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涛
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是从平面图形学习向立体图形辨识的一个转折。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有那么多的观察积累、探索体会,在适宜的材料提供和宽松的活动氛围中,“教”和“学”自然融为一体,师幼相互激发、彼此呼应,相关的数学经验在分享和提升的过程中会让彼此都享受到了深层次的探索和学习带来的乐趣。数学的学习,也能生发出一连串有趣故事。
起个有“数学味道”的名字吧
早晨利用间隙时间,开始整理思路、准备数学活动的材料:从外操场拿来了一个篮球;从建构区顺手取了一个圆柱体的积木;又从美工区的边角材料中找来了一张略大些的蓝色卡纸,把一个圆形的篓子往上一扣,剪出一个圆形来,数学活动开始!
我把这三样东西一一展示给幼儿看,今天是数学活动,这三样东西会让小朋友学到到什么数学本领呢?幼儿说:
——老师,它们身上都有圆形!
——老師,你要我们认识形状!
我的意图这么快就被幼儿察觉……那,为师索性把话挑明:没错!今天就是要认识它们啊!对了!既然是数学课嘛!就给它们取个数学名字吧!
——叫圆球球……(不行!——马上就有小伙伴否定了:没有数学的味道!)
——蓝色的那个就是圆片片;球有点圆滚滚的,是立体的,叫“球体”可以吗?(我赶紧拍手叫好:哇!好有数学味道啊!——圆片片,球体!不错!)
——积木就叫“圆积木”吧!(这个名字很快就被其他的小朋友否定了。)
我追问:那这个积木是“立体”的吗?幼儿赶紧点头:是啊!
我趁热打铁:那么这个“体”又像什么呢?
——哦!我知道了叫“圆、柱、体”!
就这样,关于数学味道的起名有了共识。我和幼儿说:本来在生活中,他们可以说是纸片儿、球、积木,但是在你们的帮助下,数学学习中三样物品都有了自己的“数学大名”,谢谢你们哟!马上就有小朋友更正:不是,这不是数学大名,是数学学名!
那就把这三样东西的“数学学名”说出来吧!
——球体!
——圆柱体!
——圆形!
我故意让一个没有举手,平时也不爱回答问题的腼腆男生小L回答。他一激动说错了。一边的小朋友很是关心他,小声提醒着。小L也不负所望,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正确的回答了老师的随意指认。我清清嗓门,一本正经地说:哎!没有小伙伴儿的提醒,能够正确地说出来,那就是真正有本领啊!小L你想试试吗?
小L认真地点头!教室里静悄悄的,幼儿们的眼睛在我的手指移动和小L的表情、回答中来回关注,闭紧嘴巴竖起耳朵关注小L的回应,为小L每次的正确回答热烈鼓掌。
找找生活中各自的朋友
小朋友们,球体说它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朋友!你们看看哪些是“球体”的朋友。
——地球仪,乒乓球,足球,篮球,保龄球……
——老师,西瓜也是球体!(我表扬了这个幼儿:你的回答,让老师知道你没有简单地跟着别人的想法去思考,很棒!)
精彩继续上演:
——泡泡是球体!容易爆炸的球体!
——珍珠是球体!很美的!
——冰激凌球也是球体!
——老师,我们的头也是个球体!(“轰”一声,幼儿们笑了。但绝对是善意的。因为人的头本来就像个球体嘛!)
球体那么多!那么圆柱体呢?圆柱体的朋友有哪些?
——积木!
——水杯!
——酒瓶!
——旺仔牛奶罐子!
