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志坚
【摘 要】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心智模式,“情境教学”方法便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青睐,同时,也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运用“情境教学”这一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到暗示与启发的作用。因此,本文便以小学数学这一学科为例,从三个方面对创设情境的有效性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情境;兴趣;认知结构
小学是学生初步形成数学认知结构的起始阶段,也是认知能力刚刚形成的成长时期。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征能够看出,小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于某一学习活动中,同时,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也常常产生抵触心理,这便严重影响了学生当前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而“情境教学”的引入一方面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赋予趣味化等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情绪得到升华,另一方面能够激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逐步确立数学学习目标,以此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中,进而完成知识的构建。由此可见,创设情境的有效性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旨在进一步完善小学教育教学体系。
一、构建生活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利用生活情境能够使小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学习的意义。由于小学数学概念、定理以抽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对于学生而言是难以理解与掌握的。因此,作为教师而言,应将课堂充分置于生活化的背景下,并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进一步构建生活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这样更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与理解新知识。
以“认识人民币”为例,为了使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并使他们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笔者在课前复印了正在使用的人民币。同时,也准备了许多价值不等的小物品,进而组织学生构建了“买东西”的生活情境。首先,让学生拿着“人民币”到笔者的跟前买,将物品买到小组后,同学之间再互相买卖。这时,课堂便呈现出生活化的特征,同时,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争先恐后地参与其中,并使他们亲自感受到人民币的价值。此外,通过这一生活情境的构建,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有效用”,以此促进他们各项能力的提升。
二、设置故事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小学生对外界新鲜事物存在好奇心,并且求知欲望较强,但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这便难以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前,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构建和谐、轻松的氛围。而通过故事情境的构建,既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内化并吸收所学知识,还能够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进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唤醒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时、分、秒”为例,为了使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对时间获得充分的体验,笔者首先构建了“龟兔赛跑”这一故事情境,即,兔子与乌龟又要赛跑了,猜猜看,谁会赢?通过生动的讲述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呈现,将学生带入动物王国,调动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在此基础上,笔者便引入了“秒”这样的时间单位,这便使学生对“秒”的认识从初步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使得注意力从无意注意转向了有意注意,进而为后续“认识钟面上的秒”“体验1秒钟”等学习活动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创设游戏情境,完善认知结构
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这便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而游戏是一种直观化、趣味化很强的活动,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无疑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以及竞争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游戏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知觉、思维等认知积极参与,进而不断完善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
以“可能性”为例,为了使学生在游戏场景中初步体验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展开“猜猜硬币在哪只手里”游戏活动,即笔者将一枚硬币握在手中,在背后交换位置,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中。这便使得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并使他们初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此外,为了让学生动手亲自验证“可能性”,笔者再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小组长拿出节目签,即“唱歌、跳舞、朗诵”,让小组内的同学抽一抽,同时,每次抽出来,打乱顺序再抽,分析是否三种情况都可能抽到,这便调动了学生的多种认知共同参与,并使他们切实从趣味化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以及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学习是主体者与外界环境建立联结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积极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以上实践分析,通过生活化情境、故事化情境以及游戏化情境的积极构建,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顺应他们的认知特点,从而使他们从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完成知識的自主构建,以此使他们的数学认知水平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董杰.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探讨[J].学周刊,2016(10):74-75.
[2]李春华.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教育:文摘版,2016(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