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和积累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

2021-06-15 16:59刘洋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事物文章同学

刘洋

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或言之无物。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新课标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放在首位,可见观察的重要性。只有细心观察、冷静的思考、合理的想象,才能让写作内容真实、形象而生动。

一、学会观察

1.观察要抓住特点

每件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这就要引导学生观察时努力发现那些与众不同的特点。为了让学生能抓住特点进行重点观察,我们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或者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况下进行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和变化,从而抓住其特点。写一个人的肖像时,学生总喜欢用“弯弯的柳叶眉”“炯炯有神的眼睛”“苹果似的脸蛋”“樱桃小嘴”“一笑就有两个酒窝”等,把所有人都类型化了,造成了“千人一面”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让学生用“猜猜他(她)是谁?”为题描写本班同学的外貌。我先请一男一女站在前面,再请一位学生给他们“画像”。结果把两个学生的外貌描述得差不多,分不出是男是女,其他学生都笑了。我说:“先别笑,请你们说可能也一样,现在我们把两位同学的五官进行对比,看看异同再说,好吗?”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再进行认真观察、描述。这次基本上抓住了不同人物特点,说出了那位男生脸较长且瘦,微眯但有神的眼睛;女生是苹果形脸,眼睛乌溜溜的又圆又大。

2.观察要细致入微

小学生对司空见惯的事情细节很少注意,常常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如果问他们这个人怎么样,都会说很可爱,很美丽。要是再追问怎么可爱,怎么美丽,恐怕要“哑”了,这就是缺乏细致观察。针对这一弱点,我们要在平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积极调动各种感官,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口品尝,用耳倾听,去充分感受事物的形与味、声与色、动与静等各方面的美。为让学生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学生观察前列表格填写,一次观察不够再观察,直到“细致”为止。比如在学校,大家都感到我们的校园很美,那么,它美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是它的亮点,用什么语言去描绘她。如果不注意观察,写起来就会很笼统。如果要表达校园很宽,那么,在观察时就要在“宽”字上做文章。通过仔细地观察,就会发现这个“宽”绝不是空洞的宽,而是有条理、有规律的宽,从其功能来分类:有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从其方位来分有东、南、西、北、中。而每个功能区里又各有特点,只要你能抓住它们美的方面去描绘,它就活了。如在教学区,教学楼高大雄伟,造型美观、古色古香的琉璃瓦,配上鲜艳的油漆墙面显得别具一格。教室里宽敞明亮、大楼前后绿树成阴,恬静幽雅,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特别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更增添了学校品位。微机室里,几十台电脑整齐地排列着,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节奏地敲击着键盘,认真地学习电脑技术。语音室里坐着一排排头戴耳机的同学犹如正在营业中的话务员。还有在那宽大的多媒体教室里,教师利用宽大的教学设备给同学们上电教课。这些现代教学手段不但开阔了师生的视野,也标志着农村中小学开始迈上了现代化教学的道路。只要对生活充满爱,并有意识地认真观察事物,就能赋万物以生命力,融情于自然中,就能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感情就能升华,那么学生的文章也就活了。

3.观察要准确透彻

鲁迅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比如说人们高兴的时候要笑,伤心的时候要哭,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有时候有特殊的情况,至深的悲痛常无眼泪,极大的欢乐却往往是热泪盈眶。就说“笑”吧,也有各种各样的笑,如哄堂大笑、捧腹大笑、嫣然一笑、掩口而笑等。你都看准确了吗?理解透彻了吗?只有通过准确地观察、细心地揣摩,才能表其声、达其意。总之,作文要写得真实,观察必须准确;作文要写得具体,观察必须细致;作文要写得深刻,观察必须透彻。

二、学会积累

1.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要求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课本上的文章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反复推敲,经专家精选推荐的,大部分是经典的范文。不管是写景状物、人物塑造、抒情咏叹,还是推理论证,举例分析、引用说明都有精妙之处,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作为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勤作笔记、会做笔记。每学一篇好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大家觉得这篇文章美,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无外乎是这篇文章有它的独到之处。那么,它的独到之处又在哪里?如《海上日出》和《记金华双龙洞》这两篇课文是写景状物的优秀之作,作者感情细腻,文笔流畅,把常人都认为很普通的景物描绘得活灵活现,美不胜收,这些文章使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还有《不懂就问》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两篇文章,作者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把孙中山勤学苦练、虚心好学和周恩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高尚品质描写得淋漓尽致,值得后人效仿和学习。像学习这些文章,老师则要很好地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作者精妙的写法,将好的句子、落段、描写方法、修饰手法都积累下来,仔细地回味,并能加以运用。

2.写随笔积累素材

我们应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反映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或话题,形成一个系列。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考试中就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茫然,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掌握了观察积累的方法,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坚持运用,学生写起作来就会得心应手。

辽宁省海城市響堂管理区拦河小学 刘 洋

猜你喜欢
事物文章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