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江湖习气顽疾要从根本着手

2021-06-15 04:13向云驹
曲艺 2021年6期
关键词:曲艺艺术教育

向云驹

近日来,人们再次关注到曲艺界一些民间从艺人员暴露出来的人身依附、江湖习气、低俗庸俗媚俗、封建陋俗等问题,引起舆论的强烈反应。这种情况在某些曲艺群体里出现,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几乎成为一种顽疾,反复发作。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根治这种行风顽疾?

我想,这种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与某些曲种行业发育不充分、不成熟有关系;同时,又与一定的从艺人群处于民间空间和市场空间,因而相对缺少自律有关系;此外,也与某些曲艺体裁专于“搞笑”“幽默”的艺术个性有关。而“搞笑”“幽默”的本质是开放的、敞开的、多元的,高雅可以让人发笑,丑鄙也可以让人好笑;观众的笑可以来自高尚健康的情操,也可以发自动物本能式的低级趣味。

我国曲艺品种丰富多样,许多还有悠长辉煌的历史。但是,它也有两个历史上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一个是中国艺术史上“曲艺”长期寂寂无闻,曲艺各种曲种遍布民间,始终不得登入大雅之堂,“曲艺”作为艺术门类获得统称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事情。所以,曲艺一直没有像音乐、舞蹈、戏曲、文学、绘画、书法、雕塑那样获得统一的艺术身份,它的艺术史是散漫的、各自为战的、长期没有名分的,艺术地位一直是“民间艺术”的。“民间性”使它的艺术历史发育不够充分。另一个是曲艺品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它的生长性一直在发生。就是说有很多曲艺样式发生较晚、时间较短,它们在市场中不断生发,既带有闯市场的生机蓬勃,也有野蛮生长、民间生长的“后天不足”,容易借用和沾染陈规陋习,亟需树立坚定的艺术信念和强大的道德力量。

我国曲艺艺术事实,还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艺术现象:曲艺品种繁多,曲艺演出市场活跃,但是专业、国营的曲艺院团在曲艺从业人员和从艺团体中比例偏小,曲艺界的主体力量、主要群体是民营的、民间的从艺群体。加之在当下艺术教育中缺乏像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表演艺术那样系统的和普及的教育体制和体系,所以大量的曲艺从艺人员都是以民间的方式培养,依靠师徒关系培养,主要靠自己的实践和在实践中成长。这个特点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市场日益活跃的情况下,呈现出日益增多和加重的趋势,这强化了甚至在不断激活着曲艺一直存在的“民间”基因,也使缺乏深厚自律传统的“曲艺史”成为当前曲艺繁荣发展的短板。

曲艺中的很多艺术形式(比如相声、滑稽、二人转等)都是以实现某种特殊的美感效果为艺术追求的。相声的“笑果”,使它在众多艺术形式中独步天下、别具一格,也成为它的独特艺术标签和艺术天分。相声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找到了自己作为语言艺术,用语言组织笑料、结构笑的语言包袱、捧逗交锋交织营造笑的语境、滑稽幽默模仿的“笑”修辞与表演等,一整套的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段。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笑”是人类表情中最复杂的一种,笑也是一种鱼龙混杂的人类情感。“笑”有健康的、高尚的,也有粗俗的、低级趣味的。旧相声盛行的和今天仍有残留的“黄段子”“脏口”“恶搞”的存在,就证明说笑、搞笑、取笑、大笑并不都是来自高雅和健康的语言刺激,它甚至更容易被低级趣味诱发。所以,怎样“搞笑”是有价值观的,也是有道德判断的,更有艺术的选择、追求和伦理红线。

