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钢管舞者越“放肆”,偏见越苍白

2021-06-10 11:20伍里川
南方周末 2021-06-10
关键词:喇叭裤钢管舞活法

伍里川

一个人在老去的时候,“我行我素”,不按常理出牌,坚持自认为个性化的、无碍于他人的活法,很容易被划为异类,打入另册

四川成都年逾七十的戴大丽奶奶被称为中国最高龄钢管舞者。退休后,她在女儿的建议下去健身房锻炼身体,接触到钢管舞并开始练习,迄今已有十余年,曾登上《亚洲达人秀》、NBC的真人秀等节目。在被人说为老不尊时,她淡定回应:有些人戴着有色眼镜,他们连钢管都爬不上去。

这样的回击,有着超出我人生阅历的锐利与脆爽。钢管舞早就被世人正常看待了,多年前不就有了钢管舞国家队了吗。要是因为世上也有“情色钢管舞”就对所有的钢管舞鄙夷有加,那就太狭隘了,菜刀也可用于行凶呢。至于钢管舞的“适龄性”,谁看见了吗? 老太太身体这么棒,跳到80岁也不奇怪。

一个老人的生活方式,被人指指戳戳,例子哪里少过。

我经常见到一位六旬大妈,穿着鲜艳的舞蹈服,独自在桥底下放着音乐跳着舞,路人指指点点的也不少。我认识的一位老人,奔八之年,依然穿着修身白衬衫、红衬衫,脖子里挂条大金链子,一副老上海话中的“小开”状。有人侧目,他不以为意。这让我想到香港老明星谢贤与郑少秋的“年轻态”,年轻不一定和年龄有大的关系。

一个人在老去的时候,“我行我素”,不按常理出牌,坚持自认为个性化的、无碍于他人的活法,很容易被划为异类,打入另册。这是一种世间规律。

我从这种世间规律里,读出一种苍凉。很多老人,操劳一生,为了儿女牺牲奉献,淡忘了自己享受更自由生活的权利,而变得粗糙、孤独、无趣。但这并不表明,这是TA的真实意愿。而事实上,很多老人一旦有条件重拾曾经的爱好,或者有条件根据自己的心性重新选择一门“花里胡哨”的技艺——例如钢管舞,那么他们就会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特别的力量。

这有点自我“补偿”的意思,就像“觉醒的主妇”苏敏某一天突然想明白了,就开车周游各地去了。人正是在不断遇困、挣脱、补偿、满足的过程中,才有了纷繁复杂也充实的人生。否则,人不就成了钟摆了吗?

但有的人惯以“老有老样”来劝谕甚至干预他人的老年生活,似乎他人稍有仪态和动作上的僭越,那就毁了“人伦”,没了规矩,成了不三不四的人。

按照他们的逻辑,似乎人到中年就得开始在衣着上收敛,人到老年就得随众、随大流,例如遛遛鸟、哼哼曲、踱踱步、抱抱娃,倘若“鹤立鸡群”那就大逆不道,哪怕只在私域里搞一点“出格”的业余爱好,也得遭到谴责。

他们既看不惯老太太跳钢管舞,看不惯最帅老头王德顺露着大胸肌走T台,也看不惯和“我们”的活法有任何不一样的地方,哪怕你的皮鞋擦得太亮了,往身上喷了点香水,也会被人挑理。一律老头衫、老头鞋,一律平庸乏味、老态毕现……才是符合规制的。

当然,一个人只要有特立独行的表现,就很可能受到批评,不只是因为年龄太大。

我小时候,村里有位老奶奶,她女儿离婚后,为娘的要为女儿选婿把关。陆陆续续来过几个男士,都是女儿在厂里的同事。老奶奶这边坐在藤椅里“审婿”,我们这边“看戏”。淘汰了两个男士之后,又来了一位特别不一样的年轻男士,他的裤子是喇叭裤,上衣是红衬衫,留着时髦的大胡子,好像还烫了发,总之,洋气得不得了。但讲话和举动方面就有点随便。“红衬衫”一走,老奶奶就开骂:“整个一个妖儿三!”

在1980年代,这样的评价,是非常严厉的,也就比直接说人“流氓地痞”好一点。当年村里人对“妖儿三”之说心领神会、烂熟于心,视为权威理论。在彼时乡村视野中,“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成为当然的礼仪规则,不仅“妖儿三”撞疼了朴实人群的眼球,城里男女结伴到村里,穿着泳衣下池塘游泳也挑战了人们的“正统”观念,被视为伤风败俗。但三十多年之后,再想起这个梗,我觉得此处还是满满的恶意与偏见。

今天已经不太可能有人对穿泳装游泳、穿红衬衫喇叭裤“招摇过市”污名化,但是做着“仪态评审查官”“道德鉴定师”,对他人的“不合常规”的表现加以讽刺挖苦甚至侮辱,大有人在。

这种居于道德立场的“看不惯”、劝人学好,带着满满的偏激和保守的味道,以至于不知不觉成了抱着落后观念不放的“卫道士”。

事实上,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也好,肆意对他人大加鞭挞、意欲阻止也罢,恰恰做了一面面用以证明时代在不断进步的“背景板”。正如多年前的鄙视心理反证了人体画、女子健美的正当性,对七旬大妈跳钢管舞的反对也必将反衬出老年人不服老、有自己生活的大势。我深信这一点,并且深信这个社会的多数人会这样做:即使他人的“特立独行”并不符合“我”的审美标准,“我”也能给予尊重、包容。

(作者系媒体人)

猜你喜欢
喇叭裤钢管舞活法
我曾经穿着一条喇叭裤去谈恋爱
活法
人生的“贪”
孙健:从工地小工到钢管舞世界冠军
“喇叭裤”才是至IN单品
喇叭裤撑起复古潮
钢管舞不只是性感
钢管上的艺术
活法
钢管舞想成奥运项目