——戳耳朵的那个钉子……(生活中处处都是观察和学习。那些个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摩挲把玩中,幼儿累积了大量的感知经验。)
儿童天生就是会学习的。他们的看、听、玩、说,就是连接世界、探索世界的方式。教师要在活动中让累积的经验和当下的学习主题自然连接,也要在积极回应幼儿的过程中让幼儿获得继续探究的愿望和自信。
打通生活和学习的“打√”作业
完成相关的数学作业时,我打开数学作业操作本,告诉幼儿:既然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今天的作业就很简单了,请你帮助球体和圆柱体找自己的朋友(即在表格后面的陈列物品中给相应的球体或圆柱体打“√”)。
作业的过程相当安静。有作业很快交来的幼儿,似乎等着老师表扬——小手举着,我故作严肃地说:对不起,如果你没有把作业检查一遍,我不会收你的本子的!笑脸收敛讪讪一笑,脚下打转,回到位置装模作样又检查起来。
其实,他未必真能“检查”出什么来。但是,知道“检查”的重要,养成“检查”的习惯,是重要的学习习惯。
很快,作业本一个个地叠放到我的桌上。
自中班来,数学作业我从来不示范、提示,提好要求,使让幼儿自主观察、操作——错误呈现的过程,是对幼儿和老师在集体学习中的检验,更提示我们:学习是一个渐进、延伸、逐步建构和完善的过程。
从“吵架”到“纠错”
组织幼儿们开展“圆柱体和球体”的数学活动前,我预先浏览了一下幼儿的数学作业:有关球体的操作比较容易作出判断,思忖片刻,我仍旧放弃了在集体教学中刻意引导的组织设计,想让幼儿自然遇见“错”,而后,自发萌生“悟”。
活动后的作业讲评,我是从圆柱体和球体之间的争执导入的:
“哎呀!你们说说看,你们做个作业,都让球体和圆柱体两个人吵起架来了!你们猜,它们会吵些什么呢?”
——圆柱体会嘲笑球体胖!球体会说:哼!我胖又怎么啦!我有力气呀!
——球体可能会嘲笑圆柱体不会滚!可是圆柱体说:谁说我不会滚的!我一躺下来,就可以滚了!
——圆柱体会说:哎呀!你这个球体,站都站不稳!你看我,站在哪里都是稳稳的!球体就说:不要吹牛了!你只要被轻轻一推,就倒下来了!圆柱体有点生气了:你不用推,就乱滚呢!
——球体和圆柱体要比赛谁滚得快,球体看着圆柱体说:我不用跟你比!我不管怎么站都能滚。你只能躺下来滚,肯定是我赢啦!
…………
清楚地记得,当时教室里的实习老师睁大了眼睛,而严老师已经不想做卫生了,定心坐了下来,要看幼儿上课了!
是啊!幼儿在“争吵”的假想情境中,用一些极具数学味道的情节,再现了圆柱体和球体的特征——圆柱体能站,球体站不稳;球体和圆柱体虽然都会滚,但是二者滚的本领是有区别的;球体哪个角度看都是圆的,所以它“胖”啊,圆柱体就没有球体胖啊!此间,没有刻意地区别圆柱体和球体的差异,二者之间的差异,已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幼儿的假想故事之中。
幼儿在圆柱体的作业中体现出来的对“像”和“是”之间的模糊判断,正是错误的根源所在,我打开作业本,让幼儿看:你们看!圆柱体真很急,不少小朋友都把有一点点像、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圆柱体的东西也当成圆柱体了!这段话有点拗口,但是,在同一问题情境中的幼儿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活动虽结束,故事还在延续
这么有趣的话题,激发了幼儿那么多合情理、合逻辑又带着生活气息的情节创编,多少幼儿没有想够、说够呢!怎么办?我临时邀约幼儿以“圆柱体和球体的故事”为主题,进行了绘画创作,作为本次数学活动的延伸。
摘錄两个故事如下:
圆柱体嘲笑球体:我们圆柱体家的人可多了,有高,有矮;有胖,有瘦的;你们家的人看起来都一样啊!球体:你瞎说!我们家的人有的大、有的小,好吗?圆柱体不做声了。圆柱体又说:我们能够给小朋友搭积木,还能够给大人盖房子,你们球体,只会给人玩儿!玩来玩去的!球体说:玩又怎么啦?上学累死了!当然要玩玩儿了!不玩儿怎么行!我们球体大家都喜欢呢!
圆柱体和球体在一起散步。地上掉了五元钱。小朋友,你们猜猜,这五元钱是谁丢掉的?小朋友自觉投入了思考模式,并作出回应:应该是球体啊!小家伙伸出大拇指表扬大家:对的,圆柱体头顶上脚底下都是是平的,不容易掉;球体很容易就把身上的东西弄掉呢!
谁说一提到“故事”,就想到语言领域?数学中的故事同样的精彩啊!
儿童通过戏剧或故事创编,把自己的经验和学习融为一体,加深了相关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课程故事,不止在语言领域中,数学、科学、健康……都能够有,也应该有!
编辑/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