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蔚青
[摘 要]从践行根本宗旨的视角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征程,总结历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即根本宗旨。新民主主义时期,我们党以夺取政权为主要手段为中国人民谋利益,同时在根据地区域执政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为一代代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基本准则。执政70多年来,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广度、深度和成效上都取得了世无前例的伟大成就。但根本宗旨要转化为一切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自觉行动,并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需要用极大的努力同官僚主义现象作斗争。我们党总结经验教训,从管理体制角度挖掘其根源,把改革作为治本之策,为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提供了最有力、最持久的保证。在党的群众路线的创造性实践中,我们党对根本宗旨的认识不断深化,相继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以人民为中心,并使之日益成为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党的十九大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提出了富有时代性、针对性、紧迫性、全面性、普惠性和可行性的为人民服务新要求,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中我们党践行根本宗旨的新高度。
[关键词]初心使命;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反对官僚主义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79(2021)03-0015-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要求全党“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并把它作为学习教育的重点之一。他强调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反之,我们将一事无成,甚至走向衰败。”[1]从践行根本宗旨的视角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征程,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深刻认识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历史贡献,透彻理解我们党为什么立党奋斗,为何能坚持真理、纠正错误、百折不挠、星火燎原、战胜强敌、开创伟业,要追求怎样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对于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面前团结带领14亿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长期执政的严峻考验面前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和生机活力,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就树立了为人类谋幸福的高尚理想。他在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历史把那些为共同目标工作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称为最伟大的人物;经常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時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2](pp459-460)在马克思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后,为人类谋幸福的高尚理想进一步确立在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并鲜明地体现在共产党第一个公开发表的纲领《共产党宣言》中。
《共产党宣言》是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宣言书和理论指南。它科学地揭示了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受的剥削压迫及其根源,指明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道路,精辟地概括了共产党的革命实践的根本性质,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p283)“共产党人不是同其它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3](p285)同时又深刻揭示了共产党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本质特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p294)
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石的唯物史观的必然产物。恩格斯指出:“没有一个生产者阶级,社会就不能生存。因此,这个阶级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必要的,虽然会有一天它将不再是一个阶级,而是包括整个社会。”[4](p315)但在当时,作为社会生存基础和历史创造者的生产者阶级却处于被剥削被压迫地位,不能充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也缺乏生存和发展的自主权。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但是,如果它不消灭它本身的生活条件,它就不能解放自己。”[5](p45)“他们的地位要得到任何可靠的改善,不能够依靠别人,而应当亲自争取,首先应当采取的办法是夺取政权。”[6](p274)因此,他们为启发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并践行他们创立的科学的人类解放理论奋斗终生。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把领导和组织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作为自己为人民服务的首要任务。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斗,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而又确立了维护劳动者共同利益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把为人民服务确立为执政党和国家政权的根本宗旨。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特别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我们党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就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和运用《共产党宣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要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高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生活品位,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进。”“坚定不移维护和发展我国发展利益,同时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国际社会共担时代责任,合作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7]
二、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即根本宗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都是践行根本宗旨的实际行动。
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率先向国内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就通过“问题与主义”的争论,辩证而严密地论证了理想和实践、初心使命和实际行动的关系。他批驳了胡适把实践与理想割裂开来的错误观点,指出:“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靠着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运动。那么我们要想解决一个问题,应该设法使他成了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問题。要想使一个社会问题,成了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问题,应该使这社会上可以共同解决这个那个社会问题的多数人,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作他们实验自己生活上满意不满意的尺度(即是一种工具)。那共同感觉生活上不满意的事实,才能一个一个的成了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所以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是交相为用的,这是并行不悖的。”[8](p158)他划清了理想与空谈、真诚理想与假冒招牌的界限,指出“因为有了假冒牌号的人,我们愈发应该一面宣传我们的主义,一面就种种问题研究实用的方法,好去本着主义作实际的运动”[8](p161)。同时还深刻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面。”