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PARC和KDE视角下的嵩口古镇游客游憩行为研究

2021-06-15 10:13王梓凌林润泽李霄鹤
山东林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时间段游览古镇

邹 诚,玄 锦,王梓凌,黄 莉,林润泽,曾 真,李霄鹤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古镇聚落是一个经过千百年的文化和历史演进而变迁到现在仍然保存较为完好的社会区域,它们依旧保存着鲜明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及其悠久的历史风貌,至今仍向人们表现出其丰富多样的民族和地域性质[1-2]。近几年,我国许多城镇地区依靠本地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古镇旅游越来越被广大游客所接受,同时也促进当地多种产业的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带来经济效益[3]。新时代旅游业正从快速增长转向优质发展的阶段,这不仅是顺应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旅游者消费升级的需要。随着旅行者更加注重体验的过程,他们对目的地的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当下的旅游形式及需求应呈现其独特的个性化和多样化[4]。古镇以其独特的资源形式和产品内涵承担着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能,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土地的过度和无序开发,客观上引发了生产生活空间超载、商业氛围过浓、文化景观退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等系列问题,如何有效协调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二者的矛盾成为亟需关注的焦点[5]。在对古镇空间进行改造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以及科学规划的原则[6]。国内外关于古镇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国内外的学者从古镇保护与发展、古镇空间、古镇旅游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在旅游学、城市规划学、遗产保护学以及风景园林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上均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后续古镇相关的研究提供坚实基础。

目前,关于古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多学科,但对于古镇空间的研究视角仍以各学科为主,且多以古镇本体作为主体视角开展古镇空间的相关研究,以游客和古镇社区居民的行为研究为视角开展研究的较少。古镇的建设与其发展过程往往是与人们密切联系相关的,在当前古镇旅游热潮兴起的大环境下,游客已经成为了整个古镇的使用主体,因此,从对游客的游憩行为角度出发,分析古镇游憩人群在社会属性、时空分布等方面的特点,揭示了游客在古镇中的空间分布差异,有利于充分了解游客对古镇游憩的需要,深入分析影响整个古镇使用的各种影响因素,为古镇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提供了依据。本文以嵩口古镇为例,采用游憩行为观察法、核密度估法以及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游客的游憩行为和古镇的建设角度出发,对游客在古镇的使用机制及游憩特点进行探索,以进一步深化对游客游憩行为影响因素的认识和了解,以期能够为古镇的管理和后期工程建设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和参考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嵩口古镇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西南部山区,古镇拥有“中国特色小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闽台乡村游示范基地、福建最美乡村”等众多荣誉[7]。近两年在古镇的休闲旅游服务方面已经取得较大的突破,辖区内的地方特色餐饮、民宿、农耕体验等产业也日益丰富,实现了古镇旅游企业零的突破[8]。古镇内有大量现保存完好并且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庙宇、街市、民居、祠堂,形成了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街巷里坊和整体风貌,承载了千年来的民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营造理念。古镇是游客休闲放松、游览欣赏以及了解历史文化的最佳目的地之一。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2.1 游憩行为观察法

SOPARC(System for Observing Play and Recreation in Communities)是一种利用问卷调查、面访、电话采访等多种方式进行收集、处理样本和数据的方法[9-11]。这种方法的最大优势之处是可以使游憩者能够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条件下,观察者就能够有效地对所在目标区域内每类人群的各种人口社会学特点及其所涉及的环境资料进行系统化、周期性的观察和记录。SOPARC 被首次提出以来,在开放空间的研究中已经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能够更加合理地搜集和分析开放空间内各类游客的游憩行为特点,因此,本文通过采用该方法搜集古镇内各种类型游客的游憩行为特点以及游憩时间分布等相关信息。

