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传输异常数据智能稽查监测系统设计

2021-06-11 03:53:42余安国孙志杰张鑫磊王利赛
电子设计工程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传输数据稽查传输

余安国,孙志杰,张鑫磊,王利赛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北京 100000)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网络与信息传输数据越来越丰富,信息安全问题逐渐放大。信息安全体系架构设计决定了数据的储存容量和类型,网络信息数据的传输面临着巨大的问题,传统的稽查监测系统存在着系统数据被窃取、传输速率低等问题,无法对数据做出快速反应及拦截[1-2]。如何检测信息传输异常成为网络发展的关键,建立智能稽查监测系统是信息全面保障的重点[3-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企业产生了大量的运营数据。文中在传统的设计上利用分布式网络结构和离线树型分析技术对网络传输数据进行整合,根据企业的特点对数据进行了量化评估,呈现了风险性模型,提高了智能稽查监测系统对网络传输异常数据的工作效率,形成了安全保护屏障。

1 系统的整体结构

随着社会不断网络化,信息数据传输系统的安全逐渐受到威胁。为了能更快地掌握信息传输中产生的异常数据,对智能稽查监测系统进行了交互式的设计,从管理、监控和运维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测[5]。异常数据检测系统的整体架构可分为3层:数据层、业务层、应用层,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异常数据检测系统的整体架构

数据层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储存、数据处理。数据采集是对所选数据进行收纳;数据存储是将消费者的原始日志进行分类处理并存储,系统配置管理数据储存在RMDB 中;数据处理是对所要传输的数据加工处理,对异常的数据进行精确敏捷的风险预告[6]。业务层包含数据的结构化储存和数据分析,相当于中央处理器,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发送到业务层。业务层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将数据作为中间件储存在独立的数据包中,实现了数据共享[7]。应用层是系统后台与客户端的接口,客户通过独立的业务层中央处理器对数据进行检索、报表,在用户界面形成可视化工作[8-9]。

2 系统硬件设计

传统的网络信息传输数据稽查监测系统采用单一的防火墙和VPN 来检测病毒的入侵,文中引入防火墙进行数据监测。防火墙主要由数据采集处理、风险感知、风险可视化3 部分组成,贯穿着整个异常数据的计算过程识别、分析、抵制[10-11]。系统硬件结构如图2 所示。

图2 智能稽查监测系统硬件结构

防火墙通过对数据的识别和分析,利用风险化模型,对篡改的数据模块进行排序。通过对模拟风险的评估,将风险最小化,经过动态管理机制将风险排除[12-13]。针对客户端系统管理,将异常系统分为主机、网络、地理3 个区域:主机区域的部署着重于信息传输的风险,通过异常行为来观察生命周期活动的变化和结果的变化,从不同的视角对中央处理器中的数据进行风险性的认知及动态管理;网络区域侧重于局部的安全风险系数,对系统内部传输数据进行严密地预测、监测、处理、管理,通过可视化界面将错误数据呈现;地理区域通过分析地理信息,研究是否存在异常[14-15]。

构建外部信息沟通数据,同时建立速度均匀性控制数据与内部操作数据间的联系通道,将数据结合并由通道传输至控制空间中,将分析装置安置于数据中心检验系统中。简化操作结构,并总结操作过程信息。制造防护空间,确保数据的完整传输与中心防护。标准化处理分析控制数据范围,将操作区间缩小至操作允许范围内,防止内部数据的无规则流动。标记流动信息,并按照流动信息位置将八连杆冲压速度数据记录在内部空间机构中。在监控平台中构建7 个数据点,将数据点信息与平台内部匹配信息相结合,并利用数据连接线将基础结构数据间的数据关系连接,构建均匀性控制设计的平台操作空间[16]。转化平台操作性能,并按照基础处理方案将转化后的平台结构进行调整,分配调整信息。添加驱动数据,将驱动数据录入控制空间中,执行控制指令。

3 系统软件设计

网络黑客的攻击方式由最初的广泛性攻击逐渐转变为定向攻击,早期的定位软件是APT,它能在受到攻击时做出连环性的识别和响应,工作人员利用APT 发出的报警信号来抑制后期的攻击减小损失。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APT 也不断进步,从单一的网络攻击防御系统变为连环性的网络攻击防御系统。APT 在防御黑客的攻击时具有以下5 个步骤:数据识别、数据武器化、数据保护屏障、安装、命令。为了能更快识别数据,需要不断提升安全管理系统,保持敏锐的反应,对信息漏洞做出及时的报告。

因此,文中基于APT 设计了监测系统软件,分析软件数据异常行为分析流程:在数据层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通过传输通道传输到业务层的中央处理器中,将数据合并分析。如合并,则将数据分类放到暂存库和资料库中,对暂存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得出分析结果;如数据信息不合并分析,则对外来入侵体系进行全方位地分析,得出相关性的分析。从外来入侵体是否携带大量的病毒进行分析,研究出防护方案,得出最终的分析结果。

对于异常的网络信息传输数据采用了分布式的方法,通过在系统上搭建HBase 集群,保障了数据的独立性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由于网络传输数据的冗余和多样化,需要对不同的数据采取不同维度标准化处理。采用离线树型分析技术,对储存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将数据汇成表的形式展现在客户端。将独立的中央处理器日志与离线树型分析技术相结合,运用统计的平均算法对信息传输数据进行检验,提高分析率降低数据传输风险。异常感知技术响应过程如图3 所示。