“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义,拿来作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所以现代的社会主义,包含着许多把他的精神变作实际的形式使合于现在需要的企图。”[8](p160)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理想必须与本国的“现在需要”相结合,用于指导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根本原则的最初萌芽。李大钊还指出,社会改造“恐怕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8](p163)“我们应该承认遇着时机,因着情形,或须取一个根本解决的方法,而在根本解决以前,还须有相当的准备活动才是。”[8](p164)这是从行动方针和战略战术的角度阐明了理想与实践的关系。党的理论先驱和创始人的这些重要思想,对于我们党践行根本宗旨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从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到第五次代表大会,除了一大制定并通过了党的纲领外,每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主要政治文件都名为中国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都是分析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和阶级关系,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政治目标和当前政治任务,也就是李大钊所说的“根本解决”和“准备活动”。如《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9]《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布:“中国共产党鉴于国际及中国之经济的政治的状况,鉴于中国社会的阶级(工人、农民、工商业家)之苦痛及要求,都急需一个国民革命。拥护工人农民的自身利益是我们不能一刻忽忘的;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更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我们的使命是以国民革命来解放被压迫的中国民族,更进而谋世界革命,解放全世界的被压迫的民族和被压迫的阶级。”[9]这都体现了建党之初我们党的对践行根本宗旨的主要认识,指导了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党的实践。
在这一时期,我们党历经挫折后,选择了以武装夺取政权谋求“根本解决”的道路,军事斗争成为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主要手段。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和依靠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唯物史观,不搞包打天下和居高临下的恩赐。党创建了人民军队,发动人民战争,把“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以“打土豪、分田地”的方式,通过军事斗争让作为主力军的农民获得直接的利益,成为夺取全国政权的最强大依靠力量,取得人心和人力优势,而且在建立人民政权的根据地、解放区努力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尽力改善民生。第一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对此有深刻认识。他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报告,成为阐述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最早的经典著作。
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10](pp136-137)所以,“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10](138)
当时,解决民生问题服从和服务于“根本解决”即武装夺取政权。因为不取得国家政权,民生问题不可能真正解决。但是,解决不好根据地的民生问题,武装斗争也难以坚持。红军后来被迫放弃中央苏区,付出惨重代价进行战略转移的根本原因,不仅是因为在军事战略上犯了错误,更是因为没有采纳毛泽东等同志的意见让红军跳到外线作战,在国民党的严密封锁下,苏区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无力支撑长期的战争,而“左”的经济政策和阶级政策又大大加剧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
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再次面临这个严峻问题。在国民党政府停发八路军、新四军的经费并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后,我们党一方面精兵简政,大幅度压缩财政供养人员,同时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在较长时间的区域执政过程中,我们党进一步丰富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对为人民服务和党的群众路线作了大量论述。他在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以“为人民服务”为题所作的简短演讲,专门阐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观,这篇著作后被广泛传颂,成为共产党人的座右铭。在次年召开的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对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作了经典性的概括和多处论述。这些内容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为人民服务”还被写进了七大通过的党章总纲:“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经常注意巩固与扩大这种联系。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需要,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他们的需要而斗争。”[9]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根据执政党的要求和党的建设经验,进一步充实了总纲中的相关内容。这些要求从此成为一代代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基本准则。
三、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执政地位为我们党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提供了充分的政治保障、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使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广度、深度和成效上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使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11]
但历史经验教训也反复告诉我们,根本宗旨属于意识形态,它要转化为一切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自觉行动,并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还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一是受认识水平的制约。现代化建设、现代社会的运行和治理包括国际治理,都有其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而且由于历史传统、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心理的不同,我们不能照抄照搬任何先发国家的成功经验,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前进,逐步积累经验,及时修正错误,不断守正创新。如果违背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策出现重大失误,为人民服务的良好愿望就会适得其反,给人民利益带来重大损失。二是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我国人口多,底子薄,部分重要资源匮乏,现代化建设的起点低,发展很不平衡。如果不顾客观条件,目标过高,急于求成,凭借权力和运动强行推进,就会欲速不达,浪费大量人民财富,并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三是受体制缺陷的制约。内部差异巨大的超大规模国家需要集中统一的管理,但如果民主集中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善,不能充分及時地了解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愿望诉求意见,不能因地制宜妥善处理,搞简单化一刀切的决策、执行、督查、考核,或者各系统各部门各行其是,就可能在貌似合法合规合理的表象下损害部分群众的正当利益,引发或激化人民内部矛盾。四是公职人员素质的制约。党和国家为人民服务是要通过各级各类党政群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具体实施的。如果公职人员素质不高,以权谋私,敷衍塞责,业务不精,迁就迎合群众中的非理性情绪,就可能把为人民服务变成空话和“作秀”,甚至损害人民利益。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为人民服务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为人民服务是对服务者的要求。我们党夺取政权,是为了取得为人民服务最根本的条件和支配社会资源的最有力手段。但在依靠国家权力成功实现社会制度根本改造后,历史的惯性造就了单纯依靠政治权力配置社会资源,组织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推动和改变社会运行的体制机制,依靠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不少领导干部心目中有所淡化。一些同志还滋长了恩赐意识。因此,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强调“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因此特别应当注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并且用极大的努力在每一个党组织中,在每一个国家机关和经济组织中,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斗争。”[9]
