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超声在预测脑梗死发生风险中的 应用价值

2021-06-14 09:28韦杰芝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8期
关键词:管腔颈动脉硬化

韦杰芝,张 琪,张 兵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超声科 广西 南宁 530021)

脑梗死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导致患者出现吞咽障碍、偏瘫、失语等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同时疾病具备起病急、病情发展快速等特征,使疾病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较高[1,2]。相关研究表明[3],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患者管腔闭塞、管壁破裂出血,其形成是一个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过程,是脑血管病独立危险因素。如何早期准确诊断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进而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4,5]。本研究通过彩超检查探讨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以期为预测脑梗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病变组,男76例,女34例,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53.28±5.44岁),根据临床诊断及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与病变组相匹配,无临床症状并经CT或MRI确诊无脑梗死的110例住院者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80例,女30人例,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53.43±5.62岁),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计算后发现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年龄≥40岁,≤60岁。(2)病变组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且为初次脑梗死入院或者初次脑梗死后转至我院康复者;对照组排除脑梗死诊断。(3)近期未行颈动脉、下肢动脉介入或手术治疗者。排除标准:(1)未行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超声检查者。(2)伴严重并发症或感染者。

1.2 方法

使用飞利浦HD1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率为3~12 MHz,声束、血流方向夹角控制在60°内。先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嘱其头部偏向一侧,充分暴露颈部,由颈总动脉起始部至颈内、颈外动脉可视段最高点进行连续纵横切面扫查,于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最厚处测量内中膜厚度,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作为颈总动脉IMT厚度。观察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管腔狭窄程度或闭塞,彩色多普勒观察管腔内血流充盈情况,PW观察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再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者把探头放于下肢动脉,依次检查双侧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等,观察是否存在斑块,观察内容与颈动脉一致。

1.3 观察指标及诊断标准

观察研究对象动脉粥样硬化分级情况:1级:无动脉粥样硬化,无动脉内-中膜增厚及动脉斑块形成;2级:动脉内-中膜增厚,但无明显斑块形成;3级:动脉斑块形成,但未造成明显狭窄,动脉直径狭窄率<30%;4级:动脉直径狭窄率≥30%;以最重侧分级作为最终分级。其中2级及以上为动脉阳性,对比两组颈动脉、下肢动脉阳性率。

诊断标准:动脉内中膜取IMT≥1.0 mm作为增厚的通用值;血管壁内-中膜厚度>1.5 mm,或大于周围正常IMT值至少0.5 mm,或大于周围正常IMT值得50%以上,且凸向管腔的局部结构改变定义为斑块形成。动脉狭窄程度(%)=(狭窄处最大内径或面积-狭窄处最小内径或面积)/狭窄处最大内径或面积×100%[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全文数据进行计算,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kappa值表示动脉分级的一致性,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比

在颈动脉、下肢动脉硬化阳性率上,病变组分别为80.91%、73.64%,对照组为51.82%、45.4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比[n=110, n(%)]

2.2 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硬化分级的一致性

病变组中62例患者(56.36%)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分级一致,48例(43.64%)患者不一致(P<0.05),kappa值为0.327;对照组中73例患者(66.36%)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分级一致,37例(33.64%)患者不一致(P<0.05),kappa值为0.428,见表2。

表2 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硬化分级的一致性(例)

2.3 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检验结果表明,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梗死呈正相关(P<0.05),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脑梗死的患病风险逐渐增加,见表3。

表3 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不节制、缺乏运动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导致脑梗死呈低龄化、年轻化发展。据统计,其中65岁以下首次发生卒中的比例占到近50%。在幸存者中约四分之三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等后遗症,部分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给国家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开展有针对性的脑梗死防治,意义重大[7,8]。

脑栓或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阻塞、狭窄是引发脑梗死的重要原因[9]。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病理过程大致可分为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管壁内膜增厚到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3个阶段,其中内中膜增厚,小斑块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早期表现,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干预潜在可控的高危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是改善预后,预防脑血管病发病的关键[10]。研究显示[11],超声在诊断动脉硬化早期的准确率远高于血管造影。随着超声技术不断完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彩超能够清楚显示出患者外周动脉血管壁、管腔情况,成像清晰,医师能够直观地对血管内壁是否存有斑块以及斑块大小、数目与位置情况等进行了解,具有操作简便、无创、经济以及安全等优点,患者可以反复多次进行,能够较为准确、有效地对患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评估并间接提示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12]。该检测技术是目前临床观察外周动脉首选检查方式。本文研究显示,在颈动脉、下肢动脉硬化阳性率上,病变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着明显的相关性,Pearson检验结果也表明,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均与脑梗死呈正相关(P<0.05),随着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脑梗死的患病风险逐渐增加。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但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的相关性报道较少,究其原因除了颈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外,较公认的说法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的的血栓-栓塞学说(斑块成分脱落致脑动脉栓塞)和血流动力学末梢低灌注学说(动脉狭窄导致脑血流量减少)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13]。本研究发现,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一定的一致性,也存在一些不一致性,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并不是均匀地分布于所有动脉,不同血管床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因素也有所不同,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关系更密切,高脂血症、糖尿病与下肢动脉斑块形成关系更密切。单纯以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会存在一定偏倚和漏诊。本研究还发现,脑梗死患者中当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均出现斑块或狭窄时,脑梗死发生率会上升,笔者认为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超声联合检查更优于单纯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能够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检出率,且筛查出的高风险患者更具意义。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病风险随着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预示存在高风险,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超声联合检查是筛查脑梗死高危人群的有效方式,值得在中年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中推广。

猜你喜欢
管腔颈动脉硬化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精细管腔类器械清洗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