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佳美 陈艺萍 张欢
摘要: 2020年的疫情再一次敲响了卫生安全的警钟。科学的卫生防疫不仅仅是国家政府的工作,个人也需要从日常的生活习惯中反思自己有哪些是需要迫切改变。人类在坚持遵守好的习惯的同时,更应加强禁忌意识,守住底线。
关键词:疫情;生活习惯;禁忌;遵守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己亥、庚子之交,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乃至世界陷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即使中国有抗击非典的经验,但时隔十六年之后,人们发现在疫情面前人类仍是不堪一击。无论是2003年SARS,还是2012年的MERS,又或者是2020年的疫情,在惨胜之中人类是否应该有所反思。为何人类不能够及时地以史为鉴,避免悲剧的再次重演。用苏洵的《六国论》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示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用来形容再贴切不过。疫情期间能够意识到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在疫情后却抛之脑后。对于个人而言好的生活习惯需要从小培养,持之以恒。不良的生活习惯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科学的卫生防疫永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二、禁忌意识与遵循意识
学者徐圻(2020)曾写到现在最应当做的就是在生活习惯上大力强化禁忌意识,底线思维,让我们老祖宗的古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法则。在现代,不知为何人们变的“无畏”与“无谓”。当人类意识到没有什么可以束缚住自己后,对于一切未知的都敢于尝试。疫情的起因虽然还未确定,但很多研究指向野生动物。为何会传染给人类呢。因为百无禁忌。人类早就明白野生动物身上带有许多的病毒,却还是为了追求刺激或者其他原因去尝试。或许他们是无畏,那些带着原始野性‘面目狰狞的野味在他们眼中成了上好的滋补品。亦是无谓,不论是野生动物的生命,亦或是自己的命乃至全人类的生命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这些人毫无底线,一旦没有了底线便没了人品,什么事都可以做,让人害怕与唾弃。就因一小部分人没了底线,给千万人带去了不幸。人应该守住自己的最低点。在生活习惯上加强禁忌意识与底线思维。
生活习惯就应该被遵守。疫情的发生后人们意识到的不应仅是培养的良好生活习惯,更应意识到不仅仅是特殊时期,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幼儿时期就应该注重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存在直接关系,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让人们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有效的直接的减少病毒的传播。在幼儿园时期,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勤洗手,但很多时候洗手却很难做的规范。而且大多数人没有使用洗手液或者肥皂的习惯。那么,更不必说要求儿童甚至是大人能做到洗手的七个步骤(正、反、夹、弓、大、立、腕)。其他一些看似不经意、细微的生活习惯能够不坚持也不是易事。在疫情前,虽然部分人有带口罩的意识,而遗憾的是很多人不会带口罩,更不会处理用过的口罩。疫情期间,因为中国一直强调外出戴好口罩、甚至在特殊场合强制人门带好口罩使中国疫情的防控略好于西方国家。但是疫情之后,戴口罩却被认為是一种麻烦。不仅仅是疫情期间,在日常生活中感冒时不也应该带好口罩。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在对其他人的健康负责。
三、总结
人与大自然的搏斗从古至今从未停止,但在搏斗中大自然始终有其自身的风度,一贯遵循规则。因此人类才得以在生产生活中不断积累的经验,能够探寻有效的防疫措施。人类不应藐视规则,企图以此来征服大自然。人类应该珍惜现在这些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细节做起,强化禁忌意识,守住底线。让培养与坚持好的生活习惯成为一种风气,不断追求健康生活,共筑健康中国。
参考文献
[1]徐圻.强化禁忌意识——抗击疫情的文化启示[J].当代贵州,2020(12):79.
[2]倪曼琳,李瑜玲,黄梦妮,涂洪泽,刘学旭,梁兆谦,任政亮.小学卫生防疫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意义、综述与展望[J].公关世界,2020(16):110-111.
[3]周磊. 好习惯不止是防疫之需[N]. 湖北日报,2020-07-28(005).
作者简介:
易佳美,女,生于1999年12月,汉族,江苏常州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日语专业
陈艺萍,女,生于1999年2月,汉族,江苏苏州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日语专业
张欢,女,生于1999年2月,汉语,山西运城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日语专业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2020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10299761x
(江苏大学 江苏 镇江 2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