解决曲艺界不时发作的行风顽疾和阻碍曲艺健康发展的负面现象,依然可以用“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思路来解决。通俗地说就是运用或根据曲艺发展的规律来破解此一顽症。我个人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是在曲艺界确立现代性意识。以上种种行业弊端都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严重滞后于时代,滞后于现代社会,滞后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先进性。就像人们常说的,是身子进了现代社会,脑袋又回到了旧的封建时代。曲艺行风的旧规陋习问题,并不是社会上的普遍现象,而只是局部的、小范围现象,这说明我们的公民道德教育出现了一定的死角,说明某些陈旧的行规与社会的公序良俗背道而驰,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尚未在某些群体中得到认同、建构和落实。所以,在广大曲艺界特别是民间团体中加强和开展有效的艺术教育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其中,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首先,在曲艺从业人员中开展曲艺界优良艺术传统的教育。中国曲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成立时,最早就叫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筹备委员会。它的初始目标和任务就是“三改”,即改人、改制、改艺。改人,是让从业者认识到曲艺艺术“在娱乐与教育人民的事业上负有重大责任,应在政治、文化及业务上加强学习,提高自己”。改制,是改造封建行规陋俗,“旧戏班社中的某些不合理制度,如旧徒弟制、养女制、‘经励科制度等,严重地侵害人权与艺人的福利,应有步骤地加以改变”。改艺,是对旧的传统曲目进行整理和改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许多为人民所熟悉的历史故事与优美的民间传说的唱本,亦应加以改造采用”。同时,大量创作曲艺新词(见1951年5月5日,周恩来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名义颁布的《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时当抗美援朝战争之际,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筹备委员会结合“三改”,动员组织曲艺作者、演员创作揭露美帝侵略、歌颂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歌颂英雄人物的曲艺作品,鼓励曲艺界投入抗美援朝宣传和慰问活动,著名相声演员常宝堃还光榮牺牲在朝鲜前线。一系列的历史性举措使曲艺艺术发展和曲艺人才队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针对今天的问题,有必要重提“三改”的任务,秉持和弘扬“三改”的精神,实现曲艺队伍的又一次历史转型和转折。像田连元先生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创作并表演的史诗性百集评书作品《话说党史》就是曲艺创作新时代的标杆,应该予以大力表彰和鼓励。

其次,在曲艺从业人员中加强正确的艺术观引导和教育。文化体制改革后,我们的管理体制、发展机制也需要及时调整、改革和完善,要适应曲艺发展的分散化、民间化、民营化、新群体化的态势,加强基于曲艺艺术的价值观和艺术伦理的引导和教育。其中最重要的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广和普及到所有属于公民成员的曲艺人。曲艺界许多负面现象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公民的职责,没有国营、民营之分,没有体制内外之分,没有明星和非明星之分,没有商演和非商演之分。要加大和加强在曲艺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力度,切实取得进展和效果。靠市场生存的曲艺从业人员,要以观众为衣食父母,同时更要对观众的精神健康负责。曲艺是一种艺术和精神生产,不是观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也不是观众对什么好笑,就不分青红皂白、是非对错地提供什么。艺术是提供价值观和具有价值倾向的,放弃价值原则和价值判断,就是放弃艺术的基本道德伦理原则。这是曲艺从业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底线,这个道理必须成为所有从业人员的基本准则。公民道德教育和艺术职业精神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也是提升曲艺从业人员文明素质的两个基本切入点。

再次,加快建构曲艺艺术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一门具有大众性和大体量艺术种类和从艺人员的艺术,它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必然是依赖学校教育的普及和进入。中国曲协已经付出了数年的努力大力推进曲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和曲艺进入艺术学学科,从根治曲艺乱象看,这项工作更加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传统的师徒传授必须得到两方面的转变:一是师徒传授注入现代人际关系、法律关系、公民意识、契约精神、艺术精神;二是曲艺进课堂,进中等职业教育、进高等院校,为社会需求培养更多的经过现代专业教育的艺术人才。老一辈艺术家经过艰苦的努力才甩掉的行业陋习,不能允许在今天的一代和几代受到过9年制义务教育的曲艺人中又死灰复燃,这是一种退步而不是一种值得夸耀的事情。传承老一辈曲艺家创造和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用爱心、公心、诚心、良心传艺授徒,才是为师之道和“师道尊严”。青年一代学习曲艺艺术,一要学师长的真才实学,“未曾学艺,先学做人”。二要学师长的“艺比天大”,即尚艺精神,学习艺术至上的从艺品质,所谓“黄金有价艺无价”。三要学师长的以德配艺、德艺双馨;德不配艺,迟早失艺;德艺分裂,就是艺术家的人格分裂,终究是要付出精神代价的,即使民间艺人,也懂得“想通江湖道,先要德行高”的道理。

(作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曲艺艺术教育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纸的艺术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