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会敏
当前,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愈加激烈,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变得尤为重要。生命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能够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因此,采用恰当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主题活动,带动学生自主认识生命
主题活动的开展对促进学生学习具有积极意义。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主题活动,参与学习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珍爱生命和尊重生命的观念,让生命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例如,开展“珍爱生命,伴我同行”主题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以演讲的形式,进行“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演讲稿撰写,使学生在阅读资料、撰写文章的过程中,自主认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促进自身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阿甘正传》等著作,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懂得珍爱生命。
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深化生命认知
在传统形式下,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命观念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宣讲等口述形式,这种单一化的教学难以激发起学生对生命观念内容的认知兴趣,也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机械式的生命观念教育方式影响教师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的生命观念教育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生命的可贵。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植树实践活动,实现对学生正确生命观念的培养。首先,教师让学生领养树苗并栽种。其次,教师让学生对自己所种树苗进行观察和维护。最后,教师让学生撰写种树心得,使其认识到生命成长的不易。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关注细节,使学生树立正确生命观
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细节,从学生的生活细节、行为细节出發,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从而让学生在具体的行为改进中,逐步提高自身对生命的重视,摆正自己的思维,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例如,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乱闯红灯现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将生活中学生乱闯红灯的照片进行展示,并指出这种行为是对自己生命的极度不负责任,也是罔顾交通法规的表现,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违反交通法规对生命的危害。
小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生命观念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教师应当基于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创新培养策略,从而逐步构建起一整套生命教育教学体系,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和形成正确认识生命的态度。
(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B19251125)
(责编 桑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