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
老中青三代科学家走上上海科技节红毯。
5月25日,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奖颁布,共授奖281项(人)。葛均波获科技功臣奖,“面向复杂场景的人物视觉理解技术及应用”和“洋山四期超大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两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近年来,上海聚焦科创中心建设,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科技布局,聚力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进展。特别瞄准科技前沿,聚焦关键领域,在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上练内功,在基础研究领域不断加大投入。
创新,是上海的优势,而基础研究则是产业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近三年间,上海科技奖基础研究类获奖成果占比以及突出前瞻性的自然奖和突出原创性的发明奖总数占比均呈持续上升状态。尤其是高等级获奖项目,更加注重突出“四个面向”。
从2012-2020年的12项特等奖来看,有1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具有特别重大科学价值的原创性成果(自然科学奖);有3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具有特别重要技术价值的首创性成果(技术发明奖);有8项面向经济主战场,具有特别重大经济社会价值的创新性成果(科技进步奖);且有2项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提升人民生命健康水平的创新性成果(自然奖和进步奖)。
重大科学发现、高质量技术成果,不可能一蹴而就,绝大多数获奖成果都是科研人员十年磨一剑甚至数十年磨一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探索的结果。2020年市奖获奖成果的平均研究周期为8.53年,其中,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科学普及奖获奖项目持续科研时间,平均延续时间分别是9.49年、10.36年、8.88年和5.40年。
与往年相比,本次獲奖项目的平均研究周期有逐步延长的趋势,已从2016年的6.06年延长到2020年的8.53年,尤其是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研究周期分别从2016年的8.47年、5.7年延长到2020年的10.36年、8.88年,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面向科技前沿且具有实用性和重大技术价值、能够创造显著经济社会效益或者生态环境效益的原创性成果,更加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潜心研究和积累。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管理提了更精细的要求,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马利庄教授领衔的团队联合腾讯、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开展了《面向复杂场景的人物视觉理解技术及应用》的相关研究,依托国际领先的人脸识别与安全技术打造全场景多模态人脸核身解决方案。此番,《面向复杂场景的人物视觉理解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
疫情期间,这项核身技术应用于腾讯健康码,民众登录验证时,需进行光线活体检测和人脸比对,通过后才能获得健康码,以此保障用户身份真实性。基于光线活体的远程身份核实是健康码的核心技术。2020年2月9日,深圳成为全国首个推出腾讯健康码的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超过100个城市也逐步落地健康码。截至2020年12月18日,健康码累计亮码超200亿人次,覆盖10亿人口,累计访问量破500亿。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马利庄(前排右三)教授领衔的团队。
2012~2020年上海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情况
马利庄指出,人脸识别技术的挑战与难点,主要是图像的采集质量;其次是光照环境和姿态。因为识别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金融支付里面是人会主动配合采集设备,图像质量和人脸姿态好。这种情形,识别率可以达到99%以上。但很多时候,人脸会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产生大的差异,比如背影强光,人脸拍出来就很暗,姿态也各异。通过捕捉脸部表情的微变化,就可以防御有人用它来欺骗攻击系统。
除了健康码,人脸识别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助力大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在线办理缓交社保、租金减免等民生事项。线上远程核身已服务于140多个行业、四千多家机构,助力数亿国民健康安全出行,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其实,早在2011年,马利庄团队就前瞻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关于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同年,马利庄教授领衔的项目组就与腾讯优图实验室合作,不断突破人脸表情理解、活体检测、跨年龄人脸识别等技术瓶颈,在国际各类公测集上18次刷新世界纪录。基于双方长期密切合作,腾讯优图团队也不断发展壮大,从5人的小团队发展至400余人的业界一流人工智能技术力量,推动了中国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落地。项目团队被誉为名校名企强强合作及产学研创新合作的典范。
2013年,项目组构建了国际首个在银行系统商用的人脸远程核身系统,在国内首次将人脸核身技术应用于银行的远程开户中,使得人脸远程核身技术达到金融级安全要求。当时,马利庄和腾讯合作研发微众银行的刷脸技术,李克强总理亲历了刷脸技术过程,一名出租车司机通过刷脸验证,获得了3.5万元的贷款。这是微众银行发放的第一笔互联网银行的房贷业务。李克强总理称赞这是“第一个吃螃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