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劳动异化与技术异化交织与解决

2021-06-11 00:00覃彪
锦绣·上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异化劳动交织

覃彪

摘要:早在1844年,青年马克思关注着人的异化和异化劳动的扬弃,关注人的本质的回归,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的大背景下,人的本质的回归和自我真正占有显得格外重要。所以回溯考察现阶段的异化劳动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异化劳动; 技术异化; 交织

一、异化概念的起源

关于“异化”的概念的来源,有众多的说法。一些人认为源于基督教的《旧约》,另一些人认为来源于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的著作,亦或佛教、伊斯兰教的教义等。“异化”的本义是“转让”或者“出卖”,卢梭引进了这个观念。对异化概念进行普泛化的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三个著名哲学家:费希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费希特认为整个大千世界就是“自我”的创造物,即“自我”的“异化”,世界史以及自然史是“自我以及非我”的异化过程。

与费希特不同的是,黑格尔不是把“自我”,而是把精神、理念认为是世界的来源,他的异化论是一种“精神异化论”,在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意义上使用异化这个概念。他把自然看成是宇宙和人类社会统一的物质基础。马克思则与以上观点不同,他认为异化存在于具体的劳动中,他从不谈抽象的精神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他提出的是劳动异化的理论,即异化同私有制以及同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分析劳动与资本的关系。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中初步解释了异化理论,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发展了这一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里,异化理论得以成熟。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是这样一种情形,人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不属于他,反而具有独立性,人们无法控制、掌握它们,它们反而凌驾于人之上。

二、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内涵

第一,劳动成果的异化马克思起初探讨人的劳动成果,即人所生产的对象的异化。

“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成果由劳动者的劳动产生,劳动成果理应由劳动者支配,但不幸的是劳动成果被资本家无偿的占有、享受、挥霍,反之,劳动者则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同时受资本家的剥削、压迫和奴役。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关系就好像他同一个异己对象的关系。他的双手创造的产品构成了一个分离的对象,这个对象摆脱了他的控制,形成了与他相对立、相敌对和格格不入的独立力量。

第二,劳动自身的异化马克思指出:“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

”劳动本应是快乐、自由的,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是被迫的、强制的,他们感受不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其肉体和心灵都被资本家所剥削。这种劳动使工人感到劳动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劳动者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自己的肉体受摧残,心灵受折磨。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而是强迫的。”

第三,人的类本质的异化由于劳动者自身异化了自己的劳动,其结果是异化了劳动者自身的本质。人本质上是有创造力的、有实践能力的生物,劳动本应该是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而当他异化了他的创造活动时,他就从自身异化了他的人的本质。他的族类的本质转变为保持他的个性生存的手段,人从他的人性异化了自己,他不再是人。在异化状态下,他将不再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而是像动物一样苟延残喘的进行活动。

第四,人与人的异化作为人由他自己异化的直接结果,发生了人由其他人的异化,即社会的异化。

人和他自己的一切关系都表现在他和其他人的关系之中。因此,人由他自己异化表现为人与人的异化。正如工人把他的劳动产品、劳动自身及他的族类本质异化一样,工人也把他的劳动成果占有者异化。生产者自己生产出不生产者对生产者的权利。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被资本家占有,资本家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导致的结果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变得动荡。虽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而言的,但是其对于社会主义而言仍有着深刻的意义。

特别是对于我国当前这一发展趋势而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且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大的成就。首先,大家有目共睹,在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快幅度增长,GDP总值也日益剧增,但是空气污染、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雾霾城市日益增多,可利用资源日趋减少,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甚至威胁到人的生命。这些均表明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遇到了严重的异化问题,另一方面,在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虽然我国经济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精神层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的接触不断广泛,进而导致人们对物质和金钱的需求日益显高。在物质与金钱的冲击下,人们道德意识淡薄,拜金主义盛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腐败、贪污、道德缺失、人性冷漠异化现象随处可见。

三、技术异化的内涵

技术异化理论起于哲学家海德格尔,后来作为完整理论在西方馬克思主义者马尔库塞得到了确立。该理论主要指指人们利用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实践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为影响和压抑人的本质的力量。人们使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但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甚至于成为一种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危害社会、反制人类。

这种现象在学术界被称为“技术异化”技术本是满足人不断增长的愿望的手段,在异化状态下,技术已日益成为超出人类控制的,甚至是支配、统治人类与社会的外在力量。它导致了人的物化和自由的丧失,精神的空虚和人格的分裂,泯灭了人们劳动的价值。人不再是掌握控制技术的主人,而成为了被迫适应科技社会要求的工具。

在这个技术世界中人被异化,人普遍地成为了“技术人员”。技术这种特殊的对象性活动要求主体具备一种先在的自身准备状态。海德格尔用“构架”来表达这种现象。“构架”的基本特征是“限定”和“强求”。“限定”意味着从某一方向去取用某物,把某物确定、固定、定位在某一方向上;“强求”指迫使某种东西进入一定的非自然状态,以便适合于技术的需要。这种“限定”和“强求”表现出一种对于人的行动的先在性。

