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李杰 徐嵘
中轴平眺,16米高的铜像熠熠生辉,屹立于广场中心;稳重如“山”的建筑体型、坚松劲柏的赵家峁山丘,底色历经风雨却始终光彩如初;光辉映照,18尊雕像环铜像而立,散发光亮;地上铺设的同心圆大型弧线节理,有节奏地汇聚,表达着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与爱戴……
这里,巍巍宝塔,光芒永放;滚滚延河,滋养初心。设计师们匠心独运,用特有的建筑语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建筑文化。
延安,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古老城市,中共中央曾在这里生活战斗,领导和指挥中国革命13个春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开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发布“五一施政纲领”、实现局部执政,开展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和反对党八股的大规模整风运动,制定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等等。在这里,这个地区,发生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件,影响和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
“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孕育和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
凤凰山、枣园、杨家岭、中共中央西北局、王家坪等445处革命旧址(现存)和革命文物等丰富的红色资源,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写照着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执政为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如何保护、管理和运用好资源,让这些宝贵的“财富”和“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使之成为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早在1950年7月,就组建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了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而后的50多年里,延安革命纪念馆虽历经馆址的多次变迁,馆名的数次更改,陈展內容的不断扩容丰富,以及展出形式和载体的日益多样等,但其丰富资源一直是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激发全国人民精神力量的生动教材。
进入新的世纪,随着延安社会经济文化的较快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丰富的文化资源、红色资源、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和利用,每年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数以千万计的游客前来。原来的王家坪馆房已不能满足需求,加之1977年遭受过山洪的严重浸泡,已不敷使用。2004年,延安市政府决定在原址重建革命纪念馆,中宣部将其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重点建设。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承担设计任务。
“玉质”需“金相”。延安是全国革命旧址数量最多、时间跨度最长、内容最为丰富的城市,拥有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史料,有着丰厚的红色基因,是中国革命圣地。如何利用和发扬好,产出最好的综合效益?一定的建筑载体、场所和空间氛围,不可或缺,就得需要一定的空间体系营造去呈现、需要文脉场所的打造来承继发扬、需要主体形象的喻意去彰显。延安革命纪念馆的设计肩负着这样的使命。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之一、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张锦秋院士领衔设计团队从可行性研究入手,经过前期近10处国内革命题材纪念馆的学习考察,无数轮次的反复研讨论证,融合了集体的智慧,最终确定延安革命纪念馆标志性、时代性和功能性的指导思想。
对延安革命纪念馆的选址梳理分析,张锦秋院士利用用地背靠赵家峁山,面临延河这一山水格局,将纪念馆的整体布局融于大的城市空间环境,并与斜跨延河的彩虹桥形成南北轴线,烘托气势。总体布局以彩虹桥为导向,沿轴线自南而北布置纪念广场、纪念馆建筑、纪念馆园区三大部分;自南而北由彩虹桥、纪念馆大门、纪念广场、旱喷水池、毛主席雕像、纪念馆主入口、序厅、纪念园景点、赵家峁松柏区等,构成丰富多彩的革命纪念景观轴,形成纪念性空间体系的脊梁。
纪念广场地面铺设同心圆大型弧线节理,依次向毛主席铜像汇聚,增加向心的凝聚感;纪念馆建筑“Π”型布局与广场有机结合,背山面河形成吸纳之势;纪念馆横向展开布局,建筑体型突出中部门廊体块的高度,两翼平直延伸,东西两端再稍作凸起,形成“山”型立体轮廓,构成了毛主席铜像的坚实背景。这些对空间环境和整体布局的考量,表达着这样的一种思想和理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矢志践行初心使命,汲取先进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辉煌,开辟未来……让人们产生丰富联想。
枣园、杨家岭和王家坪等革命旧址中的窑洞,曾是中共中央领导居住的地方,朴实无华而又无比坚毅。在这里,运筹帷幄,从胜利走向胜利,扭转乾坤。对延安来说,窑洞早已超出了一般地方建筑形式的意义,蕴含更多的是艰苦奋斗,更是延安精神的载体和化身。纪念馆室内外设计多处运用“窑洞”母题和七大会堂等建筑元素,引起了人们对革命历史的缅怀和无限遐想。
通向门廊的大石阶平缓、宽阔,全高分为三台,隐喻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阶段。
纪念馆室内室外的大型群雕:24×29米两层通高的室内序言大厅“党中央领导和人民在一起”;室外广场上三个层次的“从胜利走向胜利”;广场中心部位的毛主席铜像;纪念馆主入口两侧弧形窑洞式纪念墙下,栩栩如生的8尊工、农、兵、学、商;纪念馆东西两个次入口的“延安精神放光芒”;正厅门前两侧的“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既丰富了广场的文化内涵、深化了延安精神,也凸显了整个环境的纪念性空间。
通过室内空间的纪念性艺术效果,发挥革命精神的感召力和教育作用。序厅正位是延安时期五大书记为中心的大型群雕,群雕背景以宝塔山为主景的延安全景浮雕,东侧“黄河壶口瀑布飞流”,西侧“黄帝陵古柏参天”,3幅浮雕连成一体气象非凡。序厅两侧浮雕以下的窑洞形连续拱券、屋顶整片轻钢索结构的玻璃天窗,使蓝天白云与纪念雕像群同在,明媚阳光与拱券窑洞相映,表现了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炎黄子孙的自强不息、延安革命年代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场所空间营造整体氛围,建筑形体抽象表达思想,写实雕塑具体表现主题。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整体设计中,呈现出利用山水格局烘托气势、建筑主体形象蕴喻意、纪念性雕塑突出主题、建筑体型设计超常向量、红色建筑文脉继承发扬等特点和理念。延安革命纪念馆的设计与城市的“红色肌理”保持高度融合,做到了建筑与城市、建筑与环境,陈列内容与承载空间、以及主体形象的和谐共生。
延安革命纪念馆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新中国成立60年全国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和“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二等奖”等奖项。2015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邮票,延安革命纪念馆成为了邮票上的“国家名片”。
除了超群的设计,延安革命纪念馆也不断运用新兴科技手段,展出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图表、照片等,让广大学习参观者能够多维度、多场景地体验“玉质”红色经典,传承弘扬“延安精神”。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主题下,按照历史编年体与专题相辅相成的方式陈列,将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时期的重大实践和理论,分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和夺取全国胜利等6个单元展示。集中展现了各类文物2100多件,历史照片1000余幅。在陈列手法上也根据内容需要,采用了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增设了必要的模拟景观、场景复原、半景画。
这些陈展和陈列形式,真实地再现了延安时期的革命斗争史实,系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及人民军队在延安革命13年的光辉历程。置身其中,仿佛把人们又引入了延安时代那令人难忘的火红岁月。
2021年,這一则消息振奋人心!陕西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原则同意。根据方案,延安将用3年时间聚焦建设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等目标,建成“守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示范城市、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革命圣地、彰显红色文化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和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典范”。
曾经,贺敬之的《回延安》让人们对革命圣地无比向往;今天,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建设,更是令中华儿女期待。
历经百年风雨,党的力量空前壮大、党的事业空前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今日之中国,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高铁飞驰,航母巡航、“北斗”成网、“嫦娥”揽月、“奋斗”深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已开启。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当前,正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从百年大党仍然风华正茂的根源和机理中,坚定自信、继续前行、再创辉煌。而“回延安”,到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到延安革命纪念馆,从革命旧址、文物、史料和建筑等鲜活载体中去滋养初心,汲取奋斗力量,此行程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