2.2 核密度估算法

KDE(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是目前主要用来分析空间中点事件的分布和状态的技术方法之一,其设计目的主要是通过将点事件的强度变化转为空间中的密度并对其进行估计和测量,从而可以使得空间中的点事件能够产生光滑的表面密度,避免了观察到的信息产生错误[12-13]。通过有效地寻找“热点”的途径和方式,KDE 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游客在不同环境下游憩空间的人口密度和分布,计算公式表示为:

式中,f(x)为点x的平均密度;r为一个搜索点的搜索半径;dix仅作为从一个特定点i转移到另一个特定位置点x的平均距离,k是其平均权重值。本文主要通过对古镇内离散游客的活动分布数据系统进行内部分插,通过一个滤波窗口对附近古镇内游客离散活动数据分布进行分析搜寻,生成一个古镇内离散人群活动密度数据分布变化曲线。

2.3 数据收集

根据前人对嵩口古镇的历史事件发展情况进行的详细化概括以及嵩口古镇历史事件的具体历史类型和事件特点,将其大体划分为宗族民俗文化事件群、人文生态文化事件群、名人公馆文化事件群、经济和商贸文化事件群以及属于自然界的人文生态和自然景观文化事件群等[14]。本文主要是通过搜集各类历史数据、访问文献资料、现场调研,挖掘有关嵩口古镇生态和景观空间建设与发展的一些相关文献,并依次进行归类整理,将嵩口古镇内活动空间分为核心场地(宗族文化空间、人文民俗空间)、中等场地(名人公馆空间、生态景观空间)和一般场地(经纪商贸空间)三大类,以便更加直观地推演古镇不同空间类型的游客游憩行为。在2020年8月6日-8月9日期间,选择2 个工作日和2 个休息日,于当天8:00-22:00 时段,安排2 组团队成员对一天中进入古镇的游客人数和总量情况进行记录和观察;另安排5 组小组成员在划定的时间段内对游客在这5 个空间中的结构特点(年龄、性别、伴侣状态)及时空的分布(游客到访的时间及其主要集散地点)等情况进行实际观察和记录。4 个观测日共累计搜集402 个样本数据,有效的样本数据为345个,整个观测数据搜集的过程严格遵循SOPARC 流程来进行,以更好地确保数据具有相应的精度。

3 结果分析

3.1 古镇游客人群特征分析

3.1.1 古镇游客性别特征

从游客的性别组成结构情况来看(表1),女性在此地区的参观人数比重稍高于男性在此地区的参观人数。从年龄的结构分析来看,中青年类游客在该镇所占的比重最高,表明了该类型的游客是古镇主体。从整体来看,古镇的使用对象在性别上差别不大,在各类群体均有分布,说明古镇对于不同性别和群体的游客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古镇的使用对象非常的广泛。

3.1.2 古镇游客游憩陪伴特征

从游客的出行陪伴类别分析来看,独自前来的游客所占的比重最小,2-4 人同游的游客占比最大,4 人以上同游的所占比重居中(表1)。从到访游客性别差异来看,2-4 人同行的游客之间性别并没有显著的差异,4 人以上同行中女性游客的比重相对较大,独自来访的游客中男性比重相对较大(图1)。以上资料表明,游客在旅途中陪伴的状况具有明确的社会关系及其性别特点,男性游客比女性更愿意单独去古镇参观游览,女性游客比男性更愿意同游去参观,同行游客多以家庭、情侣和朋友为特点,较为亲密的社会关系是古镇游客游憩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表1 游客属性及行为记录表