它促逼人将自然界视为可预测的、可加工的和被统治的物质,人自身则陷于计算性思维的统治之中,完全失去了其它的可能性。在一个“构架化”的世界中,一切物都已失去其丰富的意义。在海德格尔看来,异化的人类世界,就是一个被技术控制、统治的世界。在技术的控制下,欲望主义,虚无主义到处蔓延;人们看不到存在的意义,感到无家可归。海德格尔认为,人之所以被技术异化,根源在于人追逐存在者,遗忘了存在,而这种思维方式的源头又是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

四、劳动异化与技术异化的交织

异化劳动即使在今天依然存在,在中国最底层的工厂,也存在着最初始形态的赤裸裸的剥削。

举例一个笔者身边的例子:中专实习生学校强制捆绑到广东某工厂实习,被中介公司与学校克扣工资,最终得到的薪资——800元人民币左右,在当今的物价,即使公司包吃住,仅足够用于日常开销。工作的形式与内容也仅仅是流水线的简单拼装工作。

这种低层次的流水线工作同时又伴随着低层次的文化——由于没有足够的配套文化培养体系培养出来的工人(或者成为技工)文化水平也低,最終成为恶性循环。

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中介公司与学校的资本勾结。由于资本赋予了中介公司与学校谈判的权力,这种学校的管理具体到相关的管理人员思维也被资本所异化,最终导致了利益的交接。

关于此类的报道层出不穷,至少于地方的教育,还存在着这种现象。在学生——学校——社会的链接里,由于资本在其中的参与,已经变成了纯粹的金钱交易。由此可见,资本已经渗透到了教育,学生作为廉价的劳动力,政府监管的不到位,加上职业学校不再以教育为核心,职业教育已然慢慢变形。

近年来“奶嘴乐”——全球化陷阱的话题再度被热起。给那80%的人嘴里塞上“奶头”,灌之以大量娱乐、游戏和其他感官刺激节目或内容,使他们沉浸其中、无暇思考,忘掉现实中的落魄境遇。

本身学生的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不高,在这种低文化的境遇下,情况变得更加恶劣了。

这种娱乐的“奶嘴”——游戏,网络直播等等娱乐,都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表面上是在自由与愉悦,是异化的解决,但实际上异化加重了。因为人是受环境影响的动物,在这种的环境下,技工们个人选择更高的发展的方式几乎没有,只能在无止境的娱乐中无暇思考,沉溺于其中,本质上就是更深层次上的异化表现。在这里,他们自由发展的前提已经由于“被安排”的命运”先行否决掉了。无疑,在这个角度上,劳动的异化和技术的异化结合起来了。成为了更深层次的异化。

社会化分工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情况下逐渐精细,以至于人像机器一样工作。当然,在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下,一切都显得“合理化”,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这种合理化不过是资本主义的自我修复。

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以追求物质生活享受的消费主义观却成为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的普遍风气。后工业社会对现代技术的普遍应用,工业的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使得现代技术超越人的价值,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到人被物化和个性消失的感觉。年轻的一代无法接受这种压抑个性的社会价值观。“垮掉的一代”是年轻人对50年代的人情淡漠、精神空虚、的“非人化”生活的反抗的代表。

在崇尚科技的社会里,人应有的自尊和个性被忽视了,一眼望去都是‘快乐的机器人‘懂技术的白痴和‘想入非非的现实派”。后工业时代的经济技术发展,造成了消费主义和人的异化。

由于科技进步而产生的新的中产阶级,虽然在物质上的得到了丰裕和满足,但是,这是以牺牲独立的个人社会理想为代价的。大规模的奢靡消费和浪费式消费被视为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经济体制发展的合法目的,销售活动反对禁欲主义,美国社会充斥着享乐主义和娱乐道德观。极大富裕的中间白领阶层在对向上的社会流动的绝望中,以及在极大富裕造成的绥靖下,逐渐丧失自我和个体独立性,日常生活化的沉闷与无聊取代了对理想的追求。他们通过性解放、吸毒、奇装异服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形式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以极端的方式发泄被压抑的个性和被剥夺的自由的情绪。而代表独立意识的大众传媒也旨在迎合消费社会的大众情绪,只为销售传递信息,通过提供对生活现实逃避的可能性服务,来加速人的异化。科层制管理和职业化发展,人彻底被技术取代。

在公司管理方面,技术进步使非劳动的技术性生产不断强大,职业经理人由此产生并发展,他们为资产阶级管理企业,不断壮大和集中财产。他们获得了管理现代社会的中心作用,但没有资本所有权和被管理技术所困的他们不可能控制它,而只是成为掩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懂技术的“机器人”。在政治组织方面,政治职业化是造成的公众领域的消失主要原因,它使生活中人们对政治的积极性崩塌,人们失去了参与政治的自由。

政府保护大官僚体系以适应技术带来的挑战,而国家运作依赖复杂的技术和专门人才。政府官僚体系的程序化管理成为一种技术复杂性的回应。现代技术的进步加速了机械化与自动化的普及,改变了工人的生产状况。中国在迈进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科技的发展,而以流水线作业为主的生产模式却侵蚀着工人的自由。

