”“掌了权”,但是毛泽东同志始终要求全党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7](P285)。也就是告诫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因为革命胜利了、执掌国家政权了而在精神上有丝毫懈怠,更不能居功自傲、奢靡腐化而逐渐脱离群众。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继续保持了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勇敢直面党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为抓手,夺取了反腐败斗争的伟大胜利,为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使党组织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会推进到什么阶段。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百年奋斗史,就是我们党不断自我反思、自我革新、自我进取的净化史。
磨难和灾害是对一个民族生命力的最好锤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也是在应对无数次风险和挑战成就的。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发疫情肆虐武汉湖北、蔓延中华大地、席卷全球各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亿万民众经受住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峻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8] 面对巨大灾难,习近平总书记果断向全世界发出声明:“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9] 中国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同心同德,万众一心,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最终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通过这次战“疫”,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抗击疫情不仅是一场与时间赛跑、和新冠病毒对决、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硬仗,还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综合性大考与深度检验。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对确保决胜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和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树立了必胜信心,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和主心骨,以勇于担当的气魄和智慧又一次在全国各族人民心目中树立了光辉形象。
“打铁必须自身硬”,如何才能做到“自身硬”?关键是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以自我解剖的革命精神锻造和锤炼自己。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治理能力能够得到不断提升?说到底,就在于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学习、不断凝聚价值共识、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始终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内在的优秀品质,我们党才有能力、有底气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始终走在時代前列。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方克立.马魂 中体 西用:当代中国文化的理论自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张晓路.群众路线理论分析及其时代要求[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李君如.邓小平治国论[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
[6]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求是,2020(1).
[7]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 习近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EB/OL].新华网,2017-10-18.
[9] 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0-02-23.
[责任编辑 薄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