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影响

2021-06-15 00:37高艳阳
学理论·下 2021年5期
关键词: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影响因素

摘 要: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具有伟大思想启蒙性质的新文化运动,更是一场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性质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研究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首先要认识其作为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一个重大事件本身的历史意义,还要把握其对于中国共产党创立这一“开天辟地大事变”所做出的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影响,既体现在无形中加速了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进程,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组织上的准备,同时促动党内政治文化基础的形成,为中国共产党创立提供了文化因素。

关键词: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创立准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5-0076-03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创立。20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创立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绝非偶然,这种非偶然性既体现出其创立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又表现在其创立受到当时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因素,五四运动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一方面是因为五四运动本身同中国共产党创立一样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而另一方面在于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诸多积极因素。可以说,五四运动从各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創立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一、五四运动引起共产国际和列宁对中国革命的关注,加速了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进程

中国共产党创立经历了一个从孕育到发展的过程。众所周知,中国在近代以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何救亡图存,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统治,进而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是近代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更是中国先进分子反复思考的首要问题。不同阶级做了各式各样的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虽然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以及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仍未达到预期目的。实践证明,没有先进的指导思想,没有一个先进政党领导的先进阶级,无法解决近代中国的任何实际问题。这就表明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领导阶级,预示着一个先进的新型政党必将诞生。

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窃取以后,以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为背景,国内大小军阀的割据混战愈演愈烈。中国先进分子逐渐觉悟到,旧的道路已被证明是走不通的,必须探索新的救国救民道路,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打开遏制新思想的闸门,进而开启民智、改造国民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15年9月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为标志兴起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通过这场思想革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向封建主义展开猛烈攻击,同时也在不断从国外寻找借鉴新的学说和思潮,用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尽管此时甚至是更早时候,中国思想界已经有人介绍过马克思及其某些著作的片段,并且谈论社会主义,但并未产生太大影响。好在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冲破传统思想的禁锢,为先进知识分子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思想前提。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抽象学说变成了具体现实,这就给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以极大的希望和启示。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通过对中国革命和社会状况的观察,逐渐清醒认识到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行不通,而开始选择研究和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也正是这批先进分子走到了五四运动的前台。1919年,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运动爆发,在爱国学生坚持斗争的关键时刻,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逐渐在运动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这就标志着一个崭新的领导阶级开始出现,预示着无产阶级政党在中国即将诞生。

五四运动的发生引起了列宁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关注,这是因为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开创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它虽然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但实际上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同时,中国工人阶级在运动中表现出非凡力量以后,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国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开始更加关注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且开始思考筹备建党问题。列宁指示共产国际积极派员到中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情况和工人阶级状况以后,对建党工作给予极大的帮助和指导,这实际就在无形中加速了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进程。

二、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列宁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重要条件,工人阶级也只有那样才能完成伟大历史使命。五四运动恰恰创造了这种条件,不仅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如果没有思想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就不会在五四运动之后不长的一段时间内快速建立起来,中国共产党更不会那么迅速诞生。因为这种准备,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不仅保证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就始终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而且使得中国先进分子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以其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同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积极投身工人运动和群众斗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国人民有了新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觉醒。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纷纷以救国救民为己任,重新考量国家前途命运,探索改造中国社会的崭新方案。他们成立各种社团以及撰写文章、创办刊物,用以宣介和研究国外各种新思潮。中国民众通过五四运动对工人阶级特有的组织性、斗争的坚定性有了深刻认识,加之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前期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介绍,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逐渐成为五四运动以后进步思想界的主流。通过比较筛选,中国先进分子最终摒弃了其他社会主义观点,选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中国南方和北方各自拥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中心。南方是在上海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由陈独秀等人发起。而北方则是在北京成立的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由李大钊主持创立。这两个宣传中心辐射国内多个省份和海外,与受到五四运动深刻影响的中国先进分子通过多种渠道建立联系。他们陆续翻译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开始比较全面详细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主要观点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宣传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学说,努力用新立场、新观点、新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社会的诸多实际问题,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民众特别是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有力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相结合,这就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做了充足的思想准备。

三、五四运动促使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迅速成长,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做了干部上的准备

如果说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和促使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逐渐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团体,那么五四运动则促使这些先进知识分子迅速成长起来。他们在五四运动及其以后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实际斗争中,在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深入工人群众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砥砺自我、提升能力,为中国共产党创立提供了干部条件。

“五四时期是中国先进分子思想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经过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与劳工为伍的實践,一批先进分子相继从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2]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包括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陈独秀。在五四运动推动下,陈独秀开始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研究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同盟会会员,如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人纷纷殊途同归,成为信仰马克思主义者,实现思想的根本性转变。与此同时,以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邓中夏等为代表的先进学生领袖,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影响,逐渐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先后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五四运动以后这些先进分子迅速成长,他们不仅主编各种刊物、创办社团,而且有力推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典型刊物有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主编的《湘江评论》、周恩来同志在天津主编的《觉悟》等,这些刊物通常与先进社团紧密结合,用以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生运动和工人群众斗争实践。1920年9月,以《新青年》杂志为核心,成立了编辑、印刷、发行三位一体的新青年社,不仅译介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而且成为当时影响较大的进步社团,这个进步社团与中国共产党创立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

