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热方法初探

2021-06-15 18:27宋玲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谜面谜语儿歌

宋玲

在教学中,教师最头疼的是学生缺乏学习的欲望。教师也常常感叹:如果学生能够像玩游戏、玩手机、看电视那样时时刻刻想着、念着学习,那该多好啊!这样的学习状态何愁学不好。但现实中,许多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上课了,才是学习的开始;下课了,学习也就结束了。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造成这样的局面,大多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进而导致缺少学习热情。

其实,上课并非才是学习的开始,学习也并非只在教室中进行,如果我们在课前就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学习的预热活动,把学生的学习欲望先激发出来,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翘首盼望课中的学习活动,同时在课中学习新知识也不会感觉陌生。不难想象,做好课前预热,让学生有备而学,可以有效减轻课堂教学压力。那么,什么是课前预热?怎样才能做好课前预热呢?

这里所说的“课前预热”,是指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而事先进行的情感铺垫和知识孕伏的教学活动。它可以作为课前教学活动的前奏,也可以独立成章。下面我就小学语文教学为例,谈一谈课前预热活动的几种设计方法。

一、猜一猜

我们先来看一段一位老师在执教《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的课堂预热实录:

师: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就给大家猜几个,看看哪个小朋友最先猜出来!

第一个谜语的谜面是:小小花儿爬篱笆,张开嘴巴不说话,红紫白蓝样样有,个个都像小喇叭。猜猜这是哪一种花?(喇叭花)

第二个谜语的谜面:花儿红红像酒杯,结的果儿咧开嘴,满肚都是红珍珠,又酸又甜吃不厌。猜猜这是哪一种水果?(石榴)

第三个谜语的谜面是:青青藤儿满地爬,藤儿遍身开白花,瓜儿身上张绒毛,样子像梨却比梨大!猜猜这是哪一种蔬菜?(葫芦)

师:三个谜语下来,老师已经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不简单,相信一会儿上课的时候,老师还能发现咱们小朋友更多的优点。咱们开始上课!

小学生爱猜谜,三个谜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有了成功的体验。一旦意识到自己在老师眼中是了不起的,学习的积极性油然而生。看似简单的猜谜语,其实并不简单!这位老师课前预热用意在于:从谜面的描述中感性认识喇叭花、石榴,以及本文的主角——葫芦,为下面的尝试写话埋下了伏笔,怎一个“妙”字了得!

实录告诉我们:课前预热中,我们恰当地使用谜语,把谜语作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能诱导学生对课堂产生深厚的兴趣,让学生在猜谜活动中开阔视野,发挥联想,启发思维,陶冶情操,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蜘蛛》一课时,这样预热:“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是猜谜高手,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出示谜面“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等学生猜出谜底后,进一步引导,“那么同学们想知道小诸葛亮是如何单捉飞来将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蜘蛛的世界。”这样预热不论是猜对的还是猜错的学生热情都非常高涨,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如教《奇妙的眼睛》时,先让学生猜一个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由谜底“眼睛”,自然过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蚕姑娘》一课时,先用谜语切入标题:“小姑娘,软绵绵,会吐丝,织成茧。同学们,猜猜它是什么?”同学们听完了谜面,个个情绪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等他们猜出全部谜底后,老师再及时出示课文题目。一个小小的谜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课堂平添了几分情趣,更妙的是它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收到了一举多得的功效。

二、画一画

喜欢涂涂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项动手实践活动。绘画符合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里特点。语文课上,授课之前,先让学生根据课文题目和内容画一幅自己想画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简笔画。然后根据自己所画的事物练习说话或者把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写话训练。

三、唱一唱

托尔斯泰曾说:“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在教学预热时我们能唱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歌曲,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勾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四、读一读

读儿歌是低年级孩子喜欢的活动,我曾看到一位教师就是通过让孩子读喜欢的儿歌,让学生认识了越来越多的生字。她带孩子们边学课文边用儿歌识字,孩子们的识字速度真快呀 !一首儿歌有的孩子读上五六遍就会了。这位老师把读儿歌放到每节课最后,谁读会了,就可以自己叠飞机、折纸船。只要别出声,别打扰其他同学就行。孩子们的眼睛都亮起来了。40分钟的课,前30分钟已经很累了,这 10分钟读儿歌成了孩子们的最爱。从案例中,我看到这位老师的聪明之处在于她能够用玩叠飞机、折纸船等学生喜欢的活动作为一种奖励,以此促进学生读好儿歌、多读儿歌。

五、播一播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为整堂课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在引导学生阅读之前也可以先让他们通过播一播朗读录音来进行预热。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之前,先搜索到了与原著高度匹配的网络音频资源《草房子》,该读书主播音色优美,配乐精当,制作精良。这样的听读预热,能够帮助初级阅读者克服阅读上的障碍,并极大地提高他们进一步阅读原著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课前阅读课文的兴趣,我们也可以让学生申请了微信公众账号“读吧”,让学生读一读课文,配上富有意境的音乐,制作成精良的诵读作品在“读吧”中发布和展示,在课前预热中播一播,教师可对学生诵读的作品给予评价或指导,必会掀起了学生争当诵读小明星的学习热潮。

教无定法,课前预热的方式还有很多,但要因师而定、因生而定、因时而定、因课而定。无论何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主动展开思维的翅膀,收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艺术效果。这样语文课堂的课前预热就能引入意境、适合学境、切合情境。总之,看似可有可无的课前预热,能够在相互的交际交流中拓展知识,拉近师生距离,顺势引导点拨后续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不经意间奠定了课堂的基調,使整个课堂教学走向完美。

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大理镇南门完小 宋 玲

猜你喜欢
谜面谜语儿歌
热闹的“非遗”年货集市
数字迷,猜成语
识字儿歌
睡觉儿歌
识字谜语
谜语
地理通
谜语两则
谜语两则
给人物心理写“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