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峰 王开俊 黄龙 闫小辉
传统的麻醉深度监测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没有明确的观察指标,受麻醉医师主观影响很大,很难达到精准个体化医疗原则,麻醉药物应用不当,过少造成麻醉过浅,过多则麻醉过深,从而出现麻醉效果不理想,引发不必要的医患矛盾。熵指数是结合脑电及肌电信号评估麻醉深度的一种新型麻醉深度检测方法,包括RE 和SE 两方面[1]。与以往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相比,熵指数具有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适于麻醉深度的判断和药物作用评价,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 床[2,3]。本试验应用熵指数检测评估麻醉质量,指导麻醉用药,计算麻醉用药量,以探索高效、安全、高性价比的麻醉方案。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麻醉科2017 年11 月~2018 年 10 月60 例行全身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年龄20~50 岁。将60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 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6.00±0.38)岁;体重40~65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 Ⅰ级18 例,Ⅱ级12 例;手术类型:子宫肌瘤剔除术14 例,卵巢囊肿剔除术16 例。试验组平均年龄(35.40±0.96)岁;体重43~75 kg;ASA Ⅰ级19 例,Ⅱ级 11 例;手术类型:子宫肌瘤剔除术18 例,卵巢囊肿剔除术1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系统疾病;患有骨骼肌系统疾病,长期服用抗抑郁、镇静药物;存在特殊药物成瘾史及吸毒史。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不应用麻醉药物,采用静脉快诱导方法。具体麻醉诱导方法如下:咪达唑仑 0.1 mg/kg,丙泊酚1.5 mg/kg,舒芬太尼0.5 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诱导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潮气量8~10 ml/kg,频率12~14 次/mi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5~45 mm Hg(1 mm Hg=0.133 kPa)。麻醉维持:丙泊酚4~8 mg/(kg·h),瑞芬太尼0.1~2 μg/(kg·min),地氟烷1~1.5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吸入维持。
1.2.1 对照组 应用传统的方法,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评估麻醉深度,将麻醉剂量调至最佳。
1.2.2 试验组 应用熵指数评估进行评估,主要使RE 和SE 维持在40~60,来调节麻醉最佳有效剂量。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Ramsay 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术中知晓、恶心呕吐、寒战、头痛等。Ramsay 评分法判定标准[4]:1 分:焦虑和(或)烦躁不安;2 分:安静、听从指令,定向力正常;3 分:嗜睡,呼之可应,可正确回答问题;4 分:睡眠状态,在刺激眉间或强声刺激下可唤醒;5 分:睡眠状态,在刺激眉间或强声刺激下唤醒困难;6 分:无反应,呼之不应。镇静满意为2~4 分,镇静过度为 5~6 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麻醉药物用量对比 试验组地氟烷、瑞芬太尼、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药物用量对比 ()
表1 两组麻醉药物用量对比 ()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Ramsay 评分对比 试验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Ramsay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Ramsay 评分对比 ()
表2 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Ramsay 评分对比 ()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麻醉深度可综合反应临床麻醉用药的镇静、镇痛水平、刺激反应程度等,麻醉深度监测是一项多指标、多方法、全方位的综合监测方法[5]。最常用的麻醉深度判断方法是传统麻醉深度监测,包括临床体征、手术情况及麻醉医师经验等。这些指标难定量,特异性差,影响因素多,不能准确反映麻醉深度[6]。维持麻醉深度在合适的范围,不仅能保证患者术中的生命安全,还可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熵指数、脑功能状态指数、脑电双频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等麻醉深度监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7]。熵指数的优点包括[8,9]:①与地氟烷、瑞芬太尼相关性好,反应快速灵敏,RE 在 BIS 增高前约4 min 就有明显的增高;②当患者处于浅麻醉时,熵指数可一定程度的预测伤害性刺激;③抗干扰能力强。本试验根据熵指数指标调整麻醉药剂量,试验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均波动在正常范围,苏醒时间较短,术中无知晓,表明采用熵指数监测可以更加精确的调控麻醉药物。术中维持SE 在45~60 的麻醉深度,若血压过高,不考虑增加麻醉药物剂量,应根据血压升高情况给予对症降压治疗,可有效地减少麻醉药物应用过多所致麻醉过深;在完成气管插管、二氧化碳(CO2)气腹和术中探查时及时根据熵指数指标追加药物,可有效抑制伤害性应激反应[10]。有研究证实[11],熵指数监测麻醉深度能减少麻醉药物剂量、苏醒时间快,不良反应少,与本试验结果相同。
综上所述,熵指数可以较好的预示唤醒,手术结束前适时减少麻醉药量,有效缩短患者苏醒、拔管用时;提高患者苏醒质量,从而使患者在恢复室停留时间缩短。通过本试验研究方法,合理的减少患者治疗费用,同时可让患者及临床医生对麻醉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