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玥
【摘要】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区域认知能力,一方面可帮助学生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辩证性地看待区域的开发利用决策,以期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建议。本文以“丽水城市经济发展”为例,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创设三大案例情境,旨在培养学生的归纳区域发展条件、评价区域开发利用决策得失以及提出区域发展改进意见的三个层次能力。
【关键词】丽水市;区域认知;城市发展
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提升我国在世界教育舞台上的地位,2014年教育部研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每个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地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种素养。
其中,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并对该区域内的决策得失进行评价[1],辩证地看待区域发展情况。根据由浅入深的能力水平,劃分三个层次的区域认知能力:水平1表示学生能够通过收集到的信息,归纳区域发展的条件和特征;水平2表示学生能够综合利用信息,对区域的发展利用决策得失进行评价;水平3表示学生要全面综合地评价区域发展决策的得失,并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教学设计
1.复习目标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说明》中地理选考科目的城市与环境内容中,达到综合应用水平的考点有“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由此可见,城市发展相关内容成为浙江省高考地理的重点考察内容之一,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结合相关信息认知陌生区域并作出评价。相关城市主题的考题中均有涉及到选择题和简答题,而且考查频率比较大,对应的题目分值也相对较高[2]。
2.复习内容
由于现有的湘教版教材和一轮复习教辅的城市发展复习中,存在普遍性的问题,即不同知识点用不同城市案例加以佐证,看过去显得比较分散,会对学生的记忆力产生巨大的考验。为此,笔者只选取一个城市作为专题复习的案例,然后结合城市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这样做能够比较清楚地呈现区域的发展特征。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最终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浙江省作为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各区域之间如浙南和浙北之间仍旧存在比较明显的经济发展差异,如何促进浙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打造“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缩小区域差异,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鉴于此,笔者选取了浙南地区的丽水市作为教学的主线,围绕城市发展相关内容进行展开。
3.复习方法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的区域认识能力为目的,采用问题式教学为主,结合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辅助手段开展专题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丽水市城市发展为背景的案例情境,围绕该情境一共设置了三个情境,每个情境对应不同的区域认知能力,形成一条城市经济发展问题链。学生可根据这些问题,层层深入的进行回答,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可以通过相互讨论,探究一些建议类、评价类的开放性问题,激发他们对城市发展的进一步认识,并且提升思维能力。
二、课堂实践
1.收集信息,归纳区域发展条件
首先,以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政治背景,呈现2020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等数据(表1),区域内部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发展差异。以此作为课堂的导入,从而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丽水市,作为目前省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之一,是我们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点落实的对象。
区域认知能力的基础水平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分析区域发展的区位条件,具备基本地理现象分析的能力。城市区位条件分析一般是通过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政治文化地理区位等三个层面展开,是高中地理学习必备的分析能力之一。此节复习课中,教师事先选取了丽水的相关材料,编制成一道原创题供学生分析,具体题目如下:
材料一:丽水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瓯江支流。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以丘陵山地为主,河谷平原相间分布。丽水有三大平原,莲都区境内的碧湖平原面积最大,为主要粮仓。
问题1:简述丽水莲都区市区的区位条件。(4分)
整理过后的材料信息非常简洁明了,学生阅读完材料后能够较快地回答出三个市区的区位条件:①地形平坦;②水源充足;③交通便利(水运便利)。但是,第四个区位优势需要结合材料,碧湖平原是丽水的三大平原之一,面积较大,土壤肥沃,本该是该市区的最佳选址,但是最终市区却建在了东北角平地面积比较小的山脚地区,这一做法与普通的城区选址截然不同,强调了耕地的保护观念。
学生通过此题可以明白不是所有的城市建成区都会建在一个平原面积比较大的地方,为了保护耕地可以选择在平地比较小的地区,体现了人地协调的观念,保护肥力较高的基本耕地,特别是对于丘陵广布的丽水而言耕地显得尤为重要,才会出现区别与其他市区选址的条件。
2.整合信息,评价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得失
每个项目或政策的落地实施都会对该地产生正向和负向的双重影响,如何辩证地看待每一个开发利用决策的得与失,是区域认知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的表现。教师根据丽水的经济发展水平现状,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出发,选取香菇产业发展的案例旨在引导学生能够客观公正地看待决策的利弊,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以及思辨能力。