马尔库塞看到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的人们在科技的迅速发展中不断以“过剩者”被抛弃,而仅剩的工人却被机器追赶。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中,在企业家的唯利是图的压迫和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下,每个岗位分工明确细化,每个员工必须不断地重复劳作,工人逐渐失去了劳动的自由和享受空余时间的自由。例如,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服务商的富士康对生产线有严格的要求,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高强度工作状态一线生产者,在忍受管理人员的严格管控的情况下,毫无尊严的从事着机械的劳作。人成为机械的一部分,人性被单一的生产工序忽视。

而这只是中国众多企业现象中的一个案例,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正经历着历史变革的阵痛,我们从马尔库塞的理论所要获得的其实就是尽量让这种痛减少到最低,他警示中国在发展中需要强调劳动给人带来的真实需要感和成就感,以及劳动自由和个人解放。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马尔库塞认为,在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随着技术理性文化理念统治地位的确立,科学主义与实证主义思维方式膨胀,致使工具化科学技术畅通无阻的占领整个社会,人的时空被挤压,人失去了原初的自己。整个社会都被这样一种现实所统治,尤其是工人阶级更加直接和深刻的被侵吞个体自主性,且无法生成自觉意识,并组织反抗。人的思想的可供分析和操作性被技术理性的思维程式化所取代,消退了思维否定、批判等精神,使人丧失了自我实存的意义。中国的企业工人也正呈现出被机械化统治、消解自我意识的状况。

五、消除兩大异化交织的措施探索

第一,两大异化的最终原因还是生产力的相对滞后。中国作为后起发展国家,要想立足世界,必须发展经济,各届政府充分认识到科技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的重要意义。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说,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极高的条件下,才能更好的去解决当代中国两大异化交织的现象。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仍然处于完善过程中,企业主对利益的追求造成对劳动者的剥削,劳动者不能够以完善的制度保障自身的权力。第三,对于劳动者自身而言,个体并不能够完全意识到自我意识的消失,为了生存只能成为机械化中的一个零件。这些内外原因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这过程中不免出现一些政策的失误,促使技术在应用中的偏离正面价值,进而导致劳动者个体自由的丧失中。注重人文关怀的科学发展。马克思说,“但是克服这种障碍本身, 就是自由的实现……而这种自由见之于活动恰恰就是劳动”。也就是说,人类在劳动中才能获得彻底解放,这也是马尔库塞关于人的解放中强调的,让每一个从事以劳动为谋生手段的个人,成为以自由自觉生活为目的劳作的主体,这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境界。

按马克思的说法,劳动是为了争取更大的自由,但又是人最自由的活动。因此,首先,从国家层面看,国家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应注重从法制上尊重公民权利,从道德上树立社会模范,从价值观上确立行为原则。从而实现人的道德自律、人格完善、自有理想的人与科技、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发展。其次,从企业层面,加强马克思劳动观指导作用下人性化管理和生产提升,使工人获得劳动成就与愉悦感,使劳动者在劳动获得自我的满足和实现。最后,工人自身层面,把劳动与自身发展相结合,充分认识到个体在劳动中的作用和价值,学习新知识,不断丰富自身,使之能够在工作中发挥更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有机统一。

马尔库塞所揭示的技术异化使人们在言论和行动上,完全丧失了批判和否定的思想的社会现状,对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己初步显现。因此,我们要吸取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的经验教训,在注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注重人的自身价值,对现下中国的社会实践而言,需树立理想信念,解放思想,培育和发展好人的主体性尤为重要。

发挥技术的积极作用,增进人的思想自由的实践性在马尔库塞看来技术对语言的控制,对传播方式的控制,使人们的思想不断统一,使不同思想不断同化,技术理性思维的扩张确立了技术对思想的控制地位。现代中国处于信息技术时代,技术进步加速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也加速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使每个人都成为了自媒体,人们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的媒介,发表自己对所关注的事件的看法。自媒体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广泛的参与可能,但同时,人们又被这些媒介的内容和价值导向所控制。

何以可能将人类重新回归自身,需要以多种途径解放思想。首先,培养发展思想自由的环境,提升解放思想的文化氛围,有助于点燃人们的创新意识,建立创新网络、公共媒体、自媒体等平台增进人们实现自由表达思想的可能。其次,加强国家与社会的保障和扶持力度,国家对人们创新能力的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有助于增进人们创新的动力,社会对人们创新能力的肯定,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创新活动实现。最后,发挥主体思想自由,最重要的是需要个体自身努力,个体需要不断通过网络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加强思想的深度和力度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 2001

[2]周鑫.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前沿,2013(07):53-54.

[3]李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意义再探[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06):1-3.

[4]伍永忠.劳动异化与技术异化——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关于人的异化理论比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1):17-20.

[5]刘文海.技术异化批判——技术负面效应的人本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1994(02):101-114.

[6]王伯鲁.技术异化及其消解可能性问题新解[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01):76-81.

猜你喜欢
异化劳动交织
明天盲盒
簇拥
欢愉印花
几何映射
交织冷暖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幸福异化:一种研究幸福问题的新视角
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环境异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