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党校 肖瑜
2018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在全国农村开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规划《建议》中提到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明确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由此可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从理论角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指对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的集中整合,通过县-乡镇-村三级联动,以自愿服务的形式,学习宣传新思想、新理论,丰富文化生活、巩固思想意识领域,推动基层思想文化活动的宣传和精神文明中心的建设。从现实角度,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以基层治理为根本,以制度建设为规则,以行为准则为路径的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生根、保护传承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加强乡村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导向价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工作,树立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观念,确保宣传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理论不走样、不变味,对于基层思想文化宣传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构筑,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至关重要,政治价值是关键属性。教育价值。作为巩固思想意识领域的重要载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载体,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态度,引导人们提升是非辨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运用唯物史观来辩证地看待一些社会思潮,帮助人们提升鉴别力。群众价值。实践中心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基层思想道德的升华,要建设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群众广泛参与和共享为主要基础的实践平台,以群众的需求导向为主,想群众之所想,建群众之所需,见图1。
图1 莱芜区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现场推进会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将党委、政府的事务性常规工作等同于文明实践活动,比如,将扶贫开发、产业发展等工作纳入其中,混淆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与文明实践活动,没有原原本本、透透彻彻地给群众把政策讲明白。
一是资源的两极分化问题。很多地方都是市级层面有丰富的建设载体和资源,比如,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基本公共服务的阵地,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如开展音乐鉴赏、手机学堂、曲艺演出、亲子游戏等互动活动,但是落到镇、村级则资源有限,如政府花了大量资金建设的“农家书屋”,书籍的借阅率很低,形同虚设,当前大量的中老年农民,还包括部分青年农民,他们对读书兴趣并不浓,满足于生活现状,把读书的希望寄托给后代,缺乏读书的自觉性,根本没有图书室或者有而不用,文化生活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各组为政、单打独干的问题。二是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理论宣讲、教育服务等“五大平台”作用发挥上存在理论宣讲、政策解读不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分量不足,官话套话多等问题,特别是理论教育和知识科普的工作常常是难以入脑入心,干部费力不讨好,群众也不买账。三是工作队伍的问题。一方面是部分农村地区受地理环境或者生活环境的制约,一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热心文化建设的人没有把中心作用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开展活动的干部大部分主要靠党委政府下派进基层的方式的行政力量推动,但是由于此类干部本身在原单位承担了较多的工作任务,长期批量下村活动也不太现实;加上目前在基层宣讲的“名嘴”还不够多,农村人才的“空心化”等留守群体等问题已成为实践中心建设的巨大阻力。
一是经费运行方面。相关部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实践中心的建设提供了诸如设备添置、日常运转等方面的经费支持,但是数额有限,在一些活动的组织、经费的发放、设施的维护等方面就比较困难。二是参加活动方面。基层大部分群众的生活状态比较自由散漫,加上一些宣讲、演出活动方式的陈旧,就会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较低。三是服务质量方面。常态化和长效化亟待加强,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够强,服务层次也比较低,缺乏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缺乏激励机制,对活动的开展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在活动的管理、考评和检查落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流于形式。
一是要着力把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理论平台,与民生实事、人居环境、邻里关系等结合起来,让群众摸得着、看得见、学得好、用得到,促进党的大政方针在基层落地生根。二是要以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的落细、落小、落实,体现在精神建设层面的高质量上,突出道德模范、先进典型、优秀标兵、最美人物等的引领作用,发挥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基层治理等重要理念和重点工作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一是整合三级公共服务资源。完善活动设施配套,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打破部门镇街壁垒,按功能或者服务分门别类,强化资源整合与功能融合,资源互用,优势互补。二是整合传播方式资源。首先要注重线上宣传教育,创新宣传渠道,发挥自媒体优势,以网络、手机等电子产品为主要平台,通过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方式将新思想新理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其次要注意线下的收集和开发,理论宣传有针对性,突出鲜明主题,把文化下乡与便民服务、惠民工程等结合起来,通过开展项目化、分众化和多样化的活动,有效增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精准传播。三是整合宣传队伍资源。以党校、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单位为重点,选拔优秀的在职人员加入队伍;以有影响力的宣传人才为重点,培育推出一批“身边好人”等身边典型;以“百姓名嘴”“百姓名角”等宣传文化骨干为支撑,吸引更多的民间艺人到队伍中来。加强人才队伍的培训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熟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性修养等。
一是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做到三级建设一个标准,鼓励和引导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积极投入人财物,保障文明实践中心基础设施完善、经费运行充足、人力资源充沛。二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并且纳入目标考核,成立领导小组,健全联系会议制度,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三是构建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有效的排名和奖励制度,提升荣誉感和获得感,可以通过适当的活动补贴和物质奖励等方式进行。
相关链接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指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以县、乡镇、村三级为单元,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培育主流价值、活跃文化生活、推动移风易俗的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心。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要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