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楠 李东平
内容摘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落实,推动全媒体教育的发展,多视角有机融合教学媒介,助推我国语文教育走在时代教育前沿。苏轼词赋的教学内容富含文言知识和哲理思辨,在全媒体视域下将语文教学与时俱进,探索语文全媒体教学模式至关重要。
关键词:全媒体教育 苏轼词赋 融合教学模式
“全媒体视域下教学”是指在多维度、多层次、多渠道有机整合适合教学的现代全媒体技术,优化各阶段教学,以便高效满足现代学生对于学习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增强学生视听多维度知识体验,建构知识体系,使教学效果得到实质性的优化。本文所涉及的苏轼词赋是指部编版必修一语文教材中苏轼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一赋《赤壁赋》,需要对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进行全面了解,同时两篇词赋富含哲理思辨。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尝试将全媒体视域下先进的教学手段融入苏轼的词赋教学,将提升苏轼词赋的教学效果。
一.全媒体视域下苏轼词赋教学媒介解析
1.课前微课录制媒介解析
微课视频的录制,需要依据授课内容全方位设计如何展开。本微课视频主要通过Flash动画构建苏轼的人生经历,加之趣味幽默语言配音使微课视频更具生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后期加工,运用了多款编辑制作软件,例如:Premiere视频编辑软件、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AU音频降噪、Arctime Pro跨平台字幕软件。如今,全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已有微课录制专用教室,根据所需随时切换场景,减轻了后期编辑制作的工作量。
2.课堂知识教学媒介解析
在大数据时代,智慧教学一体机有较强的云端记忆储存功能,依据往日同学习题练习易错点的汇总,能够对此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知识检测。进一步强化了语文知识点教学效率。VR虚拟机、3D+720°全景图画①是辅助教学过程中每一教学环节情景创设,以便真实的带学生体验不同诗文所展现的环境描写,置身于景,领悟作者情思。例如本课采用“明月”、“江水”动态变化过程,形象引导学生领悟其后蕴含的哲学思辨。
3.课下拓展巩固媒介解析
随着学习任务量的增加,课下辅导的有效落实也至关重要,完善课下教学,加强家校联合管理,实现知识的巩固与内化。再次运用QQ虚拟社交区平台,通过课上所悟苏轼精神境界,匿名交流分享对自我人生精神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大胆的吐露欣赏,促使知识的内化。同时智慧教育一体机的运用,家长端随时能收到孩子学习状况的反馈,以便及时作出引导。
二.全媒体视域下苏轼词赋教學设计案例
现以部编版必修一苏轼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与一赋《赤壁赋》与全媒体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究做以解析,教案设计部分内容呈现如下。
三.全媒体视域下苏轼词赋教学设计评析
现对以上苏轼词赋的教学设计做以下具体分析。
首先,课前预习。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文字呈现的形式介绍作者人生经历的方式。在此,采用了Flash动画的制作,将苏轼一生重要的经历以动画的形式录制成视频,加之滑稽幽默的语言重中之重介绍苏轼创作这两首词赋时的所处之况。并将此段视频放在课前预习部分,一方面提高了同学们预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视听结合,提高了学生对苏轼经历的有效记忆,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课前预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点,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其次,整体感知。作为复习课,涉及对词赋重点字词的巩固学习,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全媒体教育中的智慧一体机,将上次云记忆中每位同学的易错点进行检测巩固,使知识得到有针对性有效的巩固复习。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是当今语文教学的重要关注点。实践调查,强化巩固易错点有利于提高语文知识掌握的实效,所以,此环节借助智慧教学一体机的云记忆储备平台将有针对性的突破每位学生的知识难点,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点学习效果。
另外,课堂教学。通过在线拓展儒释道思想的视频和苏轼儿时读书资料考证的展示,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真实性。同时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每一情境展开教学,将上阙所绘万里长江壮美景象通过VR、3D之景展示给学生。在此景下,讲解英俊豪杰的战绩故事,便较为容易的激发学生理解此时的爱国之情。随时引导学生化身苏轼未能建功立业的现状,形成鲜明对照,忧愁思绪便油然而生。而在《赤壁赋》的教学中,则更偏向哲理性,例如:引导学生理解“江水”、“明月”所蕴藉的哲理思辨。采用全媒体教育媒介,形象演示江水虽一直流逝但终究未曾减少,明月虽阴晴圆缺,但终究是那轮明月的虚拟实验。于此理解,在化解难点字词注释的基础上,很容易形象化的理解自然万物“变与不变”之理。想必同时优化了传统逐句翻译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其意。
最后,巩固拓展。通过对两篇词赋的深入分析,引导同学对比其中的异同。苏轼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儒家思想的雄壮豪情,于《赤壁赋》中的佛道思想的深沉蕴藉,“外儒内道”便是两者相通之处。课下便布置了借苏轼人生精神境界在班级群内匿名品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生观。借助QQ等日常使用的社交平台展开一方面化解了同学间平日交流分享“碍于面子”的局限;另一方面节省了课上时间,在课下娱乐之时也使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提高了课下时间的利用率。充分利用身边的大众传媒,减少学生上网无效时间,增加虚拟社区学习交流时间,让无时无地学习真正贯穿于学生成长过程。
在本课例苏轼词赋的教学中,启发我们可接触跨学科的教学研讨,例如:720°全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广泛。跨学科的交流学习将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创新教学切入点,同时能活泛同学们的思维。其次,从学情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让学生感知语文教学的时代性,在领悟传统文化古韵文化知识中,不失古文韵味也不乏现代的时代感,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改变学生对传统语文的看法。最后,无论本课词赋教学还是语文教学,学生将所悟的诗人思想情感内化于自身成长是每堂课的最高境界,全媒体教育媒介则可有效辅助学生将优秀精神文化内化。
正如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所说:“教育媒介是一定教育观的物质体现”。纵观本堂全媒体视域下苏轼词赋教学的探究,在变革着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在逐渐优化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明确了全媒体视域下指引教学居于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前沿,同时是指导今后语文教育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途径。理性审视全媒体视域下的语文教学,优势之处显而易见,激发兴趣、强化知识记忆、拓宽视野等。学生高效领悟苏轼雄壮之心,佛道超脱境界。但也存有局限性,教育政策、经济水平的不同,学生对于互联网合理使用的自控自辨能力需要进一步规范引导,提升教师团队专业素养、有效把握不同阶段学生学情、均衡完善先进的教学设备等问题丞待完善。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合理适度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在激发同学们注意力兴趣的基础上,深化所教授知识内涵性引导。全媒体视域下的教育媒介的使用是服务于语文教学,以此引导同学们对语文知识文化进行有效的内化,品味其内涵,提升学生自身文学素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Leslie Moller,Jason Bond Huett.21世纪的学习和教学技术前景瞻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远新蕾,赵杰,陈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7.
[3]邬雪洁.媒体素养教育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
[4]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
[5]金学波.对比阅读苏轼的赤壁词、赋[J].语文学习,2018(11):33-34.
注 释
①远新蕾,赵杰,陈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7.
四川省电化教育馆课题“全媒体视域下培养中学生文言阅读能力研究”课目编号:kt202009301bda051.
(作者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