图1 游客游憩陪伴状况差异

3.1.3 古镇游客游憩活动特征

通过调研来访游客的游憩目的出现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以休闲放松、游览欣赏、文化兴趣为主,其中,从图2 可知,以休闲放松为目的的游客是古镇的主体,所占比例为46%。该类活动的主体是中青年游客,一方面是因为在这个年龄段的游客大部分精力比较旺盛,体力较好,出游的欲望比较强烈;另一方面是因为中青年游客面临着更多的家庭压力、工作压力以及学习压力,嵩口古镇作为千年古镇是游客释放压力、进行休闲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以游览欣赏为目的的游客所占比例为39%,其中,该类活动的主体是家庭游客,原因是家庭游客更倾向于去欣赏古镇风景,在游玩的过程中增加与家人的沟通从而促进他们之间的感情;其次,大部分家长倾向于在游玩过程中增长孩子的见识。以文化兴趣为目的的游客所占比例为15%,该类活动的主体是老年游客,一方面是因为老年游客年龄偏大,精力有限,相比于忙碌的生活他们更倾向于享受安逸的生活,因此,老年人倾向到古镇欣赏以及融入美景、融入自然,度过闲暇时光;另一方面原因是老年人更倾向于去了解古镇的历史文化和其独特的内涵底蕴。选择不同游览目的的游客具有明显的群体差距:家庭游客倾向于游览欣赏,中青年游客倾向于休闲放松,老年游客倾向于文化兴趣(图2)。

图2 游客游憩目的差异

3.2 古镇游客游憩时间特征分析

3.2.1 工作日与周末游客时间特征

从周末和工作日的分布情况来看,周末和工作日总人数平均为239 和106 人,周末的游客远远高于工作日。工作日和周末的游客数量与峰值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在时空分布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8:00-10:00 的游客数量不多,据调查,大多数游客都不愿意起早去游览古镇,只有部分老年游客因其作息规律起早去游览;工作日来访的游客主要分布在14:00-20:00 时间段,是因为在工作日前来游览的游客大部分是周边居民,由于上下班的原因,只能在下班后再进行游览;周末来访的游客主要分布在14:00-18:00 时间段;工作日来访的游客主要集中在16:00-20:00时间段,由于游客上下班、距离古镇远近以及交通不方便等原因导致20:00 以后和8:00-16:00 区间的游客较少(图3),所以,意味着周末来访的游客会比较多,从中不难看出,闲暇与否是影响游客到访的重要因素。

图3 工作日和周末各时间段到访游客比重

3.2.2 一天内不同时段游客游憩特征

无论是周末还是周日,游客的游憩特征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图4),在8:00-10:00 和18:00-20:00 时间段,独自到访的游客居多,他们更倾向于在古镇中散心、拍照以及品尝美食等,其余时间段以2~4 人和4 人以上的同行游客为主体。10:00-18:00时间段为游客主要游览的时间段,18:00 以后游客的数量逐渐减少,20:00 以后2~4 人同行的游客数量逐渐增加,这是因为多数游客想欣赏古镇优美的夜间风光。由于古镇夜间灯光照明不足以及缺少安保人员巡逻等原因,女性游客较担心安全问题,所以,导致女性游客多集中于白天进行游玩主要以同行人群为主,男性游客更倾向于独自到访。

图4 不同时段到访游客性别分布图

不同群体的游客在不同的时间段均有差异(图5)。在8:00-10:00 时间段老年游客的比重最大,在10:00-14:00 时间段各类群体游客的比重分布较为均匀,在14:00 以后中青年和家庭游客的比重开始逐渐增加,老年游客的比重稍微下降,在20:00 以后下降比重较大。老年游客一般更倾向于早上游览,这和他们的生活作息习惯有关,中青年游客和家庭游客多数更倾向于在下午进行游玩,主要集中在14:00-18:00 时间段。

图5 不同时段到访游客群体类型分布情况

从游客到访目的来看(图6),以文化兴趣为目的游客主要集中在8:00-12:00 和14:00-16:00 时间段且比重较小,其余时间段以文化兴趣为游览目的的游客比重更小。在14:00-20:00 时间段休闲放松为主要的游览目的,其余时间段休闲放松和游览欣赏比重相近,老年游客倾向于上午去了解古镇的历史文化,中青年和家庭游客更倾向在下午去休闲放松和游览欣赏,游客的游览目的差异与游客的年龄、类型和偏好相关。

图6 不同时段到访游客目的分布情况

3.3 古镇游客活动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3.3.1 古镇内游客数量分布不均,呈3 级梯度变化分布特征

