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编辑部
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导致企业难以预测未来的发展形势。但这同时也证明,灵活应变的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及时把握未来趋势能够赋予企业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发展韧性。
对于工程建设行业而言,2020年也是较为艰难的一年。在工程建设企业增强其灵活性的过程中,数字化技术则显得功不可没。虽然有些工程建设企业拥抱数字化技术是出于实际情况所需,但事实证明,数字化办公与协作能为工程建设企业带来更高的可靠性和效率。
我国已经把数字化发展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
对于工程建设行业而言,加速“建筑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数据驱动设计、远程协作、建筑工业化和自动化等发展趋势将大力推动工程建设行业的数字化变革。
从工程建设行业的角度看,在项目建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企业会更加迫切地需要将数据从设计端流向建造端,因此需要整个行业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从而更好地利用数据并基于数据来指导业务,这也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随着从建筑环境中获取的数据越来越多,设计和建造过程也将更容易导向期待的结果。
构建与业务紧密结合的公共数据环境(CDE),正是目前大多数工程建设企业BIM(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所处的阶段,也是未来进阶到更高、更成熟度阶段的必由之路。拥有远端数据储存和文档管理功能的公共数据环境处于整个设计过程的中心,通过为创造者提供单一的信息源,以赋能其设计建造工作。公共数据环境的覆盖范围将从项目延伸到资源,使数据流通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也能让业主充分了解项目情况。
例如Tandem数字孪生平台作为一个数字枢纽,其能将来源众多、格式多样和阶段各异的项目数据汇集在一起,将离散的数据实现结构化,以创建一个数据丰富的数字中心,可跟踪从设计、建造、交付直至运营的资产数据。通过将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相连接,数字孪生平台以数字化的方式反映模型实体的最新情况,实现数字孪生,并逐步实现可预测、可模拟、可告知决策并自主行动,从而针对设施、建筑物、桥梁或任何结构及其组件提供独特的运营洞察,也可以实现业主、建筑师、工程师、承包商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实时协作。
工程建设讲求团队协作,不能单凭个人能力,而是需要团队上下齐心协力、无缝协作。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许多建筑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纷纷转向远程虚拟协作,这对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和敬业精神至关重要。
通过数字模型和仿真技术,企业员工们无需再往返于工作场所、工厂或生产设备之间便能做出决策。实时地远程协作为构建弹性劳动力及业务韧性提供了解决方案。而在今年,这些企业也将会继续沿用远程协作的工作方式,并加速项目上云,致力于实现端到端的数字化工作流。
建筑工业化不仅指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工业化制造方式,还包括产业、流程、工作流和功能性数据在设计、施工、制造、运营过程中的深度融合。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施工企业和承建商已经开始考虑非现场的制造方式,即采用装配式、模块化建造等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技术。此前,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便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在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一些受限的建设环境下,建筑工业化能更好地把控产品质量,提升项目的可预测性。此外,由于预制施工的方式大幅缩短了工期,也将有望成为增强工程建设产业韧性的重要基础。例如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立下汗马功劳的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在建设时就充分发挥了装配式建筑的作用,最终才能实现在短时间内交付的快速工程奇迹。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是工程建设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自动化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对工程建设行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工程建设企业总是希望能以更快的速度完成大量、繁琐,甚至乏味的工作任务,而要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庞大繁杂的设计工作,加班加点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在这种时候,基于数据的自动化将发挥重要作用。
有了自动化,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可以更专注于体现创意和价值的创造性任务。例如,基于算法的衍生式设计技术以及机器人协作便能加速数字化设计和实际制造过程,使设计师专注于他们热爱的设计工作本身,把其它冗杂的工作交给自动化工具来解决。这样不但能降低项目生命周期的成本、还能减少浪费,并加快项目交付时间。
欧特克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李邵建表示:“越早拥抱数字化就能越早从中受益,这也是很多工程建设企业在‘后疫情时代’的一大感触。可以看到,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了工程建设行业创新发展的必备要素,也是推动行业融合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部分。一直以来,欧特克都以先进的理念、创新的产品和完善的生态圈推动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未来,我们也将继续致力于打造行业领先的、以数据为驱动的工具和平台,赋能行业创新者实现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