我们党之所以这么强调执政党要用极大的努力同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斗争,是因为在执政条件下,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容易因大权在握而把自己看成救世主,把人民群众看成自己的下属。一些人以为自己无条件地代表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把向上级负责等同于向人民负责,把为人民服务的主观愿望等同于客观效果,把职务高低等同于水平高低,忘记了在这些方面要把两者真正统一起来是需要作出很大努力的,统一的关键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们颐指气使,强迫命令,滥用权力,漠视法制,敷衍塞责,不求实效,使干群矛盾成为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内容。由于缺乏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少数公职人员甚至背离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委托的权力当成为自身和利益相关者谋取私利的手段,把更大的权力作为追逐目标。这些官僚主义现象不仅妨碍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而且往往直接损害人民利益。官僚主义在体制机制上的表现是权力至上,大量活动都需要经过层层审批,靠行政命令和政治口号推动工作。其结果是严重束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的生机活力。官僚主义展现了权力的傲慢,本质上是一种权力本位的世界观人生观,它与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完全对立的。但在一些领导干部心目中,“犯了官僚主义”不过是一顶轻飘飘的帽子,属于最轻描淡写的批评和检讨,仅仅意味着“不了解情况”。
我们党执政后,多次发动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反”运动,1957年的全党整风运动,20世纪60年代城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五反运动,都把反对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1965年1月,毛泽东在一个批示中指出:“官僚主义者阶级与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是两个尖锐对立的阶级。”[12](p1389)把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提到空前高度。但由于纳入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路,以发动“文化大革命”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导致十年内乱。把反对官僚主义作为重要目标的“文化大革命”,结果完全南辕北辙。不仅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经济社会秩序一再受到巨大冲击,科教文化事业受到严重摧残,而且极大削弱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严重破坏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纪律,败坏了党的作风和社会风气,造成人们思想的空前混乱和道德水准的普遍下降,滥用权力的现象扩散到社会基层细胞,“走后门”和“开后门”行为遍及各行各业,对权力的崇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你服务的”成为许多人不作为的挡箭牌。这些都完全违背了党的根本宗旨。
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邓小平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把“党内确实存在权力过分集中的官僚主义”作为思想僵化的重要根源,振聋发聩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3](p143)他针对过去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论述了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保障民主权利的极端重要性,尖锐批评了各种常见的错误做法和恶劣作风。他着重阐述了发扬经济民主的问题,指出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不利于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实行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权力,让地方和基层有更多的自主权,切实保障工人农民个人的民主权利,使每个基层干部和工人农民都能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他还特别强调要克服官僚主义,指出:“要搞四個现代化,把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地转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非克服官僚主义这个祸害不可。现在,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政治的空谈往往淹没一切。这并不是哪一些同志的责任,责任在于我们过去没有及时提出改革。但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3](p150)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从管理体制的角度挖掘了官僚主义这个祸害的根源,并且从中找到了改革的突破口。
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邓小平更加深入地剖析了官僚主义的表现和危害,把改革作为治本之策。他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13](p327)首当其冲的就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官僚主义现象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邓小平系统深刻地分析了官僚主义现象的体制根源、思想根源和历史根源,语重心长地指出:“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13](p333)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坚持不懈地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是根治官僚主义顽疾,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最有力、最持久的保证。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调适执政党和国家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变包揽和管控一切为引导人民群众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自己的利益所在,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幸福生活。党和国家尊重人民群众的选择,支持和鼓励人民群众掌握发展经济文化和改善民生的主动权,遵循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自主创业,自我积累,自愿联合,互利共富,合力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是党的群众路线和人民战争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创新性发展。它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使改革迅速取得造福全体中国人民的成效,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它充分证明了列宁的名言:“社会主义不是按上面的命令创立的。它和官场中的官僚机械主义根本不能相容;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14](p269)
在党的群众路线的创造性实践中,我们党对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15](p271),作为建党八十年来三条最基本的经验之一,强调“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15](p271)讲话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15](p279)讲话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概括了处理党群关系的三条原则:“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15](p279)讲话对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下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关系提出了针对性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把这些思想高度概括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