将各类游客的行为轨迹点综合运用核密度方法进行分析,形成9 个字段的密度等级,所得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每3 个密度等级形成一个密度分布比较相似和接近的密度梯度,总体上密度可以分为3 个等级梯度:高密度区域、中密度区域以及低密度区域,颜色分别对应红色、黄色和绿色,游客行为轨迹点数量分别在6 亿-4 亿个/m2、4 亿-2 亿个/m2和2 亿-7 千万个/m2。

图7 游客场地分布图

图8 老年游客游憩场地空间分布图

图9 中青年游客游憩场地空间分布图

图10 家庭游客游憩场地空间分布图

高密度区主要包含:杨家祠堂、下前亭厝、蕉林居等,中密度区主要包含:张元幹纪念祠、关帝庙、古渡口等,低密度区主要包括横街、直街等。

3.3.2 古镇不同游憩密度聚集区的节点使用特征

古镇不同游憩密度聚集区有多个停留场地,场地的使用情况存在等级扩散规律-核心场地、中等场地和一般场地(游客行为轨迹点数量分别在6.5 亿-5 亿个/m2、5 亿-3.5 亿个/m2和3.5 亿-2 亿个/m2)。

由表2 和图7 可以得知,古镇游客活动场地空间划分的不同层次受不同主导因素有所差异。古镇的核心场地是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形成的,它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物质与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被国家和世人广泛重视,是最受游客欢迎的场地,主要受到场地的宗族、文化以及其历史等特殊性质和距离主次干道的距离影响,如德和厝、焦林居和杨家祠堂等。中等场地在很多方面具备其地理上的优势,比如,水文和地形等因素。古镇内大樟溪三面环绕成天然护城河,形成嵩口古镇山水环绕的景观格局,也为古镇居民提供了了一片供养生息的沃土。四周的山脉在挡住冬天寒流的同时还能引入温暖的海风,使小镇温暖湿润、气候宜人。它主要受其所在场地的自然生态特征和性质的影响,如:古渡口、耀秋厝等,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人文特色的影响,如:张元幹纪念祠、关帝庙等。一般场地,主要受商业化的影响,如横街、直街和关帝庙街等。

表2 嵩口古镇游客分布3 级场地节点类型

3.4 不同群体游客活动空间分布差异性分析

3 类人群在古镇聚集的场所均有很大不同,每个区域的空间结构分布都各自呈现出特有的3 级场地空间分布体系。3 类群体分布的核心场地、中等场地均存在较大差异,但一般场地空间分布则较为—致(表3,图8-10)。

表3 嵩口古镇不同群体游憩场地节点分布

对于老年游客来说,核心场地主要受宗族性、文化性和历史性3 个要素影响,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丰厚的文化是老人理想的游览场地,所以老年游客聚集的核心场地主要分布在宗族文化空间的焦林居、德和厝等,游憩人数最多;中等场地主要受人文性和生态性2 个要素影响,游憩人数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人文民俗空间的杨家祠堂、林氏祠堂等;而一般场地,则受现代化的商业性影响,游憩人数最少主要分布在直街、横街等。

对于中青年游客和家庭游客来说,核心场地都受人文性和生态性主导,主要分布在张元幹纪念祠、关帝庙、耀秋厝以及大渡口等,游憩人数最多;中等场地受宗族性、文化性因素影响,游憩人数较少,主要分布在杨家祠堂、焦林居以及叶庆厝等;一般场地则受商业性影响,游憩人数最少,分布在米粉街、关帝庙街等。

3.5 不同群体与全部游客空间分布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家庭、中青年以及老年游客各自的统计数据结果,分析不同人群对古镇内各类场地节点的利用情况。由图11 可知,老年游客对于古镇核心场地(宗族文化空间、人文民俗空间)的使用强度最大,中青年游客对3 类场地空间的使用强度较均匀,家庭游客对古镇一般场地(经纪商贸空间)的使用强度最大。