图3 异常感知技术响应过程

异常行为感知设计可实时全方位对数据进行智能感知,技术人员可通过全方面检索形式对传输数据进行扫描查询,快速直观地展示出搜索结果,并对异常数据作出响应,通过GPS 快速定位,实现安全漏洞的实时定位。采用多层次类比法,提高系统的感知能力,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在客户端界面,通过气泡图、地形图运用层次嵌套技术,反映出数据之间的联系,通过交互式的管理对异常数据作出响应。

对进入监控空间的驱动数据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并构建分析公式:

式(1)中,v表示分析的运动速率数据,对比驱动数据的运动路程s与运动时间t,结合内部空间传导数据ω,并对监控数据内部端点长度loA进行数据分析,调配数据内容信息,整合监控角度α,同时结合中心数据lAG,标记此时的监控角度为φ7。结合上述分析操作,完善数据基础分析性能,并追踪外部信息,将追踪的信息数据与标准数据相匹配,同时掌控内部通道信息,标定内部通道信息结构,整合内部信息状态,实现信息监控。

4 实验研究

文中为验证设计的网络信息传输异常数据智能稽查监测系统应用效果,设置对比实验,将不同方法的应用效果与文中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监测有效率对比图如图4 所示。

图4 监测有效率对比图

根据图4 可以分析出,文中研究的监测系统监测有效率均高于其他两种系统的监测效果。由于文中应用的采集技术和分布技术具有良好的优化性能,因此可将监控内容控制在操作范围内,避免产生控制失误状况,同时及时转化了内部操作空间,将操作数据与应用数据相结合,调整了控制模式,有效利用模式信息改造数据状态,获取精准的控制操作结果数据,同时匹配中心控制信息,强化内部控制性能,提升控制的有效率。传统基于数据建模的监控系统应用适宜的建模方式构建控制模型,对速度均匀性进行标准控制操作。研究内部操作与外部操作之间的联系,缓解参数之间的矛盾。掌控矛盾信息,并调节信息状态,获取良好的控制参数,控制有效率较高。传统基于虚拟技术的监控系统装置,无法集中数据操作信息,调整内部操作信息,无法精准掌控速度均匀性,导致其最终获取的控制有效率较低。

在实现以上实验操作后,调整数据操作状态,管理实验参数信息,时刻检验数据结果与内部控制信息关联,指导外部参数信息。追踪参数信息数据,并完善控制空间内部结构配置,管理结构数据信息,并主导实验中心控制范围,在数据调整的基础上执行外部监管指令。沟通控制系统信息,对监测过程进行图像设置。

监控实验过程中的参数数据,并找寻参数数据之间的差异关系,调整差异参数,获取最终的对比数据信息。随机处理收集的控制数据,并对控制设计所需时间进行对比,构建实验参数,如表1 所示。

表1 实验参数

以上参数表能够反映外部环境状态,根据实验环境信息调节数据信息,将实验参数与数据相结合,同时按照结合的结构顺序进行数据调整与参数匹配操作,整合数据信息,获取实验数据,并将实验数据录入实验对比系统中,控制消耗时间对比图如图5 所示。

通过图5,可以分析出传统系统应用的控制消耗时间较长,文中研究的系统消耗时间均短于其他两种传统应用。造成此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文中应用研究利用采集技术控制监控速度均匀性,并及时管理均匀性数据,将均匀性数据录入中心调配系统中进行系统任务管理操作。查找不同数据间的关系,利用关系数据转化数据关系。不断调整信息数据关系,加强外部速度均匀性管理操作,并整合管理信息,提升控制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操作,缩减控制操作所需时间。传统数据建模技术的监控系统利用虚拟样机的仿真特性管理仿真数据,加强仿真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并提高理论操作性能,转变基础数据操作方式,按照操作结构的操作方案匹配控制机参数,简便操作步骤,进而缩减操作所需的时间,控制消耗时长较短。传统虚拟技术的监控系统虽选用模型机制管理控制设计的控制性能,但控制设计过程中未匹配相应的控制元件,对于控制单元的管理力度较小,无法完成系统单独控制任务,为此,导致其操作消耗较大,控制消耗时间较长。

图5 控制消耗时间对比图

综上所述,文中研究的稽查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能够在复杂的条件下进行均匀性监控设计,优化稽查监测效果,缩减操作时间,提升操作效率,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

5 结束语

文中提出的稽查监测系统同时引入了采集技术和分布式技术。能够对客户端数据进行检索,灵活地支持过滤网进行网络配置,通过建立分布式架构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提高系统对数据的处理进度,提高稽查的精准度。文中设计的智能稽查监测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填补了网络信息传输的漏洞,降低了异常数据出现的概率,实现了准确、高效的稽查监控。

猜你喜欢
传输数据稽查传输
基于单片机的物联网传输数据高并发读写系统设计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分析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物联网传输数据实时调度方法
混合型随机微分方程的传输不等式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基于大数据分析挖掘的高速公路收费稽查系统
高速公路绿通稽查管理系统
苹果专利可采用光纤输出灯光并传输数据将光纤隐藏于车辆部件内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0
支持长距离4K HDR传输 AudioQuest Pearl、 Forest、 Cinnamon HDMI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