材料二:香菇是一种真菌,生长于木材上。浙江丽水庆元县,群山环绕,有800多年香菇生产历史。庆元香菇现在以高棚层架栽培为主,该地对香菇进行深加工,有香菇干,香菇酱、香菇酱油以及香菇多糖等保健品。据统计,2015年“庆元香菇”品牌价值突破48.63亿元,连续蝉联中国食用菌第一品牌7年。4C687955-1710-4BF2-9DBD-34E79839CFC3
问题2:说明发展香菇种植业对庆元当地的有利影响。(4分)
问题3:分析当地香菇加工业迅猛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2分)
香菇作为丽水著名的四大山珍之一,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和加工工业,成为丽水经济创收的一大来源。学生在思考香菇给当地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中,比较容易想到的影响有:①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②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结构更合理;③促进技术创新。当学生没有思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再从材料出发,归纳未涉及到的影响。几分钟讨论以后,有学生会从材料中的“高棚层架栽培”的提示,拓展到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这一层影响。
香菇加工工业的不利影响相对简单,结合丽水多丘陵的背景,学生能够立马得出破坏森林,加剧水土流失的不利影响。此时,学生的思路出现了局限性,根据已有的储备知识,他们往往只能说出丘陵地区明显的不利影响为水土流失,所以需要教师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多读材料包括文字信息。在教师的提醒下,部分学生能够根据提示,理解加工工厂位于河流旁边,比较容易对水源造成污染,减少水生生物物种,破坏生态环境。
问题的设计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和思维过程,从简单到困难逐步打开学生的思维,加深认知能力,找出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通过完全相反的两个问题的呈现,让学生明白了区域发展的适度开发的重要性,开发决策的利弊作用也能促使学生更全面地看待地理问题,突破目前的思维定式,以及片面的思维想法。
3.全面评价决策得失,提出改进建议
针对区域开发决策的不利影响,提出可持续的措施或建议,最终是为了增加经济收益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还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由此锻炼学生的规划能力体现前瞻性,这是区域认知能力素养要求的最高水平。由于措施和建议多种多样,在课堂中主要借助团队的头脑风暴的方式开展,集思广益汇总组内同学的建议并进行筛选呈现在大家面前。
紧接着材料二的庆元香菇产业案例出发,提出促进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措施。学生对香菇产业的措施汇总基本可以涉及到两方面,一是政府层面,如建立法律法规,加大扶持力度、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等,一是企业层面,如加强技术研发,拓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建立品牌价值和保护意识等。
在此基础之上,选取了最后一个材料就是丽水三宝之一的龙泉宝剑,具体如下:
材料三:丽水龙泉因剑得名,龙泉宝剑是中华古兵器的代表,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龙泉宝剑不仅是健身武术器械和影视舞台道具,还是赠送外宾的国礼,为海内外民众和剑术爱好者所珍视。
问题4:根据材料对龙泉宝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有了前面的建议分析后,此处的龙泉宝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对较容易,也是集中在两大层面——政府的外部协助和企业的内生动力,共同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化建议例如①加大非遗保护、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力度等;②人才技术创新、品牌宣传、延长产业链、开发多元化产品,以及文化旅游的协助等。以丽水市传统的第一二产业为基础,政府统筹全局,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道路中能发挥好背后支撑力量的角色,而具体的农户以及各类企业家要在社会大背景下发挥好地区优势,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立自身品牌优势,努力将中国特色的产品走出去为世界所知。
最后在丽水市的城市经济发展进程中,除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进行可持续发展之外,还有一个重点发展方向即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发展。丽水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较高美学价值的传统村落风貌[3]等人文旅游资源,均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还可与第一二产业进行联动发展,带动文化产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的发展。
三、总结反思
本节课以丽水市为研究区域,分别设置了三个情境分别对应三个区域认知能力的培養水平,一是莲都区市区的区位条件分析,学会归纳城市区位条件;二是香菇种植业和加工业的利弊影响,学会评价开发利用决策的得失;三是龙泉宝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对策与建议,学会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之上提出改进建议。
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对丽水城市的宏观经济发展方向有了初步的认知,通过微观传统产业的发展情境的学习,能够将整个城市的经济落实到具体的产业中,并以一个企业家的角色提出了目前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规划。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力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经过学习,能够辨证地看待地理现象和地理决策,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孙青,饶雯雯. 高三复习课“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鲁教版)[J]. 地理教育,2020(3):18-21.
[3]陈信,李王鸣. 区域视角下传统村落组群风貌的空间特征——以丽水市传统村落为[J]. 经济地理,2016(10):185-192.4C687955-1710-4BF2-9DBD-34E79839CF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