图11 古镇内不同群体游客对不同级别场地节点使用

古镇核心、中等和一般活动场地的使用频率和强度,3 类人群由高到低分别是中青年游客(44%)>老年游客(32%)>家庭游客(24%);中青年游客(55%)>家庭游客(33%)>老年游客(12%);中青年游客(54%)>家庭游客(32%)>老年游客(14%)。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文通过游憩行为观察法与核密度估算法分析古镇的游客属性和时空分布特点得出以下结论:(1)从年龄结构分析来看,嵩口古镇内中青年游客所占的比重最高;(2)从性别结构分析来看,女性游客所占的比重较大,该类游客较担心安全问题大多都在白天游览且多以同游为主;(3)从游憩陪伴特征分析来看,2-4 人同行的游客占比最大,且男性游客倾向于独自游览,女性游客倾向于同游,同游对象多以家庭、情侣和朋友为主;(4)从游憩活动特征分析来看,以休闲放松为目的的游客成为古镇游览的主体,该类游客以中青年游客为主,家庭游客倾向于游览欣赏,老年游客倾向于文化兴趣。(5)从游憩时间特征分析来看,周末的游客总量远远高于工作日,主要是由游客上下班、距离古镇远近以及交通不方便等原因造成;(6)从活动空间分布差异来看,老年游客活动的核心场地主要受宗族性、文化性和历史性等要素影响,中青年游客和家庭游客活动的核心场地都受人文性和生态性主导。

4.2 建议

对于嵩口古镇的保护与利用,应该在其中寻找有利于各方面共同发展的平衡点。具体的建议如下:(1)古镇的游客以中青年为主,所以贴合这类人群的喜好就变得尤为重要。要在游憩的环节上增强项目的趣味性,如双人游览单车、制作当地的特色小吃等,让广大中青年游客能感受游憩项目所给他们带来的新奇体验以及在项目的参与中获得欢乐与放松,充分释放压力;(2)夜生活是当代人群的重要生活方式,而数据表明该古镇的女性游客更倾向于白天同游,也从侧面反应了古镇的夜间活动较少且缺少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安保及照明等方面,所以要加强古镇在夜间的照明条件,以及加大安保人员的数量,用以保障古镇在夜间运营的安全问题;(3)环绕小镇的绿水青山、浓郁的传统民俗以及文化气息很有可能激发大人对小镇的向往心情,更有可能激发儿童对小镇的探究精神,这些都被认为是吸引大量家庭游客前来驻足流连的重要因素。因此,古镇景区应该切实加强对原生林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和美化保护,尤其要对城镇古建筑、历史文化遗址等一定要精心进行维护保养,对于古镇周边的自然环境也一定要严格进行科学规划、合理保护利用;(4)老年游客对古镇具有当地特色和历史文化的景点较为感兴趣,所以在古镇文化方面,要加强对古镇内特色旅游景区的打造,可以考虑通过陈列室、博物馆进行文化艺术展示,小尺度空间可以通过对雕塑、小品等多种元素进行表达和体现,让游客在休闲娱乐中学到了关于古镇的历史和人文知识,增加游客对于古镇文化的喜爱;(5)针对前期对不同时段到访游客的分析,嵩口古镇存在交通路线不够流畅,空间场地可达性不高等问题。建议对其空间进行优化,需要对各类空间有针对性的完善其交通网络,在不破坏古镇街巷结构的前提下,对混乱与残缺的道路进行重新梳理和改造,提高古镇的空间流畅性,加强街巷道路间的联系性。此外,在现有街道景观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空间绿化,增加绿植墙面以及盆栽花池等,从而激活街道的空间活力,进而增加其吸引力。

猜你喜欢
时间段游览古镇
一天中发胖最快的时间段 如果能避开,或许不用节食也能瘦下来
哪些动物灭绝的危险最大?
同里古镇
发朋友圈没人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三天后”是啥时候?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游览路线
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