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树人,塑造时代新人

2021-06-15 07:36刘剑顾小春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程活动学校

刘剑 顾小春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适应教育改革的时代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提出“学校有温度,教师有态度,学生有靓度”的“三度”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百年老校焕发光彩,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笔者结合多年参与学校基层管理实践的经验,本着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反思的宗旨,现对培养“靓度”学生提出一些思考和想法。

一、培养什么样的“靓度”学生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还得先从“靓度”这个词语的词义入手,“靓”是方言,意思是人长得漂亮、俊俏,是褒义。因此,“靓度”应是惊艳、优秀之意,“靓度”学生就是学生的优秀表现让人惊艳。“靓度”是学生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完美统一,是才学、胆识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也是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养的完美再现。那么,我们应培养什么样的“靓度”学生呢?

1.充满激情与活力。

特级教师孙双金曾经提出一节好课的标准:“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虽然孙老师的这一标准是针对小学语文而言,但对数学、英语等其他科目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要是我们的学生在课堂内外、校园内外都活力四射,他们又怎能不会成为最靓的学生呢?

2.爱家乡、爱祖国,有仁爱之心。

试想,如果学生长大成人,掌握了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成为了天之骄子,但是如果他们内心缺少对祖国、家乡、亲友的爱,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出现偏差。可见,对学生从小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仁爱之心教育是何等重要。

3.心理健康,体魄强健。

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这样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现在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很大,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将很难顺利完成学业任务,更不用说去适应就业后将面临的复杂社会关系了。

4.掌握劳動技能。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因为脱离生产劳动,所以不能辨别五谷,缺乏生产知识和生存技能。反观社会上因“唯分数论”衍生出父母陪读的现象,孩子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性生活模式,不少学生已经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

5.懂得欣赏美。

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发现,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会学习,更要学会欣赏文学、艺术之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6.有创新思维。

一位多年参加学校招生面试的资深教授曾经深有感触地说:“到如今,高校中的众多学霸,就好像是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一组家具一样。”他为什么如此感慨?因为这些天之骄子虽然天资聪颖、学业优异,但是缺少创造性思维。可见创造、发明等创造性思维在学习、科研中的核心地位,它决定了学生未来之路能走多远。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靓度”学生?一言以蔽之,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也提出,要“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

二、怎样培养“靓度”学生

既然我们已经弄清了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知道了教育改革的目标,那么教改思路就明朗清晰了。怎样培养有“靓度”的学生呢?

1.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国家规定课程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美术等十几门课程,种类齐全、设计科学,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每门都是实施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课程。但现实中不少学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片面追求语、数、外教学质量,存在音、体、美等非主科课程被挤掉的现象。这种以牺牲学生全面发展为代价的短视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笔者以为,开足、开齐、开好课程必须是不折不扣无条件执行的教育底线。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为了开足、开齐、开好课程,让孩子真正实现“学在实小”的理想,学校着眼全局,力求对现有专职教师进行最佳配置,当然,由于音乐、体育、科学、思品等稀缺专业的专职教师奇缺,学校只能让其他专业教师兼任。为了让非专业教师做好专业的事情,学校拨出专项资金对他们定期培训,组织他们到音乐学院、体育学院等专业学校在职研修。

2.成立社团,加快校本课程开发。

如果说国家规定课程是必修课程,是为了对学生实行通识教育,那校本课程则是选修课程,是为了让孩子张扬个性,发展特长进行因材施教。为了让每个孩子尽可能彰显个性,学校成立了舞蹈、书画、棋类、跆拳道、田径、机器人等23个校级社团,配备了由学校专业骨干和外聘专家、教练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精心筛选队员,定期开展活动。社团活动成就了学生,原本很多学业可能并不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出来,他们在校级、市级甚至更高级别的比赛或表演中纷纷崭露头角。

3.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实践,是对教材知识的有益补充,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活性等特性,是对学生有效实施德育、体育、劳育等全面教育的重要载体。东台是苏北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也是海滨城市,东台条子泥已经成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和名片。东台也是积极响应绿色发展号召的城市,黄海森林公园、永丰生态园成为游客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这些丰富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生态环保教育和传统文化熏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学校巧妙整合这些资源,组织实践活动。例如,以家乡自然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推出传承红色基因、绿色文化及其他四类品牌主题实践活动。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开辟出广阔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以黄海森林公园活动为例,让学生回到大自然怀抱,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怀;学生徜徉在万亩竹林,呼吸着新鲜空气,潜移默化地养成了环保的意识;听导游讲述“十八勇士”拓荒,几代人植树造林的故事,感受到无私奉献的“林工精神”;活动资金全部由义工联合会提供赞助,学生感受到大爱无痕的爱心;学生参加活动后,创作灵感也喷涌而出,或写诗作画,或创作美文,锻炼了自己的才艺,可谓是一举多得。

4.搭建平台,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机会。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我常想,我们若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支点,搭建更多的平台,他们又能创造出哪些不可思议的奇迹呢?学校为了让学生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创立了小红花艺术团、校园小农场、《百草园》校刊等平台,在这些广阔的舞台上,学生的才艺迅猛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校园之星”。以小红花艺术团为例,艺术团参加了各类各级汇报演出及比賽,好评如潮、捷报频传,学生也在活动中成长为小有名气的艺坛新秀,实现了自我价值。

三、培养“靓度”学生,怎样做得更好

学校以服务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在培养“靓度”学生方面卓有成效。学校的社团建设如火如荼,蒸蒸日上,“雏鹰助老”“小红花艺术团”“机器人”等德育、文艺、科技品牌已经成为学校的三张名片。但我们通过调研发现,“靓度”学生培养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

1.重智育轻德育、美育及劳动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

不少家长、学生甚至教师轻视德育、美育及劳动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这一认识越来越成为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瓶颈。

2.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工作的短板。

当下由于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数量增长,给相当一部分学生带来心理困惑、心理自卑以及心理叛逆等问题。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迫切要求专业的心理教师进行心理疏导。但学校专业的心理教师极度缺乏,远远不能适应这一严峻的形势。

3.部分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不少综合实践活动看似轰轰烈烈,但是没有有效整合活动中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缺乏针对性的教育,导致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怎样纠正这些误区,破解难题?我们还可以这样做得更好:

1.对德育、劳动教育等加强宣传,强化考核。

我们可以定期开放家长学校,对家长加强宣传,组织对教育政策尤其是对招生考试新政策的学习。对教师加强培训,广泛研讨,达成“五育”并举的共识。可以把学生的“五育”表现和“三好生”的评选挂钩。

2.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之短板。

我们成立了青少年健康成长心理咨询中心,聘请专业心理医生定期开展服务,并请其帮助教师开展心理疏导培训。为了精准施策,我们有必要对自卑、抑郁、暴力等心理异常学生进行摸排,并建立台账,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成因,制订心理疏导和治疗方案。

3.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资源和元素。

以“祭奠三仓烈士陵园,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活动为例,可以组织祭奠活动,在齐唱国歌、默哀、献花等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涵养孩子的爱国情操,可以有序组织孩子参观烈士陵园,融合“我为您诵读”“我为您歌唱”“英雄故事会”“为陵园植树”等语文、音乐、劳动诸多教育元素,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课程活动学校
“活动随手拍”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学校推介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自行车的发明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