由于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在中国社会内部出现,同时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且实现与中国工人运动初步结合的现实情形,完成在中国创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目标任务也就迫在眉睫。中国共产党创立经历了从酝酿、准备到正式建立的过程,这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这些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同样离不开五四运动以后迅速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先进分子。在中国创立共产党最早是由陈独秀和李大钊酝酿的,因此后来才会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佳话。他们深入工人群体之中,了解社会底层人民群众的疾苦,努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想方设法把工人群众组织起来,从而迈开筹备建党第一步。在共产国际帮助和指导下,上海、北京两地分别先后于1920年8月和10月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年秋到1921年春,其他地方共产党早期组织也相继建立起来。在建立这些早期组织的过程中,年青的马克思主义者们不仅进一步迅速成长,而且进行了充分的政治历练和斗争考验,从而为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干部基础。

四、五四运动促成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向来高度重视自身组织的集中性、严密性和统一性。如果没有坚实的组织基础,无产阶级政党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更不可能成为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整体。无产阶级具有崇高的历史使命,但无产者依靠自发的、分散的力量,无法组织形成为阶级,不仅不能维护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且更不能组织形成代表自身阶级的强大先进政党。只有在先进政党领导下,无产阶级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因此,无产阶级是否具有组织性,不仅影响自身政治和经济等各方面利益的获取,而且决定自身阶级政党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关乎自己历史使命的实现。五四运动的一个伟大历史贡献就在于促进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且是以一种独立的政治姿态和政治力量,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及中国共产党创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原理。这一原理就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而这个阶段则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在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创立是中国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同反对资本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这是因为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有同各国无产阶级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等相同点以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的阶级,这是由其自身具有的优点和特点决定的,因此他们一旦革命起来,就会最彻底和最坚决。

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起来。但他们长期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仍难免存在人数较少、文化水平较低、易受封建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等缺陷。虽然他们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进行各种抗争,日益显示出自身的强大力量,却始终没能形成强大组织合力。如果工人阶级潜在力量一旦被激发,便会势不可挡,而五四运动就成为激发这种力量的“开关”和“按钮”。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非凡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保证五四运动最终取得胜利,而且使中国先进分子意识到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

在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创立初期,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反对孟什维克的斗争中,明确指出“党应当是组织的总和(并且不是什么简单的算术式的总和,而是一个整体)”[3],特别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是有组织的整体,而且必须同本阶级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创立的,又是在共产国际指导和帮助下,因此必然严格遵循列宁所确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展现出强大的整体组织性。五四运动以后,这种整体组织性又使得工人阶级在党的早期组织的领导下,逐渐由自在阶级变为自为阶级,从而更加遵循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也就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五、五四运动促动党内政治文化基础的形成,为中国共产党创立提供了文化因素

从运动性质上讲,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具有思想启蒙性质的新文化运动,而且又是一场具有政治性的伟大爱国运动。可以说,这场特殊的新文化运动与前期开展的新文化运动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如果把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做的思想上、干部上、组织上的准备称作是“硬件”的话,那么五四运动作为一场新文化运动促动党内政治文化基础的形成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带来的影响则可以称之为“软件”。相比“硬件”带来的“硬实力”的影响,这种“软件”带来的“软实力”影响更为特殊,不仅直接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而且间接影响到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讲,这种“软实力”要比“硬实力”更具影响力,更能影响人的主观世界和精神境界。没有一定的政党文化基础,一个政党要么无法真正建立起来,要么不会走得太久和太远。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4]431中国共产党创立离不开坚实的党内政治文化基础,而这种党内政治文化基础的形成亦与五四运动的促动密不可分。从文化运动属性来看,五四运动可看作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升华和延续,其文化运动层面的内涵和内容愈加丰富。

首先,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走向历史舞台中央,进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逐渐展现出来,使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极端重要性显现出来。其次,虽然前期新文化运动主要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但并不是反对中华民族所有的旧文化,而且强调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四运动亦是如此。再次,五四运动是革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结合体,革命性质的文化就是其文化产物,這是中国共产党创立所必需的文化基因。最后,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特性的自觉表现,是无产阶级最高利益和历史使命的集中性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建立在此基础上且具有自身的独特属性,其中就包含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容,五四运动已经使中国共产党潜在的文化特性提前呈现出来。

综上所述,从文化层面来说,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前五四运动已经促动党内政治文化基础的形成。正是这样的党内政治文化基础,为中国共产党创立提供了文化因素,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顺利创立,才能使中国共产党在创立后就能迅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战斗姿态投入中国革命,而且仅用了28年就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也正是凭借这样的党内政治文化基础,中国人民才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自身建设提供文化滋养,而且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提供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3.

[2]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49.

[3]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52.

[4]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收稿日期:2021-02-27

作者简介:高艳阳(1989-),男,吉林梅河口人,博士研究生,从事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影响因素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九三学社中央“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95年前的“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