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學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并成为面对国际竞争,使我们国家屹立世界之林岿然不倒的必备条件。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是培育学生创造力的前提,而创设一个适合孩子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维、积极探究的前提条件。
一、教师要以生为本注重指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由地讲”的权利,是培养学生独立见解能力的根本出发点。教师要循循善诱,给学生创造可以讲、敢讲、有时间讲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起指导、辅导、引导的作用。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重点,顺应学生的学习情感,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1.了解学生诉求,确定教学方向
著名心理学家卢梭确立了能动的学生观,把儿童作为学习与教学的主体,并首创发现教学。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 ,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的教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怎样在需要的时候取得知识。
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这样的环节:“你想和大家分享文中哪句话?读一读,说说为什么?”“你想要分析理解哪部分?给大家读一读,说说为什么?”这样就可以将教学立足于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学得更积极,更主动。
2.灵活掌握疑惑,调整课堂节奏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 ,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有疑是探究新知的开始,也是探究新知的动力,更确切的说,有疑方创新,是创新的开始亦是动力。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并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一开始,学生的疑问也许并不具备价值性,但是我们可以引导鼓励学生,慢慢的就会发现,学生们开始从题目上、具体语句、内容上质疑,发展到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和语言运用上质疑,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渐形成好问、好讨论、好发表不同意见的群体学习气氛。贯彻将课堂还给孩子的原则,以疑定教,及时调整教学程序,有效的发挥课堂教学作为群体教学而不同于每个学生单独学习的独特功能。
二、创设轻松课堂引导学生探究
1.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
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好的教育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型关系,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出现在学生面前尤为关键,对学生不要总是高高在上难以亲近,这样无形中拉开了自己与孩子们心理上的距离。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热情、亲切、和蔼可亲。这样,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关怀,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坏境奠定了基础,使孩子更能自主的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2.轻松课堂要远离说教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风趣生动,避免出现刻板的说教,权威性的评判等语言行为,要想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就要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沟通方式。学记中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应注重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以朋友谈心或者商量式展开课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枯燥乏味、沉闷抑郁的课堂气氛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才能做到真正的有兴趣,爱创造。
3.巧设问题,分档鼓励思考
在课堂中巧设问题,是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一环,所以,作为教师要精心设问。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教师应该把问题“分档”,特别是要设计好后进生能回答其中的哪一档次的问题。如确定性答案或者课文中比较简单的理解性问题,就让给后进生回答,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起主动学习的信心。对理解性程度较难的问题,教师要设置梯度,分档提问,巧妙切换易难程度,使问题环环相扣,让所有学生面对课堂都能摆脱坐冷板凳的困境。如:第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语言,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简单,以后进生为起点给出确定性答案;第二个问题学生需要有一个理解体会的过程,有一定难度,就先让先进生回答,启发中游同学,然后再让其回答。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请你当小老师,领读本课生字,哪位同学来试一试?”第二个问题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想对你说...”最后让大家体会《卖火柴的小女孩》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一节课下来,人人有所得,个个有收获,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总之,使教学成为发展性教学,是现代教学不懈的追求,所以,要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就要为学生提供课堂学习的条件。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动,课堂才能真正的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如何构建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引导孩子的主动探索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积极创造力而努力。
天津市静海区模范小学 刘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