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中韩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中国的食品走入韩国,并得到当地居民的喜爱。在翻译这些食品的过程中,文化差异会体现在其中,并对翻译的具体形态名称产生影响。本文就简要分析了文化差异背景下食品的韩语翻译。
关键词:文化差异;食品;韩语翻译
作者简介:胡玉婷(1991.6-),女,汉,江苏省南通市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韩国语。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8-0-02
中国人历来重视饮食,有俗话叫做“民以食为天”、“柴米油盐酱醋茶”、“人是铁饭是钢”等等,这些俗语都表明了中国人对食物的重视。而在韩国人的日常用语中,也有大量表示相同韩语的俗语,比如:(?? ??? ?, ?? ??)嗓子眼是捕盗厅——肚子是盗匪,(??? ??? ? ???? ??? ?? ?? ? ?? ??? ?? ??)胡子长也要吃才是君子——肚子饱了才要面子,(?? ? ?? ?? ?? ?? ?? ?????)金刚山也吃完后观景——吃饭很重要,这表明中韩两国人民对于饮食的重视是相同的。
在翻译中国食品的过程中,也会充分考虑到这种文化上的相通以及具体层面的差异,从而准确将食品的含义表达出来,让对方能够迅速理解,这是翻译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方面。
一、汉韩饮含词汇的隐喻机制
1.1相似性
事物具有普遍联系,其内在相似性为翻译过程中的隐喻提供了支持。一般来讲,相似性可以分为物理上的相似性和心理上的相似性。物理方面的相似性指的是事物在外观、形状、形态、性能、位置以及主观感受方面的相似,心理层面的相似性指的是事物在人们心理作用上的相似性,也就是说,两个事物能够在人们心理引起相同的感受。饮食是人们每天都要接触的事物,因此也蕴含了人们最基础最丰富和最直接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当人们接触到新的食物,就会在思想上与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联系,并进行类比。也就是说,人们喜欢用已有的经验来认知新的事物。比如吃面,面条也是韩国人的一种主食,但是在结婚的时候给客人提供的面条很长,这就是寓意两个新人能够长长久久。在中国人的生活环境下,喜欢给过生的人吃长寿面,也是通过食品的性状来寓意良好的祝愿,这种吃面的内涵使得中韩两国在吃面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基于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基于这种文化是的相相通和差异进行翻译,从而得到更好的翻译效果,帮助韩国人准确掌握其中的内涵和意义。
1.2 联想
心理学对联想作了专门解释,联想指的是个人在意识中将两件或更多事物联系到一起的行为。也就是说,联想指的是个人将两个或更多事物进行联系,由当前的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或者更多的事物。人们在命名过程中经常会使用联想的方式,比如将椭圆形的脸蛋命名为瓜子脸,这是因为两者具有相似性。在韩语中,这种脸叫做“?? ? ??”(蛋脸),日语则叫做“卵形の顔”(卵形)。虽然各个国家的联想存在一定差异,但是都是将食物与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联系,进而得到相应的词语,比如中国词汇中的蒜头鼻、棲桃嘴、鸡头等。
1.3 映射
人们会将个人在饮食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体会映射到其他事物中去,这就是所谓的映射。比如韩国人经常说:“??? ??? ??? ? ?????”(你是我们家的饭桶)。分析发现,韩国人说这句话与国内的含义接近。你是本体,而饭桶是喻体,饭桶的作用就是装饭,将其与个人进行对比,进而对其进行指责,也就是说,指责他人只会吃饭不会做其他的。在这个语境中,这句话表达的含义与国内的表述非常接近,因此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翻译。
1.4 通感
通感指的是个人各种感觉的一种联通,比如触觉味觉视觉听觉等方面的联系等。因此,当身体受到某一方面的刺激,不仅相应的感官会出现反应,其他方面的感官也会出现反应。这是因为人的各种感觉都是由大脑中枢控制,因此很容易产生多种感受。在日常生活中,酸和辣是两种味觉,但是其对人的刺激往往不限于味觉,还会对个人的嗅觉产生刺激,使得个人产生相应的反应。在韩语中,“??? ?? ?? ??”(婆家生活令人喘不气)、“?? ??”(辣烟味——烟味哈人)、“?? ??”(辣风——风大)等,都具有这方面的含义。
二、食物韩语翻译的隐喻类型
2.1 类比型隐喻
类比型隐喻是饮食翻译中比较常见的类型,很多类比型隐喻已经成为语言中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俗语,表达特定的含义。这是因为饮食能够与生活中的很多领域进行类比,并引起人们的共鸣。在实施类比隐喻的过程中,往往根据事物的相似性进行隐喻,这包括其形状方面的相似、性质方面的相似、功能方面的相似和通感方面的相似等,此外,也与事物所处生活环境人们的生活习惯相关。
2.2形状相似的饮食隐喻
不同的食材拥有不同的形状和性质,人们会根据个人印象将其与相应的事物进行对应,这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进行隐喻。比如利用米来比喻细长的事物,比如海米和化米等,利用“?”(杯)比喻外表形状。“? ???”(杯+糕=蛋糕)、“?? ?”(优胜+杯=优胜杯)"还有女人内衣的胸罩的大小也用“?”(杯)来表示“B?”(B杯)等。
2.3功能相似的饮食隐喻
