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中平
小儿哮喘又称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报道[1]显示,我国小儿哮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疾病发作期患儿常出现咳嗽、胸闷、喘息、憋气等症状,发作间歇期则无明显体征。小儿哮喘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目前常用的控制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该药物可抑制细胞因子表达,防止炎症因子在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但治疗效果有限,无法介导主要炎症介质白三烯参与的反应[2,3]。报道发现[4],药物孟鲁司特钠作为一种白三烯选择性受体拮抗剂,可与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避免炎症细胞在气道上聚集,对预防炎症有积极作用,与布地奈德联合使用,可发挥最佳治疗效果。但目前关于孟鲁司特钠与布地奈德雾化剂联用治疗小儿哮喘在临床上尚未完全普及。鉴于此,本研究选择82 例小儿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剂对患儿症状改善及血清CRP、TNF-α、IL-6 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本院儿科接受治疗的82 例小儿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为初诊且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近2 周内服用茶碱、糖皮质激素等其他药物;②药物成分及药物过敏;③合并其他精神疾病或肝脏功能损伤;④发育不良、支气管异物等。将患儿按照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19 例;年龄3~10 岁,平均年龄(4.37± 1.90)岁;病程3~10 个月,平均病程(4.02±2.00)个月。观察组男20 例,女21 例;年龄3~9 岁,平均年龄(4.57± 1.88)岁;病程3~9 个月,平均病程(4.11±1.86)个月。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止咳、化痰、吸氧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剂(AstraZeneca Pty Ltd,注册证号H20140474,规格:2 ml∶0.5 mg×30 支)治疗,0.5~1 mg/次,2 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330,规格:5 mg×6 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剂治疗:孟鲁司特钠睡前服,>6 岁的患儿5 mg/次,<6 岁的患儿4 mg/次,1 次/d;布地奈德雾化剂用法用量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喘息、胸闷、气促等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听诊未闻及肺哮鸣音及湿啰音;有效:哮喘减轻,偶有胸闷、气促等症状,听诊肺部偶有哮鸣音;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血清学指标 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CRP、TNF-α、IL-6 水平。抽取患儿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2 ml,置于真空试管,以3000 r/min 离心机离心10 min,将分离出的血清存于-20 ℃冰箱内待检。CRP、TNF-α、IL-6 均由同一组检验人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3.3 肺功能指标 于治疗前后采用HI-101 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儿FEV1、PEFR、FEV1/FVC。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IL-6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CRP、TNF-α、IL-6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TNF-α、IL-6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IL-6 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IL-6 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FEV1、PEFR、FEV1/FV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PEFR、FEV1/FVC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小儿哮喘是临床常见的支气管慢性炎症疾病,其病程较长,极易复发。该疾病发病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诱发因素,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报道[5]可能与变态反应、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神经调节失常有密切联系。哮喘难以治愈,临床主要以预防和控制为主,常用药物分为缓解药物和控制药物两种。哮喘患儿气道生理改变,气道功能减弱,导致炎性介质白三烯水平迅速上升,进而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加重黏膜水肿,进一步加重气道炎症。同时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结合,肥大细胞产生脱颗粒反应,多种细胞因子TNF-α、IL-6 被释放,气道黏膜水肿加剧、血管通透性改变,黏液亢进,引发哮喘急性发作。因此,临床主要以白三烯调节剂、糖皮质激素为主要治疗药物。
孟鲁司特钠是一种活性较强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有效抑制肥大细胞、嗜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种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半胱氨酰白三烯,如白三烯(LT)C4、LTD4、LTE4 与分布在人体气道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上的Ⅰ型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1)结合,导致两者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失效,从而避免了白三烯介导的黏液分泌、炎症细胞聚集等一系列气道反应的发生[6-9]。布地奈德是一种强效糖皮质激素活性药物,具有抗炎作用。有报道指出,布地奈德可抑制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和组胺类花生酸类等介导因子参与的炎症反应,进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但布地奈德无法覆盖所有哮喘炎性因子,尤其对白三烯抑制作用较小,单独使用没有与孟鲁司特钠联用药效佳[10-12]。因此本研究中,使用孟鲁司特钠和布地奈德雾化剂共同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95.12%高于单独采用布地奈德治疗的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何志萍等[7]的报道也印证了上述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清CRP、TNF-α、IL-6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两组炎症反应均得到控制,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剂更有助于小儿哮喘病情控制。作者认为,CRP 是一种急性相蛋白,健康人群血清中浓度很低,当机体炎症或损伤时,原本由IL-6 介导下合成的CRP 大量增高,哮喘患儿气道黏膜组织损伤,血清中CRP 水平明显增高。有报道显示[5],血清CRP 浓度与气道炎症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可用来判断疾病严重性。TNF-α 可诱导促进炎症细胞浸润与分化,导致炎性介质释放而加重哮喘,且可刺激气道平滑肌收缩,导致气道细胞增值异常,哮喘患儿血清中TNF-α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IL-6 是一种功能广泛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参与细胞抗感染、免疫反应等的作用,在慢性炎症反应中扮有重要角色。故上述三种炎症介质可作为临床评价小儿哮喘的指标。孟鲁司特钠可强效特异性的抑制参与气道炎症反应和高反应性的重要介质白三烯的活性,从而降低气道炎症反应,布地奈德可增强气道平滑肌、溶酶体膜的活性,清除局部病灶,从而达到强效抗炎作用,孟鲁司特钠与布地奈德联用可弥补双方不足,达到降低炎症因子CRP、TNF-α、IL-6 水平的目的[13-15]。本研究也显示治疗后,两组FEV1、PEFR、FEV1/FVC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柴斌英等[16]报道吻合。究其原因,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抑制气道免疫应答,增加气道血管通透性,解除痉挛,明显改善肺功能相关指标。
综上所述,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剂治疗小儿哮喘临床效果佳,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IL-6 水平,改善患儿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