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婷 王世威 徐志超
头颅CT血管成像(CTA)可应用于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大面积脑梗死及静脉窦血栓等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和确诊率,对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已经成为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颅内血管检查的首选方法[1]。由于较大的辐射剂量影响患者健康,而对比剂的大量使用容易给患者的肾脏造成潜在损害[2-3]。因此在临床需求做头颅CTA检查时,应尽量降低对比剂的用量,提高CTA检查的安全性。本文探讨低管电压及低对比剂量在头颅CTA检查中的可行性。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本院头颅CTA检查的患者60例,体重<75 kg,体质量指数(BMI)18.5~25 kg/m2。排除肝、肾、心功能不全、碘过敏、孕妇及哺乳期、不受自主控制头颅移动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7~85岁。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40~8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指标 观察组(n=30) 对照组(n=30) t值 P值身高(cm) 163.67±7.36 164.13±5.95 -0.270 0.788体重(kg) 60.37±10.52 64.87±9.44 -1.743 0.087头颅前后径(cm) 18.53±0.77 18.55±0.90 -0.082 0.935
1.2 方法 (1)检查方法:两组均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Vision,探测器阵列为320排×0.5 mm探测器,扫描层厚为0.5 mm。Optivantage tm DH 双桶高压注射器,对比剂为碘佛醇350 mgl/ml,采用自动检测触发技术,经肘正中静脉以4.5 ml/s团注35 ml碘对比剂,再以同等速率团注30 ml生理盐水,在第四颈椎椎体下缘层面监测,触发阈值为250 HU。采用volume扫描模式,扫描范围:以听眦线为基线开始至脑实质扫完。扫描参数:观察组100 kVp,管电流250 mA;对照组120 kVp,管电流250 mA。所有检查数据传至Vitrea Extend Version6.7.3血管分析软件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重组方式包括容积再现、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技术。(2)数据分析:记录扫描后自动生成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记录所得容积数据的颈内动脉(后膝段)、大脑中动脉(眶后段)、椎动脉(颅内段)、大脑浅静脉(上矢状窦)、脑组织(半卵圆中心脑白质)的CT值,记录大脑中动脉和脑组织的图像噪声(SD),以脑组织的SD值作为背景计算得到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SNR=兴趣区CT值/兴趣区SD,CNR=(兴趣区CT值-脑组织CT值)/脑组织SD,分析得出最佳SNR及CNR[4]。由2名放射科资深医师分别对两组图像进行双盲法评估(5分制);评估标准[5]:5分:清晰显示脑血管>4级分支,小分支血管清晰,病变形态、大小及邻近血管清晰。4分:显示脑血管4级分支,小分支血管清晰,病变形态、大小及邻近血管清晰。3分:血管显影较淡,显示脑血管3级分支,小分支血管欠清晰,病变形态、大小及邻近血管较清晰。2分:血管显影较淡,显示脑血管3级分支,小分支血管不清晰,病变形态、大小及邻近血管可见。1分:血管显影较淡,显示脑血管2级或以下分支,小分支血管不清晰,影响病变诊断。评分3~5分者满足诊断要求,为合格;4~5分为优良。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McNemar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各兴趣区(ROI)CT值比较 见表2、3。
2.2 图像质量评价 两组受检者CTA图像质量均合格,合格率均为100%。观察组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优良率为100%。两位高年资医师对全部数据的评分一致性较好。见表4、图1。
表2 两组各兴趣区CT值比较(±s)
表2 两组各兴趣区CT值比较(±s)
指标 A组(n=30) B组(n=30) t值 P值颈内动脉 384.88±43.98 374.65±49.44 0.846 0.401大脑中动脉 324.98±55.18 315.75±41.34 0. 734 0.466椎动脉 272.51±64.57 271.21±45.83 0.090 0.928大脑浅静脉 87.31±23.31 95.91±30.12 -1.237 0.221脑组织 40.84±4.02 40.74±4.35 0.094 0.926
表3 两组SNR、CNR比较(±s)
表3 两组SNR、CNR比较(±s)
指标 A组(n=30) B组(n=30) Z值 P值大脑中动脉SNR 9.57(7.84,17.97) 10.07(7.94,14.33) -0.384 0.701大脑中动脉CNR 8.17(6.97,15.97) 8.94(6.9,12.52) -0.458 0.647椎动脉SNR 8.67(5.99,14.93) 8.42(6.22,12.68) -0.192 0.848椎动脉CNR 7.08(5.08,13.03) 7.34(5.3,10.81) -0.148 0.882大脑浅静脉SNR 2.68(2.21,4.63) 3.25(2.13,4.15) -0.148 0.882大脑浅静脉CNR 1.58(0.84,2.47) 1.66(1,2.69) -0.606 0.544
表4 评分一致性比较
图1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
2.3 两组辐射剂量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辐射剂量比较M(Q1,Q3)
头颅CTA检查产生的辐射剂量对患者健康有较大影响,人们开始关注辐射剂量增加导致被检者癌症发生概率增加的危害性[6],并且甲状腺、晶状体等对放射线敏感器官有十分接近接受辐射的中心,因此在保证图像质量和诊断基础上应尽量降低辐射剂量。在以往降低管电流研究中存在较多局限性,所降低的辐射剂量并不明显。辐射剂量与较多因素有关(包括螺距、层厚、管电压、管电流等),而辐射剂量与管电压kVp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降低管电压能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虽然降低管电压会影响射线穿透力,增加SNR和CNR,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降低管电压会减少X线所产生的能量,而碘的原子序数较高,X线衰减系数增加,有研究显示,与管电压120 kV比较,光子能量为60 keV的管电压100 kV可以使碘的CT值增加约27%[7]。因此提高每单位碘浓度下的CT值,使血管的亮度增加,与周围组织对比度增加,以利于CTA检查中血管更好地显示。因此,并不是扫描条件越高,碘对比剂浓度越大,增强效果越好,而应该选择更接近碘的X线光子能量。
而碘对比剂的大量使用易给患者的肾脏造成潜在损害,增加碘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病风险。目前已有研究证实[8]碘对比剂是引发CIN一大重要原因。降低碘对比剂的用量成为目前检查时关注的一项重点。本研究采用35 ml极少碘对比剂用量加30 ml生理盐水完成检查,Volume扫描模式可在单次扫描中可同时采集320个切片的数据。若切片厚度为0.5 mm,则可在0.275 s左右的时间内完成160 mm范围的扫描。在极短时间内(单次扫描)扫完所需头颅范围,因此在Surestart触发阈值(250 Hu)达到峰值时触发扫描,不需要保持峰值的持续时间太长,完成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