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多元解读文本的策略

2021-06-15 03:49杨得莹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策略教学

杨得莹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过程是构建情感体验的过程,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新课程改革也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多元文本解读策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通过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丰富自身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多元解读文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5-0047-02

Strategies of Effective Multiple Interpretation of Text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YANG Deying  (Feng Ma Tan Zhen Qian Zhuang Primary School,Jishishan County,Linxia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rtact】rea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reading teaching,students' reading process is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has strong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lso proposes that students should respect the diversified interpretation of reading texts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herefore,teachers should formulate effective multi-text interpretation strategi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actual situation. Only in this way can students get good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reading,enrich their inner and spiritual world,improve their humanistic literacy and mak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

【Keywords】Chinese Reading;Teaching;Multiple Interpretation of Text;Strategies

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以来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多元解读。针对文本的解读也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通过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能够获得更多的阅读体验,从而在阅读活动中拥有更多的收获。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多元解读文本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阅读教学的多元感悟,同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拥有独特体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人文性,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体现素质教育倡导的全面发展理念。

1.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阅读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首先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认识生字词,接下来再带领学生对课文分段,然后引导学生逐句逐段的理解文本,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掌握应试的方法和技巧,能够使学生掌握一般的文本探究方式。但也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难以深入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也难以积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以来,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阅读活动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引领和点拨,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其次,教师未能尊重学生對阅读文本的多元化理解,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是有效多元解读文本的基础,只有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不同学生对阅读文本的个性化见解,这样才能体现出阅读教学的个性化。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于关注“标准答案”,忽视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个性化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有效多元解读文本难以真正实施。并且导致学生对阅读产生枯燥无味的印象,久而久之对阅读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放弃阅读学习,导致学生整体语文成绩和学习效果下降。

2.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多元解读文本的概述

当下文本多元解读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是较为热门的话题,在多元解读文本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视角,使学生能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利用自身个性化的思维对文本进行差异化的解读。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模式有所不同,不同的小学生在阅读同一文本的过程中会对文本的内容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是文本多元解读的基本内涵。简单的说,对阅读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是建立在小学生已有经验知识和基础上对阅读文本内涵产生的不同审美体验,是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相互融合的过程。

当前针对多元解读的理论普遍认为,该理论来自于西方的接受美学理论,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接受美学的基础理论以现象学和阐释学为基础,随着该理论的不断发展,在当前研究的过程中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站在读者的主观立场上,研究审美经验和视野,建立新的文学理论,这一研究成果由汉斯·姚斯为代表。二是将研究重心放在文本的召唤结构和空白结构,使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将文本与读者之间进行关联,即以接受活动中的文本为研究对象,该理论主要以沃尔夫冈·伊瑟尔为代表。在该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其研究观点和研究成果获得补充,通过系统的研究文本关系、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关系,阐释了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能动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阅读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使得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意识,更加尊重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多元理解,促进阅读教学的个性化,使学生能够通过文本阅读获得更多的收获,从而丰富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使阅读活动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健康成长。

3.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多元文本解读策略

(1)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针对文本进行深层次解讀

语文阅读中,大多数课文的主题都与作者的经历和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欣赏阅读之前,要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思想情感,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生活经验和思想情感方面都较为缺乏,因此,教师在进行多元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深入文本,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为多元解读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善于积累,并且不断从阅读文本中汲取营养,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使学生在长期积累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对好词佳句进行摘录,记录心得体会,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收获。

(2)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

只有学生具备创新精神才能够对阅读文本产生多元化的理解,同时,培养创新精神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应当鼓励学生提出基于自身认知和见解,使学生拥有提出异议的能力和意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此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细细品味细节,通过对阅读文本中的细节和典型人物进行分析,能够正确的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运用创新精神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从而拥有更多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阅读收获。以《祖父的园子》为例,该篇文章取材于萧红的《呼兰河传》,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园子中的快乐生活,作者通过对祖父园子的描写,回味了童年的自由与快乐以及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进行视频和图像的展示,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情境中,为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条件。其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祖父的园子,在仔细品读的过程中,归纳祖父的园子里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分享自己在阅读这些有趣的事情中有哪些收获,这样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多元解读文本的过程。最后,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教师为学生推送了《呼兰河传》,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在班级内展开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对于好词佳句的积累,以及自己阅读过后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巩固多元解读文本教学的成果。

(3)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能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阅读前、阅读环节中以及阅读后进行质疑,而在质疑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有效引导,避免因质疑而质疑的情况出现。具体来说,在阅读前引导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文章的题目进行分析,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看到文章题目时想到了哪些内容,想到了哪些事件,如果自己有文章题目来进行写作,会写哪些内容想表达哪些感情。带着这样的思考让学生进行阅读,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在阅读环节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并且针对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词语进行推敲和理解,思考这些句子能否删去或者重复的词语能否去掉,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从而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情感体验。在阅读后质疑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层次质疑,结合作者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从而进行多元解读,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加深文章理解的过程中,通过阅读活动汲取营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身的人文情感,在线阅读对学生的深层次教育价值。

(4)设置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认知模式的影响,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加上教师教学方法和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阅读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还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主动的进行阅读,才能够获得更多的阅读体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阅读情境,通过设置悬念或者设置阅读期待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提高文本多元解读的时效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文本的多元化解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强化学生的情感经验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基于生活的审美情趣,这样更有助于学生进行文本的多样化解读。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多元文本解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引导策略,通过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以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等方式,使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对于文本的不同解读,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展现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多元文本解读的价值,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尚枫.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多元解读的教学策略探析[J].语文世界,2017(07):99-100

[2]要季萍.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教材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7):120-121

[3]龙含珠.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文本多元解读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9(11):250-251

[4]张 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07)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策略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