饮食词汇当中饮食的用具和食材有各自的功能,如:“??”(盖)的功能是在某物体上保护物体或遮蔽里面的东西;“??”(碗)的功能是可以装东西,“?”(刀)是做饭时进行切、割、砍的工具。客观世界中,如果某个事物的功能跟某个饮食用具和食材的功能相同,人们就可以通过这个饮食用具或食材去表达该事物的功能。如:“刀”有切食物的功能,人们经常用来一种工具来修剪自己的指甲,这种工具和刀一样,可以将指甲切断,于是人们就将它称为剪刀。
2.4 性质特征相似的饮食隐喻
饮食词汇中的饮食用具、食材和感觉类词汇具有各自的特征属性,如“??”(油)具有使食物光滑,透亮的特点;“刀”具有锋利、尖锐的特征。人们发现客观事物中的某种事物的性质或特征与饮食词汇中某个食物、动作、味觉的性质或特征相同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运用这个饮食词汇去隐喻该事物的特征。如“刀”锋利、尖锐,人被化了会很痛,因而具有比较危险的特征,于是人们将某个人说话很凶被称为"刀子嘴"
三.文化差异背景下食物韩语翻译分析
中韩两国为近邻,两国都拥有丰富的历史,两国的文化交流也非常深入。就饮食方面的文化来说,韩国的饮食文化中融入了更多的本土生活内容和礼仪文化内容。近年来,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密切,在这个过程中,翻译的准确性科学性关系到两国人民沟通交流的效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为了做好食物的翻译,有必要深入研究两国的文化及其差异,尤其是两国的社会文化和人文历史。
以韩国传统菜品泡菜和拌面为例,通过这两个食物的翻译,可以看出在进行食物翻译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和要求。首先,翻译食物的过程中必须确保简练和通顺,韩国的泡菜往往涉及到很多食材,比如大酱辣椒酱酱油等,为了满足中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并方便人民记忆,将其翻译为泡菜,可以准确反映其菜品内涵,也可以帮助中国人迅速掌握其内涵。不仅如此,在翻译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中韩在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差异,比如韩语中的匙筷与中国常用的筷子存在差异,因为韩国的筷子不仅仅包括筷子,还有能够喝汤的勺子,因此必须结合韩国文化特点进行翻译,从而准确反应其特点。
还要注意韩国饮食文化中的五味五色,这也是翻译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根据韩国人对饮食的理解,食为五福之一,因此在制作食物的过程中,会注重协调五种味道以及五种原色,这是韩国饮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翻译各种食物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翻译的基础技巧,还要对中韩两国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从而提高对两种文化的整体掌握能力。在翻译过程中,要遵循最基本的语法知识,要按照相应的语法规范进行翻译,确保翻译得到的文本符合本国人们的用语习惯和语法规范。
翻譯过程中,针对部分专有名词可以以音译的方式呈现,还要注重科学结合直译和意译等方法,比如我国的特产如青岛啤酒鱼香肉丝等,不仅如此,在翻译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韩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用语习惯。比如可以将韩语成语“??? ? ??”(躺着吃饼)可以翻译为易如反掌、“?? ??? ??”(吃了山鸡又吃蛋)可以翻译为一箭双雕或者一举两得,俗语“?? ??? ??? ??? ?”(青鳞鱼心眼)形容一个人心胸狭隘,心眼小得跟针尖似的,成语和俗语翻译不仅节省笔墨,还能对翻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小结
在翻译食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从中韩两国自身的文化背景和语法规范出发,要注重找出两国文化的相同和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将食品的含义准确表达出来,从而让对方能够准确理解。不仅如此,翻译过程中还要关注人们对食物的观感。需要注意的是,食物的翻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文字转换工作,因为不同的食物涉及到不同的内涵和文化内容,因此在进行词汇翻译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中韩两国在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并将其在食物翻译过程中进行准确再现,帮助两国人民准确理解相应的食物,促进中韩两国人民在文化交流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参考文献:
[1]童子雯,李思龙.从顺应论视角看食品广告语翻译策略[J].大众文艺,2020(05):158-159.
[2]王艺静.基于雨课堂模式下韩语词汇翻译现状与策略——以食用菌词汇为中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2):87-89.
[3]李倩雯,陈达.文化视角下的食品广告语翻译初探[J].西部皮革,2016,38(14):175.
[4]王晓艳,叶华.翻译生态学视角下的食品广告语翻译探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6,30(04):116-118.
[5]赵凤珠,孙英善.论翻译中本土文化的缺失——以韩国电视剧中文翻译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04):15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