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下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2021-06-15 18:55于恬园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学科

一、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来说,其特色就在于需要紧贴时代发展主题,顺应社会意识需要。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要求,改编后的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教材的多次改编中不难发现,逐步增设了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法治教育,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媒介素养、国家安全等方面的綜合能力素养。但是就目前来说,道法教师综合能力水平欠缺,仅能熟练拥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能力,对于还需要掌握的法律法规相关常识,联系实际、分析时政热点的能力,以及很多抽象难懂的国家意识层面的梳理和讲授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2.传统教学观念及模式的单一

(1)传统教学观念单一

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认识,还仅仅停留于基础层面,足够应对考试内容,仅仅将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价目标。这种传统的、落后的教学观念,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要求了。

(2)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

教师授课时虽然能够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性设施,在教学内容上有所改进,但在教学模式上,仍是以注入式和问题式为主,学生较为被动地接受。对于启发式以及案例式等新颖的教学模式,利用率较低。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更多在于是否以学生为主体,是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就这一方面而言,仍存在较大问题。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生现状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虽然作为主科,但以开卷作为主要考试形式,学生就会存在思想偏差,不够重视开卷科目的考试,导致课堂上难以做到全身心地投入,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也不够理想。并且此学科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案例分析能力,错误的意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接受效果不佳。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创新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时代所需,国家所望,社会所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德育问题不仅仅是学校所应着力培养的,更是新时代下社会迫切需要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所接受的优质思想会汇聚成河,必将引领国家思想,推动国家发展。

(二)教师完善能力、提升水平、成就自己

成长为一名创新型教师,是每一位教师的努力方向。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也必须紧跟时代脚步,紧抓时代脉搏。而课堂教学作为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阵地,道德与法治教师作为领头人,摆脱“教书匠”的旧身份,成为创新德育教学的教育者,有责任教导自己的学生。在教学相长中,全面地发掘自身的优势作用、优质思想、优良作风,在教中学,逐步完善专业知识和教育素养,成就更好的自己,推动更好的教育。

(三)发挥后浪精神,坚实青年力量

1.强化时代认同感,做到言行合一

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意在强调,新时代下对学生的高标准,严要求。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中,更加贴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带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并能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知行合一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中坚力量。

2.培养综合型人才,掌握综合性知识

道德与法治的更名,代表着对于学生的标准更新了、完善了。在教材中不难发现,教学活动的内容需要更加丰富,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从七年级开始的情感守护以及生命感悟,到八年级的法律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再到九年级的国家意识,在有意识的发散学生思维,增强国家认同感,多维度、多层次地掌握政治综合性知识,为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三、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举措

(一)创设互动式课堂,坚持学生本位思想

打破传统教学课堂的刻板印象,教师充当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因此互动课堂最为有效且有必要推广。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要目标就在于让学生在问中学,在学中问。在教学过程中,在把握教材重难点的同时,将主动权主动交给学生,通过师生间互动、生生间互动,营造浓厚的交流、探究氛围,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发挥更大化的创新课堂影响力。

(二)建立多元化机制,推进学生综合发展

1.教学走向生活化,课堂深化实践性

2.遵循课改新要求,培育综合性人才

(三)转变师生传统观念,强化德育核心意识

理清师生思想上的缺关注、少理会、不重视。以学校为单位,提升道法老师的学科地位,对其进行德育培训和心理指导,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的政治引领,强化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在情感养成和价值养成,在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四)合理借助信息技术等教学资源

世界正处于信息技术大发展、大变革的重要时期,教育事业的进程也同样需要信息技术的辅助及推动。为切实跟进十三五教育规划发展纲要,平衡学校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数字差距,做到真正的教育公平,应让更多的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中。大力倡导数字化教学,广泛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状况、教育资源的沟通与借鉴、远程教学和直播课堂,让网络教学越来越深入师生思想意识中,服务于教学活动中。

四、结语

总体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逐步凸显,创新教学迫在眉睫,也万众期待。新时代下的新教学,新教学中的新青年,定会乘着改革的巨浪,披荆斩棘,扬帆远航。相信在未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创新教学会日益完善,也会努力培养更多的新时代接班人。

和龙市福洞镇民光学校 于恬园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学科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道德
“超学科”来啦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