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宝山区委党校 梁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分类不仅是一个社区治理议题,还是生态环境问题,更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行为。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已有序展开,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宝山区xx小区垃圾分类情况的实地调查,寻求更科学和务实的解决办法,旨在进一步推进宝山区垃圾分类工作突显实效。
xx小区因地制宜将“绣花”精神融入垃圾分类工作中,聚焦不同年龄段居民的特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着力提升垃圾分类工作的精细化水平。
(1)以分类准确敲章积分形式评优评先,推动垃圾分类“小先生”制度,通过孩子引导家庭其他成员形成垃圾分类新时尚。
(2)定期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党日活动,抓住垃圾分类的难点,推动垃圾分类志愿者多元化和年轻化。
(3)定期召开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联席会议,解决垃圾厢房配套设施不全、小区道路狭窄、清运难点、租户素质不高等难点问题。
(4)召开会议、入户宣传,开展活动时间、主题、参加人员及人数等内容如表1。
表1 垃圾分类活动开展现状
该小区总户数4280户,户籍人口8500人,外来人口3000多人,占比38%,人员流动性大,职业类别以公司上班族、服务人员为主,文化程度高低不一,管理难度大。调研发现:
(1)受访者在本小区的居住年限为:小区居住未满一年占13.83%,一至三年占20.21%,四年至十年占19.15%,十年以上的占46.81%(见图1)。
图1 参与调查居民在本小区的居住年限
(2)受访者对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满意度:非常满意占53.19%,比较满意占41.49%,一般占2.13%,不满意占3.19%。
(3)造成受访者没有垃圾分类的原因:我有想去垃圾分类但是不清楚如何区分占79.79%,我有想去垃圾分类但是太复杂懒于去做占8.51%,我不想去垃圾分类因为总有人混投我分不分都一样占11.7%。87%的受访者对四分类垃圾的投放地方和时间都知晓,13%的受访者不知道时间或投放地址(见表2)。
表2 认为造成没有垃圾分类的原因
(4)垃圾分类实施的困难度:分类知识不够,有些垃圾难以区分占61.7%,定点投放,投放垃圾需要绕路占28.72%,定时投放与自身作息时间不匹配占53.19%(选择该选项的居民年龄在26-35岁占44%,年龄在36-45岁占25.93%),3%的受访者对垃圾投放时间不满意(见表3)。
表3 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分布图
从调查结果来看,整体上该小区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满意度较高,对社区推进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各项举措也基本了解。但也发现该小区存在湿垃圾纯净度不高、投放时间有限制、终端垃圾分类认识不到位、垃圾分类激励和约束机制存在缺陷、社会共治潜力尚未完全激发等问题。
首先,多层次开展垃圾分类媒体宣传。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利用社区通、微信官方公众平台、电视、广播等渠道,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相关分类知识,转变公众观念,提升公众参与率。其次,多举措推进垃圾分类示范引导。进一步发挥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效应,抓牢“社区垃圾箱房”这个重点,从源头提高垃圾分类实效,补齐老旧小区垃圾治理短板,解决垃圾分类“最后一百米”的问题。可在分类垃圾箱上标明简单易懂的文字及图案说明,方便居民对垃圾类别进行辨识,并设置咨询电话,为居民提供垃圾分类相关指导。
“我们认真分类,最后还是会被混在一起焚烧的。”类似的“模糊说法”在社区一直被当作焦点来谈论。建议相关部门拍点纪实宣传片或者组织居民代表参访区、镇(街道)垃圾清运处理单位了解终端分类实际工作情况,有助于纠正老百姓对垃圾分类“先分后混”的错误看法。
社区要联合外口办、物业、城管等职能部门,利用小区内的合法监控、居民举报等方式加强小区内租客垃圾分类的执行力,职能部门要做到监惩力度到位,同时也要通报责任人的房东,房东有义务知晓其租客的不文明行为并督促租客及时改正个人行为。可以用对抛弃有害垃圾的用户罚款暂时性取代对分错垃圾的用户进行罚款。
听取民意灵活变通,管理有“松”有“紧”。听取民意、以人为本,可利用“社区通”平台多听取居民投放意见,根据意见适当调整,不断进行改善。对湿垃圾的投放管理时间可根据各小区居民实际需求酌情延长,解决部分居民的实际生活需要。在硬件配套设施上要及时维护,不仅要考虑其美观度,还要考虑其功能性。调整保洁员补贴方式和绿色账户积分兑换方式。使绿色账户积分、居民垃圾分类、保洁员分拣与补贴实现联动,居民分类效果越好,积分越多,保洁员的工作量减少;居民分类效果不好,积分减少,激励资金便流向保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